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1. | 劉子瑜(2008)。《朱子語類》述補結構硏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2. | 蕭統、李善(1996)。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 | 張赬(2002)。漢語介詞詞組詞序的歷史演變。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4. | 楊克定(1988)。從《世說新語》、《搜神記》等書看魏晉時期動詞‘來’、‘去’語義表達和語法功能的特點。魏晉南北朝漢語研究。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 |
5. | 阮元(1991)。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6. | 魯迅(1967)。古小說鉤沉。香港:新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 |
7. | 蘭陵笑笑生。繡像金瓶梅詞話。台北:雪山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 |
8. | 彭定求(1992)。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9. | 石毓智(2003)。現代漢語語法系統的建立--動補結構的產生及其影響。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0. | 賈思勰(1968)。齊民要術。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11. | Talmy, Leonard(2000)。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 |
12. | 董誥(1995)。欽定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3. | 李勉(1988)。管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14. | 潘重規(1984)。敦煌變文集新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敦煌學研究會。 延伸查詢 |
15. | 董仲舒、賴炎元(200306)。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16. | 劉安、高誘、何寧(2006)。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17. | 干寶、黃鈞、陳滿銘(1996)。新譯搜神記。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 |
18. | 吳則虞(1972)。晏子春秋集釋。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 |
19. | 向熹(1993)。簡明漢語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0. | 劉向(1996)。說苑。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1. | 逯欽立(1984)。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22. | 劉義慶、劉孝標、余嘉錫(1996)。世說新語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3. | 王充、黃暉(1996)。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24. | 莊周、郭慶藩(1997)。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 |
25. | 李佐豐(2003)。先秦漢語實詞。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6. | 太田辰夫(1958)。中國語歷史文法。東京:江南書院。 延伸查詢 |
27. | 嚴可均(1963)。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 |
28. | 袁宏(1968)。後漢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29. | 班固、顏師古(1962)。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30. | 郭璞(1965)。穆天子傳。臺灣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 |
31. | 呂不韋、陳奇猷(2002)。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2. | 荀況、李滌生(1988)。荀子集釋。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 |
33. | 酈道元、陳橋驛(2007)。水經注校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34. | 左丘明、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35. | 杜佑、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徐庭雲、謝方(1988)。通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36. | 劉向、高誘(1978)。戰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7. | 李昉、汪紹楹(1961)。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38. | 大藏經刊行會(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9. | 屈原、傅錫壬(1976)。新譯楚辭讀本。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 |
40. | 朱熹、張伯行、黎靖德、王星賢(2004)。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 |
41. | Jackendoff, Ray S.(1990)。Semantic Structures。MIT Press。 |
42. | 釋靜、釋筠(1979)。祖堂集。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 |
43. | 司馬光、胡三省(1962)。新校資治通鑑注。臺北。 延伸查詢 |
44. | 逍遙子(1975)。後紅樓夢。臺北。 延伸查詢 |
45. | 吳承恩(1986)。西遊記。臺北。 延伸查詢 |
46. | 施耐庵(1991)。插畫水滸全傳校訂本。臺北。 延伸查詢 |
47. | 張志聰等(1985)。黃帝內經素問。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臺北。 延伸查詢 |
48. | 賴炎元(1994)。韓詩外傳今註今譯。臺北。 延伸查詢 |
49. | 楊家駱(1977)。「新校本」廿五史。臺北。 延伸查詢 |
50. | 魏兆惠(2008)。上古漢語連動式硏究。上海。 延伸查詢 |
51. | 王錦慧(2004)。「往」「來」「去」歷史演變綜論。臺北。 延伸查詢 |
52. | 何樂士(1984)。《史記》語法硏究。兩漢漢語硏究。濟南。 延伸查詢 |
53. | 梁銀峰(2005)。論漢語趨向補語產生的句法動因--從東漢魏晉南北朝出現的三種句法格式談起。漢語趨向動詞的語法化。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 |
54. | 梁銀峰(2007)。漢語趨向補語結構的產生與演變。漢語趨向動詞的語法化。上海。 延伸查詢 |
55. | 崔達送(2005)。中古漢語位移動詞硏究。安徽。 延伸查詢 |
56. | 劉月華、潘文娛、故譁(1983)。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北京。 延伸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