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債務清理行政法制之研究
作者:陳玫君
作者(外文):Mei-Chun Chen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指導教授:鄧學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破產法重建更生行政法五大架構破產預防EconstructionBankruptcy LawConsumer Debts Clearance ActBankruptcy PreventionFive Major Frameworks of Administrative Law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綜觀現行之債務清理行政法制,被歸類在私法案件,並透由法院作系統性處理債務清理事件,欠缺專責行政組織處理債務清理行政管理事項。因此,本文擬從社會法之角度出發,並以「破產預防」、「債權債務一體」及「重建更生」之核心理念,探討並建構債務清理行政法制。是以,本文以「基本原理」、「行政組織」、「行政權限」、「行政救濟」、「行政監察」所建構之「行政法五大架構」作為主要研究方法,進而對債務清理行政法制提出建議,期待使債務清理行政法制之建構,更臻完善。
With regard to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of Taiwan''s bankruptcy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we can find cases belonging to private law. And through the court to systematically handle debt cleanup events. Lack of speci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to deal with debt liquidation administrative matters.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oc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law. With the core concepts of "Bankruptcy Prevention",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Creditors and Debtors" and "Rebuilding and Rehabilitation". Exploring and constructing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of insolvency.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ocument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of the five major frameworks of administrative law: Basic Principle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Administrative Remedy;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the debt clean-up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and hopes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bt-clearing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more perfect.
一、專書著作(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牛津法律大辭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2.Andrew Heywood著,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Heywood''s 政治學新論》(新北:韋伯,2009年)。
3.Peter J. O’Connell著,彭懷真等譯,《社會學辭典》(臺北:五南,1991年)。
4.Robert Cooter Thomas Ulen,溫麗琪、顧幕堯譯《法律經濟學》(臺北:華泰文化,第6版,2013年)。
5.Thomas Friedman,楊振富、潘勛譯,《世界是平的》(臺北:雅言文化,2005年)。
6.卜璐,《消費者破產法律制度比較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
7.大衛‧格雷伯著,羅育興、林曉欽譯,《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臺北:商周,2013年)。
8.方礪杰《債務危機、信用體系和中國的個人破產問題》(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7年。
9.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紅葉文化,1994年)。
10.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10年)。
