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五代「入法界品圖」中善財童子的造形與特色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陳俊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un-ch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9
頁次:頁151-203
主題關鍵詞:華嚴經變五十三參敦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7
  • 點閱點閱:28
今日唐五代時期關於「入法界品圖」的遺存案例,並無長安、洛陽一代京畿地區的實物,僅剩敦煌地區所遺留的壁畫可窺知當時的風采,以借此遙想大唐長安、洛陽當時寺院中「入法界品圖」所表現的繁華絢麗風範,此乃藝術史研究的無奈與限度。至於唐五代時期「入法界品圖」的造形,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菩薩形」與「世俗人物形」。在「菩薩形」的樣貌與菩薩裝扮無異,乃至配置蓮華座、頭光等,具菩薩莊嚴性的特質,至於「世俗人物形」的善財童子則是較為有趣的造形,畫面中的善財童子,身著世俗的服裝,其通常為直領或交領寬袖長袍,下身配置襦裙的盛裝打扮,在當時世俗文化中的孩童並不常見著此種服裝,此乃少年、成年男子常見的世俗禮服,卻在善財童子身上出現。此外,「世俗人物形」的善財童子造形也完全沒有童子稚趣的服裝、體態之展現,宛如成熟的年輕人或者少年,但有些畫面會故意在其頭頂上加上單髻髦髫,此種髮型通常為孩童特有的樣貌,彷彿闡述不可忽略其童子的本質身分。「世俗人物形」的造像主要傳達出善財童子「初發心始終無二」,並且有「勵行求法遍法界」的精神。至於「菩薩形」的造像思惟,傳達出善財童子為「菩薩的本質性」,以及「示現度眾的悲願」。
期刊論文
1.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馬志軍(2002)。西安西郊陝棉十廠唐壁畫墓清理簡報。考古與文物,2002(1),1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俊吉(20130600)。五代敦煌新樣文殊中善財童子的繪畫探究。史物論壇,16,10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俊吉(20131200)。北朝至唐代化生童子的類型探究。書畫藝術學刊,15,177-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向世山(1995)。從「圓覺經變」石刻造像論宋代四川民間佛教的信仰特徵。中華文化論壇,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官智(199406)。安岳華嚴洞石窟。四川文物,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靜杰(2011)。論宋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像。藝術史研究,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俊吉(20140900)。雷峰塔地宮玉雕童子像探究:五代善財童子異化的獨立造像。玄奘佛學研究,22,37-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俊吉(20131200)。淺析中國華嚴造像體系:兼論善財童子的造像系譜。造形藝術學刊,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俊吉(20140500)。唐代蓮花童子圖在聖與俗的世界:化生童子在佛教繪畫與世俗嬰戲圖的轉換。藝術學,29,7-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俊吉(20120600)。中國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語彙與圖像考。書畫藝術學刊,12,355-3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4)。北齊婁叡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連賞(200707)。中國古代服飾圖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竺小恩(2011)。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上海市戲曲學校中國服裝史研究組(1997)。中國歷代服飾。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蟬雪、敦煌研究院(2003)。敦煌石窟全集:民俗畫卷。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敦煌研究院(2003)。敦煌石窟全集:服飾畫卷。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石窟雕塑全集編輯委員會(1999)。中國石窟雕塑全集第八卷:四川、重慶。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錫保(1992)。中國古代服飾史。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從文(2007)。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敦煌研究院、江蘇美術出版社(1994)。敦煌石窟藝術:莫高窟第九窟、第一二窟(晚唐)。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子諤(2001)。中國服飾美學史。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仁波、陝西省博物館(1997)。隋唐文化。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光冀(2011)。中國出土壁畫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釋法藏(1924)。華嚴經探玄記卷。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釋法藏(1924)。華嚴經文義綱目。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釋慧能(1924)。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釋澄觀(1975)。入法界品十八問答。東京:國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大英博物館、ロデリック・ウィットフィ-ルド、上野アキ(1983)。西域美術第2卷:大英博物館スタイン・コレクション:敦煌絵画。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晉唐古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93)。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12墓室壁畫。臺北:錦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墓室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2011)。中國墓室壁畫全集:隋唐五代。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孔德明(2008)。中國服飾造型鑑賞圖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達軍(2008)。安岳石窟。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麗華(2005)。服飾文化。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肖冰(1995)。中國西域民族服飾研究。臺北:美工圖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斌成。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洛陽市文物管理局(2005)。洛陽陶俑。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之、張寶璽(2001)。甘肅嘉峪關魏晉五號墓彩繪磚。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胡文和(2003)。中國西南文獻叢書‧第八輯:西南石窟文獻。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光翼(2011)。中國出土壁畫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書畫出版社(2003)。林泉高士。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陝西省文物局、上海博物館編(2004)。周秦漢唐文明特集:壁畫卷。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陝西省博物館、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74)。唐李賢墓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高格(2005)。細說中國服飾。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9)。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茂同(2005)。中國歷代衣冠服飾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能馥、陳娟娟(2005)。中國服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輝(2011)。中國歷代服制服式。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管彥波(2006)。中國頭飾文化。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興珍、鄭經文主編(2006)。中國古代雕塑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錫淦、陳良偉(1996)。龜茲古國史。新疆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戴欽祥、陸欽、林亞麟(2003)。中國古代服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實叉難陀(1924)。大方廣佛華嚴經。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朝聞、鄧福星(200012)。中國美術史:宋代卷。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周汛、高春明(1984)。中國歷代服飾大觀。臺北:百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胡文和(1999)。安岳大足佛雕。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士龍(2007)。中國服飾史略。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長久(1997)。安岳石窟藝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謝冰瑩、李鍌、劉正浩、邱燮友、賴炎元、陳滿銘(1989)。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1997)。中國繪畫全集。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釋澄觀(1924)。大華嚴經略策。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敦煌研究院(1996)。敦煌石窟內容總錄。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譚蟬雪(2006)。敦煌民俗--絲路明珠傳風情。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通玄(1924)。新華嚴經論。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楊新、班宗華、聶崇正、高居翰、郎紹君、巫鴻(1999)。中國繪畫三千年。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文和(2003)。四川石窟華嚴經系統變相的研究。中國西南文獻叢書‧第八輯:西南石窟文獻。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文和(2003)。四川摩崖石刻造像分期試論。中國考古集成:西南卷。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建軍(2003)。晉唐古風。晉唐古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寶璽(2001)。嘉峪關魏晉壁畫墓彩繪磚。甘肅嘉峪關魏晉五號墓彩繪磚。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