:::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經濟犯罪不法所得扣押、沒收或發還被害人之理論與實務
書刊名:刑事法雜誌
作者:黃士元
出版日期:2010
卷期:54:6
頁次:頁113-167
主題關鍵詞:經濟犯罪犯罪所得沒收追徵發還被害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2
  • 點閱點閱:613
期刊論文
1.Braithwaite, John.(199908)。A Future Where Punishment Is Marginalized ; Realistic or Utopian?。UCLA Law Review,46(6),1727-1750。  new window
2.熊秉元(19991000)。法律的經濟分析:方法論上的幾點考慮。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9(1),215-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承武(20080427)。有效查扣及執行犯罪所得及受刑人財産之技巧及經驗。檢協會訊,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耀宗(20010600)。德國刑法追徵(Verfall)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現行刑事法制之「追徵」相關規定。刑事法雜誌,45(3),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耀程(20080600)。沒收、追徵、追繳與抵償制度之運用與檢討。法令月刊,59(6),4-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薛智仁(20070900)。沒收之定位與從屬性--最高法院相關裁判綜合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98,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郭明政(19940507)。社會市場經濟與社會保險。社會福利與經濟發展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士元(200611)。德國檢警聯繫之法制及實務運作現況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士元(200303)。新加坡刑事偵查審判實務介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傳哲(2006)。論從刑中財産利益之剝奪(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幸彬(200901)。檢察事務官在刑事程序中地位之研究--以美、日、德制度為借鏡(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榮宗(2009)。臺灣經濟犯罪偵查機制之研究, 1979-2008(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鋕雄(1996)。日治時期的臺灣法曹:以國家為中心之歷史考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鎨澂(1994)。我國憲法上民生福利國家原則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勇毅(2002)。論意向犯(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haled Hosseini、李靜宜(2006)。追風箏的孩子。木馬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玉波(198908)。民法債編各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revor Millington、Mark Sutherland Williams、Lord Justice Maurice Kay(2007)。The Proceeds of Crime:Law and Practice of Restraint, Confiscation, and Forfeiture, foreword to the fir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Posner, Eric A.、沈明(2005)。譯序。法律與社會規範。元照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密(1993)。美國經濟犯罪和經濟刑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世洲(1999)。德國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atz, Alfred(2007)。Staatsrecht: Grundkurs im öffentlichen Recht。München:C. F. Müller。  new window
8.徐久生、莊敬華(2002)。德國刑法典。中國方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永欽(199405)。行動國下的競爭法。經濟法的挑戰。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牧野英一、陳承澤、李克非、何勤華(2003)。日本刑法通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eier(2001)。Sträfliche Sanktionen。  new window
12.Stern, Klaus(1984)。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C. H. Beck。  new window
13.林山田(198705)。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緝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史館中華民國史法律志編纂委員會編(1994)。中華民國史法律志(初稿)。台北縣新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Roxin, Claus、吳麗琪(1988)。德國刑事訴訟法。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鈺雄(200109)。捜索扣押註釋書。台北: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鈺雄(2001)。刑事訴訟法。臺北: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渠濤(2006)。最新日本民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osner, Richard A.(1998)。Economic Analysis of Law。New York:Aspen Law and Business。  new window
20.Becker, Gary Stanley(1976)。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21.張明楷(2006)。日本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泰升(2001)。台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蘇永欽(19990000)。跨越自治與管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泰升(19990000)。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蘇永欽(1988)。憲法與社會文集。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許永欽(200805)。經濟犯罪。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台灣省文建會。日據初期司法制度檔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80315)。司法公報,司法部公報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司法統計名詞定義,http://www.judicial.gov.tw/juds/3_noun.pdf, 20091025。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志龍(2005)。財經犯罪與刑事法。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義男(1980)。經濟法之概念與內容體系。企業與經濟法。廖義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春金(200203)。修復式正義的理論與實踐--參與式刑事司法。刑事法學之理論與探索轉--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臺北:學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