11.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第2版,2010年)。
12.王雲五、傅緯平,《中國商業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13.市井力,《現代行政法入門》(京都:法律文化出版社,1987年)。
14.皮純協,《中外監察制度簡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年)。
15.任立中,《大數據展略4.0》(新北:前程文化公司,2016年)。
16.任德厚,《政治學》(臺北:作者自版,2008年)。
17.朱英,《近代中國商人與社會》(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18.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13版)》(臺北:三民,2015年)。
19.吳庚,《行政爭訟法論》(臺北:三民,2005年)。
20.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臺北:自訂版,2003年)。
21.吳英明,《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麗文,1996年)。
22.吳傳頤,《比較破產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23.呂亞力,《政治發展與民主》(臺北:五南,1979年)。
24.呂炳寬,《行政法精義》(臺中:康德,2002年)。
25.李念祖,〈司法審查之濫觴:Marbury v. Madison〉,收錄於氏著《司法者的憲法》(臺北:五南,2000年)。
26.李建良,《行政法基本十講》(臺北:元照,2014年)。
27.李惠宗,《中華民國憲法概要:憲法生活的新思維》(臺北:元照,2001年)。
28.李惠宗,《行政法要義》(臺北:元照,2007年)。
29.李增進,《行政法概要》(臺北:高點,2013年)。
30.李震山,《行政法導論》(臺北:三民,2011年)。
31.李鴻禧,《違憲審查論》(臺北:元照,1999年),頁37-39。
32.汪仲譯,《新國富論:人類窮與富的命運》(臺北:時報,1999年)。
33.沈冠伶,《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臺北: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12年)。
34.邢義田譯,《羅馬十二表法》(臺北:大陸雜誌,1898年)。
35.卓克華,《清代臺灣行郊研究》(臺北:智陽,2007年)。
36.周枏,《羅馬法原論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37.周執前,《國家與社會:清代城市管理機構與法律制度變遷研究》(四川:巴蜀,2009年)。
38.林仁光,〈論公開發行公司取得處分資產之規範─由防範掏空資產與利益輸送出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臺北:元照,2005年)。
39.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2000年)。
40.林明倫,〈行政指導與法律保留原則〉,《法學新論》,第30期,2011年。
41.林紀東,〈法社會學〉,《法律辭典》(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3年)。
42.林紀東,《行政法》(臺北:三民,1980年)。
43.林華德、謝德宗《新經濟學通典》(臺北;三民,2004年)。
44.林嘉誠、朱浤源,《政治學辭典》(臺北:五南,1994年)。
45.林錫堯,〈建構完整的國家賠償責任體系-從立法觀點探討國家賠償責任類型〉,《國家賠償與徵收補償、公共任務與行政組織》(臺北:臺灣行政法學會編,元照,2007年)。
46.林雙林、于金生,〈公共經濟學前沿問題〉,《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47.法治斌,《行政檢查之研究》(行政院研發考核委員會編印,1996年)。
48.俞珍式,〈行政指導の歷史性と行政法学〉,收錄於小早川光郎、宇賀克也編,《行政法の発展と変革(上卷)-塩野宏先生古稀記念》(東京:有斐閣,2001年)。
49.姚彬、孟偉,《破產程序中管理人制度實證研究》(北京:中國法制,2013年)。
50.施建生,《偉大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臺北:天下遠見,2010年)。
51.段寶玫,《近代中國破產法制流變研究》(上海:復旦大學,2015年)。
52.洪文玲,〈行政調查制度-以警察、工商管理、水土保護領域為例〉,《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臺北:元照,2006年)。
53.洪文玲,〈論行政調查〉,《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臺北:五南,1990年)。
54.胡旭晟、夏新華、李交發校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錄》(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5.倪金蘭、羅文德.勞,〈金融經濟學〉,《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56.徐瑞晃,〈國家賠償訴訟與行政訴訟之關係〉,《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臺北:臺灣行政法學會編,元照,2006年)。
