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俠之辨 : 汪道昆對徽州人物「儒俠」形象的論述與型塑
書刊名:明代研究
作者:連啟元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en, Chi-yua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9
頁次:頁121-140
主題關鍵詞:儒俠徽州文化汪道昆太函集明代Confucian knight-errantHuizhouTai-han jiM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9
  • 點閱點閱:137
明代中晚期徽州人物與士人之間的頻繁互動,除了仕宦與文人之外,商人的角色與地位最受重視,因此徽商往往被賦予「士商相雜」的形象,因此「儒賈」與「賈儒」的敘述,成為研究徽商的熱門課題。然而,除了商人形象之外,汪道昆在《太函集》中記載了許多徽州家族、鄉里人物的各種行誼事蹟時,其中以〈儒俠傳〉描繪出方景真「儒」與「俠」的形象,主要是從反駁韓非子「儒以文犯法,俠以武犯禁」的論點開始,進而擴大到對徽州人物「儒俠」精神的論述與形塑。作為徽州著名的官員與文人,汪道昆是如何看待徽州人物的形象?對於人物形象的認同與塑造抱持何種態度?因此,本文即企圖嘗試以〈儒 俠傳〉為討論核心,理解汪道昆的心中,對於徽州人物究竟應該賦予何種的「儒俠」形象?而這種「儒俠」的形象,雜糅了哪些精神義理?乃至於影響徽州人物的特質與精神?同時,藉由本文研究探討徽州人物在儒、商的精神之外,是否有「俠」的意識?何以汪道昆要刻意突顯「俠」的意識?進而藉此對徽商、儒商等形象之外的徽州文化特質,進行更多面向的理解。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portrayal of both the spirit and behavior of Huizhou merchants in Wang Dao-kun’s literary work Tai-han ji. The biography Wang wrote on Fang Jing-zhen ( 方景真) portrayed Huizhou figures simultaneously as Confucians and knight-errants. In this reading, Huizhou merchants were motivated to educate themselves in part to improv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ut also sought to transform themselves through education from simple merchants into members of the educated elite.
期刊論文
1.魯德才(2001)。歷史中的俠與小說中的俠:論古代文化觀念中武俠性格的變遷。開南學報,2001(1),6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樾(19920600)。章太炎的儒俠觀及其歷史意義。淡江史學,4,201-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世華(2004)。徽商研究:回眸與前瞻。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6),631-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耿傳友(2006)。汪道昆與明代隆慶、萬曆間的詩壇。中國文化研究,2006(4),100-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健(2009)。《巖鎮志草》史料價值探討。合肥學院學報,26(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龍潛(1994)。明代鈔關制度述評--明代商稅研究之一。明史研究,4,25-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葛景春(1999)。墨與俠--兼論墨子對中國文化之影響。信陽師範學院學報,19(1),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承堯(2001)。歙事閑譚。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鵬程、林保淳(1995)。二十四史俠客資料彙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炳麟(1994)。訄書。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啟超(2008)。中國之武士道。吉林:吉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炎武(1983)。亭林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攀龍(1983)。滄溟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濤(1609)。歙志。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道昆(1997)。副墨。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靳治荊、吳苑(1985)。歙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戚繼光、王熹(2001)。止止堂集•橫槊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智超(2001)。明代徽州方氏親友手札七百通考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晏、邢昺。論語。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穎(1998)。中國英雄俠義小說通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廷玉(197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騰煃、汪晉徵(1970)。(康熙)休寧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汪道昆(1997)。太函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司馬遷(1978)。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龔鵬程(2007)。大俠--俠的精神文化史論。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若愚、周清霖、唐發鐃(1991)。中國之俠。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藤井宏、傅衣凌、黃煥宗(198510)。新安商人的研究。徽商研究論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1998)。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向。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鴻泰(20050000)。俠少之游--明清士人的城市交游與尚俠風氣。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