57.秦承忠,〈博弈合作結構及其形成〉,《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58.耿雲卿,《破產法釋義》(臺北:五南,1996年)。
59.袁方,《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2002年)。
60.馬漢寶,《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清華大學,2008年)。
61.高明士、洪麗完、張永楨、李力庸、王昭文,《臺灣史》(臺北:五南,2006年)。
62.張永楨、李力庸、王昭文,《臺灣史》(臺北:五南,2006年)。
63.張家洋,《行政法》(臺北:三民,1991年)。
64.張家洋、陳志華、甘國正編著,《行政組織與救濟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
65.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臺北:雙葉,2011年)。
66.張創新,《中國政治制度史》(新竹:清華大學,2005年)。
67.曹競輝,《國家賠償法之理論與實務》(臺北:新文豐,1981年)。
68.理查・波斯納(Richard A.Posner)著,蔣兆康譯,楊智傑校訂,《法律經濟學》(Economic Analysis of Law)(臺北:五南,2010年)。
69.許極燉,《臺灣近代發展史》(臺北:前衛,1998年)。
70.陳英鈐,〈法治國與民主的憲法決定〉,《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臺北:元照,2009年)。
71.陳計男,《破產法論》(臺北:三民,2015年)。
72.陳敏,《行政法總論》(臺北:新學林,2009年)
73.陳添壽,《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臺北:元華文創,2017年)。
74.陳清秀,(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翁岳生編,《行政法》(臺北:翰蘆,1998年)。
75.陳智暄,《行政監督法》(高雄: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2006年)。
76.陳慈陽,《行政法總論》(臺北:翰蘆,2005年)。
77.陳新民,《行政法》(新北:國立空中大學,2014年)。
78.陳榮宗,《破產法》(臺北:三民,1988年)。
79.曾憲義、趙曉耕主編,《中國法制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80.湯健維、劉靜譯,費奧娜、托米著《英國公司和個人破產法》(北京:北京大學,2010年)。
81.湯瑪士・伯格著、顧肅、劉雪梅譯,《羅爾斯與正義論》(臺北:五南,2015年)。
82.賀凌虛,《中國監察制度之沿革》(臺北:自印本,1967年)。
83.黃風譯,《羅馬法教科書》(北京:政法大學,1992年)。
84.黃默夫,《基礎行政法二十五講》(作者自版,2005年)。
85.黃鑒暉,《山西票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2年)。
86.塩野宏,劉宗德、賴恆盈合譯,《行政法Ⅰ》(臺北:月旦法學,1996 年)。
87.塩野宏著,楊建順譯,《行政法總論》(北京:北京大學),2008年。
88.楊子,《經濟理論的落實》(臺北:聯經,1993年)。
89.楊彥杰,《荷據時代台灣史》(臺北:聯經,2000年)。
90.楊國樞等,《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東華,2000年)。
91.萬安中、曹秀謙主編,《中國法制史教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
92.董秀珍,〈從公私協力的觀點探討非營利組織未來的發展趨勢〉,發表於《2008公民文化與公私協力研討會》(臺南: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2008年5月)。
93.董翔飛,《地方自治與政府》(臺北:五南,1993年)。
94.虞和平,《20世紀的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程(經濟卷1900-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李貴連,《沈家本傳》(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95.虞和平,《商會與中國早期現代化》(上海:人民,1993年)。
96.鄒海林,《破產程式和破產法實體制度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
97.鄒瑜、顧明主編,《法學大辭典》(北京:政法大學,1991年)。
98.廖義男,《國家賠償法》(臺北:三民,1993年)。
99.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編譯,《瑞典國會監察使》(臺北:監察院,2006年)。
100.管歐、劉得寬、陳榮宗、蔡墩銘、賴河源編著,《法律類似語辨異》(臺北:五南,1992年)。
101.趙海波導讀,亞當・斯密著,《國富論導讀》(天津:天津人民,2009年)。
102.齊光裕,《違憲審查與政治問題》(臺北:揚智,2003年)。
103.劉春堂,《國家賠償法》(臺北:三民,2007年)。
104.劉清景,《法律大辭典》(臺北:學知,2010年)。
105.劉嘉發,《警察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桃園:中央警察大學,1999年)。
106.劉靜,《個人破產制度研究—以中國的制度構建為中心》(北京:中國檢察,2014年)。
107.劉雙舟,《中國法制史》(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4年)。
108.潘維大、黃心怡,《法律與生活》(臺北:三民,2013年)。
109.蔡文輝、李紹嶸,《社會學概論》(臺北:三民,2014年)。
110.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臺北:新學林,2001年)。
111.鄧學良,〈公私社三分論與社會安全〉,《海峽兩岸法學研究(第三輯)—兩岸法制發展與社會進步》(北京:九州,2013年)。
112.鄧學良,《「以公私法三分論」論公營事之定位—以中油公司為例》(高雄: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2014年)。
113.鄧學良,《兩岸行政法研究》(高雄: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2006年)。
114.鄧學良,《勞動行政法制專論》(高雄:國立中山大學,2018年)。
115.鄧學良,《勞動行政法論》(高雄: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2005年)。
116.鄧學良口述,邱子宇整理,《行政法教室:「行政制度架構法草案」細節說明資料》(高雄: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2017年)。
117.鄭政誠,《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博揚,2005年)。
118.鄭維中,《荷蘭時代的臺灣社會》(臺北:前衛,2004年)。
119.魯曙明、宋順鋒、潘佐紅,《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120.謝振民編,張知本校訂,《中華民國立法史(下冊)》(北京:政法大學,2000年)。
121.謝振民編著,張知本校訂,《中華民國立法史下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122.謝瑞智,《憲法大辭典》(臺北:地球,1991年)。
123.韓長印等譯,《美國破產法》(北京:中國政法,2003年)。
124.簡建忠,《中央與地方政府勞工行政功能與組織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年)。
125.薩孟武,《政治學》(臺北:三民,1996年)。
126.羅時實,《現代資本主義透視》(臺北:中華文化,2009年)。
127.羅傳賢,《行政法概要》(臺北:五南,2011 年)。
128.羅傳賢,《行政程序法基礎理論》(臺北:五南,1997年)。
129.羅傳賢,《行政程序法論》(臺北:五南,2004年)。

二、學位論文
1.王昱勝,《勞動犯罪管理行政法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2.吳芸臻,《臺灣金融監理制度變革之政治經濟分析,1949-201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3.杜玲玲,《我國金融監理機關之獨立性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潘彥勳,《國家與金融改革:金管會自主性與能力之探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4.林明倫,《論行政指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5.林思妙,《我國政府資訊公開法制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2013年)。
6.邱瑞朝,《長期照顧行政法制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7.馬丁,《行政獎勵法制化研究》(中國大陸:黑龍江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5年)。
8.張勇,《我國信訪制度的現實困境及法律規制研究》(合肥:安徽大學法學碩士論文,2013年)。
9.張瑞德,《高雄市港市合一公私協力機制與推動策略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01年)。
10.陳玫君,《論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制之說明義務-以比較法制及投資型保險商品為中心》(高雄: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1.陳智暄,《臺灣地區行政監督法制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12.黃國昌,《我國電玩業管理法制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13.魏茹,《我國臺灣地區陳情制度研究-兼論對大陸信訪制度改革之鏡鑒》(蘇州:蘇州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論文,2016年)。

三、期刊論文
1.〈破產法修正草案研討會會議紀錄〉,《立法院法制局》,第34卷第1期,2006年。
2.王志誠,〈從比較法之觀點論跨國企業集團之破產法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28卷第1期,2015年。
3.王服清,〈論財產權特別犧牲損失補償原則在行政救濟之實踐問題─無法律,無補償?〉,《興大法學》,第14期,2013年11月。
4.王泰升,〈殖民現代性法學: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現代法學知識的發展(1895-1945)〉,《政大法學評論》,第130期,2012年。
5.王泰升,〈臺灣法制史之建立〉,《臺大法學論叢》,第23卷第1期。
6.王浦傑,〈論行政計畫〉,《法學叢刊》,第47卷第4期,2002年。
7.王雪梅,〈官方與民間合力,制定法與習慣法併用—清末民初債務問題的解決途徑與方式探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39卷第6期,2012年。
8.正木宏長,〈行政過程における「交涉」とアメリカ—行政法理論〉,《自治研究》,第78卷第5號,2002年。
9.石有為、陳清怡,〈論破產之和解-以日本民事再生法為中心〉,《司法研究年報》,2004年11月。
10.江宜樺,〈《論語》的政治概念及其特色〉,《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4期,2008年3月。
11.江宜樺,〈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2期,2005年3月。
12.江雅綺,〈論歐盟國際私法規則的統一─以國際民事管轄權為例〉,《臺灣國際法季刊》,第4卷第4期,2007年。
13.吳秀玲,〈論我國監察權的演變與未來發展方向〉,《國家發展研究》,第6卷第1期,2006年。
14.吳庚,憲法審判制度的起源及發展—兼論我國司法院釋憲制度 》,《法令月刊》,第5卷第10期,2000年。
15.吳聰敏,〈贌社制度之演變及其影響,1644-1737〉,《臺灣史研究》,第16卷第3期,2009年。
16.宋餘俠、謝偉智,〈行政組織改造設計原則與實務〉,《研考雙月刊》,第33卷第3期,2009年。
17.宋錫祥,〈論歐盟跨國破產法〉,《法學評論》,第4期,2007年。
18.李宗勳,〈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第12期,2004年。
19.李建良,〈行政法:第九講—依法行政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48期,2006年。
20.李建良,〈行政法上不當聯結禁止原則〉,《月旦法學》,第82期,2002年。
21.李莉,〈英、美、法三國行政調查制度的比較研究〉,《黑龍江: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4期,2010年。
22.李鴻禧,〈合法性與正當性〉,《中國論壇》,第272期,1987年。
23.汪明生、黃慶源,〈公民投票在臺灣社會的省思〉,《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3卷第1期,2001年。
24.周信宏,〈法扶對卡債更生法案的修正意見〉,《法律扶助》,第12期,2006年。
25.周昭彰,〈我國「公民投票法」之初探〉,《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期,2004年。
26.季立剛、解正山,〈美國跨國破產立法的最新發展及對我國的借鑑意義〉,《暨南學報》,第148期,2010年。
27.林英彥,〈荷蘭人占據時期之台灣〉,《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2卷第4期,2013年。
28.林雅,〈中國封建監察制度及其得失評析〉,《法學評論》,(第4期,2004年)。
29.林綺雲,〈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涂爾幹的自殺論談起〉,《諮商與輔導》,第293期,2010年。
30.林騰鷂,〈國家補償責任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5期,2000年。
31.花榮尉、林亦倍,〈應用賽局理論於經營策略之探討-以銀行貸款違約為例〉,《財金論文叢刊》,第25期,2016年。
32.城仲模,〈行政法上國家責任之理論與立法研究〉,《臺大法學論叢》,第5卷第1期,1975年。
33.姚貴雄,〈我國中央與地方均權制度之研究〉,《中華科技大學學報》,第61期,2015年。
34.姜偉國,〈論行政獎勵的形式及其法制化—基于市場經濟社會的法律思考〉,《時代法學》,第15卷第1期,2017年。
35.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中職權調查之概念及範圍—以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2010年。
36.紀振清,〈行政指導與獨占禁止法於行政法學上之爭議問題〉,《法學叢刊》,第37卷第2期,1992年。
37.姬亞平,〈行政獎勵法制化研究〉,《企業家天地》,第7期,2006年。
38.孫宏友,〈論英國破產法制制度發展及其對我國個人破產立法的啟示〉,《河北法學》,第28卷第3期,2001年。
39.孫武、陳芳洲,〈淺析英國行政裁量權及其司法控制〉,《湖北: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9期, 2011年。
40.徐茂練、王心怡、鐘國禎、張詩渟,〈保健食品消費模式之建立:符號互動觀點〉,《健康管理學刊》,第7卷第1期,2009年6月。
41.祝基瀅,〈政治溝通〉,《新聞學研究》,第38期,1987年。
42.商景明,〈金監會以收取費用做為經費來源之可行性〉,《稅務旬刊》,第1881期,2003年。
43.康培德,〈親王旗與藤杖──殖民統治與土著挪用〉,《臺灣史研究》,第13卷第2期,2006年。
44.張文郁,〈我國臺灣地區訴願制度之過去、現在與未來〉,《行政法學研究》,第3期,2015年。
45.張其祿、廖達琪等,〈強化中央行政機關橫向協調機制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委託研究報告》,2000年。
46.張國安,〈論中國古代監察制度極其現代借鑒〉,《法學評論雙月刊》,第2期,2009年。
47.張震,〈論我國法官之釋憲聲請權〉,《法令月刊》,第66卷第12期,2015年。
48.梁暉昌、葉子嘉,〈賽局理論初探〉,《哲學與文化》,第33卷第3期,2006年。
49.莊振輝,〈我國政府預算分類制度之檢討〉,《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15卷第1期,1994年。
50.莊振輝,〈預算執行中經費裁減之研究〉,《研考雙月刊》,第30卷第4期,2006年。
51.許士宦,〈消費者之債務清理〉,《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4期,2006年。
52.許士宦,〈破產程序之再生機能〉,《月旦法學》,第93期,2003年。
53.郭樹理,〈歐盟統一國際破產法運動的最新進展〉,《歐洲》,第4期,2001年。
54.陳士林,〈論行政獎勵的立法精神〉,《江蘇大學學報》,第9卷第4期,2007年。
55.陳立剛,〈倫理與公共預算〉,《中國行政評論》,第6卷第1期,1996年。
56.陳尚志,〈我國獨立機關設置之失敗:以兩黨政治競爭為分析視角〉,《民主與治理》,2015年。
57.陳玫君,〈債務清理法制個人職業限制之違憲審查—以律師業為例〉,《社科法政論叢》,第7期,2019年。
58.陳玫君,〈韓國違憲審查制度之研究〉,《德霖學報》,第31期,2018年。
59.陳真真,〈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草案簡介〉,《月旦法學》,第135期,2006年。
60.陳清秀,〈兩公約實踐與賦稅人權保障〉,《法令月刊》,第62卷第2期,2011年。
61.陳清泉,〈荷蘭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戰略、政治秩序與歷史〉,《東亞論壇季刊》,第469期,2010年。
62.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
63.馮震宇,〈都是刷卡惹的禍?挽救卡奴的法律難題與措施〉,《能力雜誌》,第602期,2006年。
64.黃源浩,〈論預算單一性原則〉,《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第1期,2015年。
65.黃鼎佑、邱信凱、江義正,〈兩岸勞資爭議訴訟外糾紛處理機制之研究〉,《展望與探南》,第7卷第8期,2009年。
66.黃榮志、陳瑋玲,〈行政組織理論與實務探討─以行政院新機關組織架構為例〉,《研考雙月刊》,第36卷第2期,2012年。
67.黃德清、張滋偉、李明昇、江乾隆、陳明岑,〈論違憲審查制度的改革與司法院的定位〉,《T&D 飛訊》,第89期,2010年。
68.楊偉東,〈推進行政組織管理的法治化〉,《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6期。
69.鄒國勇,〈歐盟國際破產法的統一化與德國國際破產法的變革〉,《月旦民商法》第23期,2009年。
70.熊秉元,〈無怨無悔的愛?法學裡的成本考量〉,《法令月刊》,第54卷第4期,2003年。
71.劉宗德,〈試論日本之行政指導〉,《政大法學評論》,第40期,1989年。
72.劉昊洲,〈公務員義務與權利概述〉,《三民主義學報》,第22期,2001年。
73.劉永寶,〈基於法經濟學的合夥企業破產問題分析〉,《學海》,第6卷,2008年。
74.潘曉霞,〈論近代中國傳統金融破產清理機制之轉型-以日昇昌票的復業清理為背景〉,《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09年。
75.蔡孟宜,〈淺談銀行消費金融業務與雙卡風暴〉,《國立台中家商商管群電子報 》第20期,2008年。
76.蔡祈賢,〈簡析公務人員的權利、福利、義務與責任〉,《T&D飛訊》,第91期,2010年。
77.蔡茂寅,〈比例原則在受益行政領域之適用〉,《月旦法學》,第35期,1998年。
78.蔡茂寅,〈政策統合機關、獨立機關定位及設計原則探討〉,《國家政策季刊》,2002年。
79.蔡震榮,〈行政罰與刑事罰界限問題之探討〉,《法令月刊》,第65卷第1期,2014年。
80.鄭先興,〈論中庸〉,《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2003年。
81.鄭瑞明,《臺灣明鄭與東南亞之貿易關係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4期,1986年。
82.黎四奇,〈金融監管者在金融機構破產中應有角色之定位〉,《月旦財經》第13期,2008年。
83.蕭文生,〈行政處分明確性之要求—評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判字第2015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判字第132號決〉,《月旦法學》,第184期,2010年。
84.蕭文生,〈金融監理機關財政獨立之法制研究〉,《政大法學論叢》,第101期,2008年。
85.李霖昭,〈千元卡債變十萬債務〉,《大紀元》,2015年。
86.謝榮堂,〈訴願及其前置程序之必要性研究〉,《軍法專刊》,第57卷第1期,2011年。
87.簡蕙盈,〈明鄭貿易概況初探〉,《研究臺灣》,第6期,2010年,頁116-118。
88.魏志勞,〈「政治溝通」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基於中外文獻的一個考察〉,《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6期,2012年。
89.關口晃,〈法社會學〉,《世界大百科事典》(東京:平凡社,第26卷,1958年)。
90.蘇南,〈論大數據應用於法律的作業問題及展望〉,《法學論述》,1月號。
91.蘇彩足,〈民主化對於政府預算決策的衝擊與因應之道〉,《理論與政策》,第13卷第3期,1999年。
92.蘇梅芳,〈荷蘭統治下的臺灣四社〉,《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報》,第3期,1976年。
93.蘇碩斌,〈晚清帝國的臺北社會:論「社會與國家」關係下的秩序運作〉,《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8期,2005年。

四、網際網路及其他
1.〈司法院公務統計2005年年報〉,《司法院網站》,gov.tw/juds>。
2.〈108年各直轄市、縣(市)最低生活費依法訂定及調整情形〉,《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網站》,5-103.html>。
3.〈108歷年失業率之變遷〉,《行政院主計總處網站》,ov.tw/ct.asp?xItem=27244&ctNode=99&mp=1>。
4.〈20萬卡債逼死失業男〉,《蘋果日報》,2007年12月21日,daily.com/forum/daily/20081221/31248311>。
5.〈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United Nations》,.org/en/universal-declaration-human-rights/index.html>。
6.〈公司重整破產法與債務清理法兩案合併修正〉,《司法週刊》,第1326期,2007年2月15日,
7.〈公民投票Q&A〉,《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f.org.tw/13/8248>。
8.〈公務人員所應得之俸給受何保障?〉,《公務人員保障塈培訓委員會網站》

9.〈公務員懲戒〉,《司法院網站》,sp>。
10.〈卡奴悲歌,1家4口燒炭亡〉,《自由時報》,2006年2月15日,.ltn.com.tw/news/society/paper/57682>。
11.〈卡債每月逼死40多人〉,《大紀元》,2006年3月6日,times.com/b5/6/3/6/n1245712.htm>。
12.〈卡債問題說明〉,《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news_detail2.aspx>,2006年4月10日。
13.〈卡債族請願 促通過破產法〉,《自由時報》,per/69995>。
14.〈卡債翻倍 受害者抗議金管會漠視》,《公視新聞》,/article/283376?NEENO=283376>。
15.〈司法院公務統計年報--地方法院辦理民事破產事件終結情形〉,《司法院統計處》,
16.〈司法院對徐中雄委員等人所提『涉及消費者債務清理相擬關法制』報告〉,《立法院部會報告》,第6屆第3會期。
17.〈司法院擬增阿B條款,嚴禁破產者奢侈浪費〉,《法源法律網》,.lawbank.com.tw/news/NewsContent.aspx?NID=13409>。
18.〈民視缺席協商,斷訊風暴恐擴大〉,《聯合新聞網》,2018年5月9日,://udn.com/news/story/11311/3131482>。
19.〈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立法院議案整合暨綜合查詢系統》,.ly.gov.tw/MISQ/IQuery/misq5000Action.action>。
20.〈地方法院辦理民事破產事件終結情形-按年別分〉,《司法院公務統計年報》,
21.〈行政法入門〉,《法務部》,
22.〈行政苦情制度〉,《中國衛生法制》,2012年第1期。
23.〈行政程序法與人民權益之關係〉,《法務部行政執行署》,.moj.gov.tw/ct.asp?xItem=17412&ctNode=11265&mp=030>。
24.〈行政機關的提案權—立法的程序〉,《台灣憲法學會網站》,itutiontw.org/archives/1284>。
25.〈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中國共產黨新聞》,/BIG5/64162/64170/4467394.html>。
26.〈「面對債務聯盟」為卡債族請命,請王建煊院長救救卡債族〉,《苦勞網》,
27.〈法學資料檢索系統〉,《司法院網站》,
28.〈糾正案文〉,《監察院全球資訊網》,
29.〈政府失靈〉,《臺灣WORD》,
30.〈消費者債務清理專區〉,《臺灣橋頭地方法院網站》,.tw/>。
31.〈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草案之立法緣由、立法要點及條文對照〉,《司法院網站》,,2006年4月11日。
32.〈破產法修正草案總說明暨條文對照表〉,《司法院網站》,cial.gov.tw/>,2005年5月10日。
33.〈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34.〈針對消費者債務清理之法案研擬民事廳將組成研究小組加速進行修法工作〉,《司法院》,
35.〈國民幸福指數簡介〉,《行政院主計總處》,.tw/index.htm>。
36.〈評鑑實施計畫〉,《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ct>。
37.〈評鑑議題問答〉,《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http://www.heeac
t.edu.tw/ct.asp? xItem=14725&ctNode=1904&mp=2〉。
38.〈監察法規〉,《監察院全球資訊網》,
39.〈銀行追殺百萬卡奴每月40人上絕路〉,.com/posts/23181729>。
40.《UNCITRAL Model Law on Cross Border Insolvency,Article 2(b)(c),28、Article25》,
41.《Uncitral Model Law on Cross Border Insolvency,Article 5》,insol.org/Rio%20de%20Janeiro%20Educational%20Papers/UNCITRAL%20Model%20Law%20English.pdf>。
42.《大辭典》(臺北:三民,1985年),頁1920。
43.《司法院統計處》,
44.《司法院電子週刊》,,1326期,2008年2月15日。
45.《司法院網站》,
46.《外交部網站》,
47.《勞動部國際勞工組織公約》,
48.《維基百科》,
49.《聯合國人權事務: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50.《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51.Harry Rajak,〈The Harmonisation of Insolvency Proceedings inthe European Union〉,《Global Forum on Insolvency Risk Management,GlobalForum on Insolvency Risk Management》,2013,
52.朱浩民,〈記取美國次級房貸風波的教訓〉,《經濟部「全球台商e焦點」電子報》,2007年9月11日,
53.艾朗晴,〈孫道存養嫩妻,誰養孫道存? 破產債務二二四億、照掛五家董事長領肥薪!〉,《財訊》,2009年7月31日,
54.吳宗昇,〈許一個太平盛世?卡債的社會傷害與未來動態〉,《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55.李永然、張宜琪,〈雷曼連動債風暴,法律求償難回本〉,《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專欄文章》,
56.胡興榮,〈第十二章 相依相存:新聞自由與自律〉,《人民網》,people.com.cn/2.html>。
57.高嘉和、凃盈如,〈台灣最奢華破產人住億元宅娶嫩妻 孫道存爽度日〉,《自由時報》,2017年9月1日,
58.張志勤,〈搶,寧可去坐牢〉,《udnnews》,2006年6月16日,.com/spark37/314162>。
59.張志勤,〈銀行追殺百萬卡奴,每月40人上絕路〉,《udnnews》,2006年6月16日,
60.陳文茜,〈金融危機十週年 下一場將在2020年?〉,《新浪新聞網》,2018年10月9日,
61.陳怡如,〈淺談我國政策之立法形成過程〉,《台灣法律網》,lawtw.com/article >。
62.葉宸安,〈被卡債逼到要自殺,卡奴怒告官〉,《TVBSNEWS 》,2006年2月24日,
63.鄒景雯,〈蔡烱燉︰程序正義 比實體正義更重要〉,《自由時報》,2013年10月14日,
64.呂紹煒,〈改變全球的「金融911」─雷曼破產10周年〉,《風傳媒》,2018年9月12日,< https://www.storm.mg/article/490692>。
65.趙綱,〈卡奴走投無路,逼債手段恐怖,當局束手無策〉,《人民網環球時報台灣頻道》,
66.劉昊洲,〈淺談公務人員的任用資格〉,《內政部消防署》,.gov.tw/main/List.aspx?MenuID=782&ListID=4196>。
67.鄧學良,〈行政制度架構法草案〉,《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http://fclma.or
g/〉。
68.謝孟穎,〈正派銀行這樣將人逼上絕路:13年金融資歷轉社工看盡卡債族「越還錢欠越多」時代悲歌〉,《風傳媒》,2018年4月13日,.mg/article/423832>。
69.謝瑞明,〈金融海嘯的探討與對策〉,《財團法人國家研究基金會》,2009年3月4日,
70.季薏,〈日本行政苦情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發〉,《法制在線》,wang/Downloads>。
71.項程鎮,〈孫道存條款 破產將禁止趴趴走〉,《自由時報》,2014年9月9日,

五、報紙
1.陳孝婷,〈立院三版本 可能併審〉,《經濟日報》,200年5月6日。
2.簡錫堦,〈挽救低信用社會〉,《中國時報》,2006年1月8日。
3.張國仁,〈小額債務清理立法下周三將公開討論〉,《工商時報》,2006年1月12日。
4.莊琇閔,〈『通過債清法』,卡債族上街討活路〉,《聯合報》,2007年6年3日。
5.譚淑珍、呂雪彗、張國仁,〈政院決策轉彎破產法立法踩煞車〉,《工商時報》,2006年3月30日。
6.王文玲,〈債務清理法,推下會期立法〉,《聯合報》,2006年8月22日。
7.王文玲,〈債務清理法 救不了急〉,《聯合報》,2006年9月7日。
8.彭禎伶、薛翔之,〈久違了 帶頭反彈〉,《工商時報》,2006年9月19日。
9.陳怡慈,〈債務協商喘息期延長至2個月,銀行公會今將討論〉,《中國時報》,2006年10月26日。
10.張國仁,〈破產法讓卡債族窗外有藍天〉,《工商時報》,2007年5月6日。
11.洪凱音,〈債務協商機制 潛藏道德風險〉,《經濟日報》,2007年5月7日;劉德宜,〈生法案將立法銀行公會:應剔除『自宅只還息不還本』條款〉,《中國時報》,2007年4月27日。
12.謝偉姝、李娟萍、林政忠,〈債務清理條例,今天闖關添變數〉,《經濟日報》,2007年6月5日。
13.崔慈悌,〈金管會還未和金融機構完成溝通民進黨團決定先擋下〉,《工商時報》,2007年6月6日;陳志平,〈揹債千萬,走投無路,她重燃生機〉,《聯合報》,2007年6月9日。
14.蘇蘅,〈擁抱大數據與「新石油」共舞〉,《聯合報》,2014年6月27日,版A2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