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初探臺灣童子像的圖像與信仰功能--以艋舺龍山寺持蓮童子為中心
書刊名:庶民文化研究
作者:陳遵旭
作者(外文):Chen, Zun-xu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9
頁次:頁1-43+45
主題關鍵詞:艋舺龍山寺蓮花童子信仰功能BangkaLongshan TempleLotusTongziReligious functio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7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楊琳(2009)。化生與摩侯羅的源流。中國歷史文物,2009(2),2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俊吉(20131200)。北朝至唐代化生童子的類型探究。書畫藝術學刊,15,177-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峻(2010)。民俗文化與宗教融合之產物“磨喝樂”探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雄(1988)。莫高窟壁畫中的化生童子。敦煌研究,16,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發成(2014)。宋代的「磨喝樂」信仰及其形象--兼論宋孩兒枕與「磨喝樂」的淵源。民俗研究,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康保成(1998)。中國戲神初考。文藝研究,199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俊吉(20120600)。中國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語彙與圖像考。書畫藝術學刊,12,355-3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江(2000)。蓮孩玉--試論宋代執蓮童子題材玉雕的起源和定名。東南文化,2000(7),10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之水(2002)。摩睺羅與化生。文物天地,2002(2),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鵬飛(2009)。論“荷花情結”對中國佛教文化的審美觀照。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道廣(2011)。從磨合羅的浮沉論民俗藝術的包容。東南大學學報,20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偉(2012)。古代繈褓嬰兒塑像的民俗功能研究。中國美術館,201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秀清(2013)。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古代兒童生活。敦煌學輯刊,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文珺(2014)。江南泥孩兒歷史淵源考略。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4(4),126-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俊吉(20160600)。唐五代善財童子入法界品圖像探究。書畫藝術學刊,20,33-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美容、劉家宏(20170600)。太子爺與囝仔公--臺灣囝仔神之研究。新世紀宗教研究,15(4),87-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有能(20170600)。蓮生敘事:比較宗教象徵研究。臺大佛學研究,33,109-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淑音(20151000)。以「連生貴子」為例試論嬰戲裝飾題材的隱含意義。藝術學報,11(2)=97,19-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蕙瑄(20170300)。論哪吒與彼德潘--東西方文化裡的永恆兒童。竹蜻蜓,3,193-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枝萬(19630600)。清代臺灣之寺廟。臺北文獻,4,10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卓克華(20031200)。鹿港鳳山寺--牧童化成神,信仰遍臺閩。新世紀宗教研究,2(2),232-2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志宇(20030500)。臺灣的無祀孤魂信仰新論--以竹山地區祠廟為中心的探討。逢甲人文社會學報,6,183-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清代學術研究中心、新營太子宮管理委員會(2003)。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志明(1994)。臺灣民間信仰的神話思維。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漢學研究中心。95-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乾朗(1992)。艋舺龍山寺調查研究。臺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嘉琪(2008)。生育、養育、教育--唐代育兒文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聶志文(1988)。中國傳統陶瓷嬰戲紋裝飾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靜敏(2001)。長沙窯及其題記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明秀(2012)。台灣生育禮俗與信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秉稑(2018)。保兒文化信仰研究:以傳統醫家、道教與民俗為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俊吉(2013)。唐五代善財童子造像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國石窟雕塑全集編輯委員會(2001)。中國石窟雕塑全集第六卷:北方六省。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建毛(2009)。湖湘陶瓷(二)長沙窯卷。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效偉(2008)。長沙窯模印貼花:大唐陶瓷裝飾藝術之奇葩。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輝柄(2004)。《長沙窯》作品卷。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蟬雪、敦煌研究院(2003)。敦煌石窟全集:民俗畫卷。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敦煌研究院(2003)。敦煌石窟全集:服飾畫卷。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敦煌研究院(2003)。敦煌石窟全集:阿彌陀經畫卷。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敦煌研究院(2003)。敦煌石窟全集:音樂畫卷。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卓克華(2007)。清代臺灣行郊研究。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志明(2010)。民間信仰與儀式。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進源(1996)。臺灣民間信仰神明大圖鑑。臺北:進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增田福太郎、黃有興、江燦騰(2005)。臺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曉東(2005)。文物學。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兆麟(1999)。中國生育信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敦煌研究院(2003)。敦煌石窟全集:圖案卷。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玄奘、辯機、宋強(2005)。大唐西域記。臺北市: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菩提流志。大寶積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聖祖(1974)。全唐詩。復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蒼松(1997)。典藏艋舺歲月。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清香(2008)。臺灣佛教美術(I):供像篇。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世慶(1998)。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逸鴻(2010)。圖說艋舺龍山寺。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呂宗力、欒保群(1991)。中國民間諸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詹姆斯.弗雷澤、汪培基(1991)。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克明、艋舺龍山寺全志編纂委員會(1951)。艋舺龍山寺全志。臺北:艋舺龍山寺全志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Barthes, Roland、洪顯勝(1988)。符號學要義。臺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馬書田(2001)。中國民間諸神。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宋兆麟(1999)。中國生育.性.巫術。臺北:雲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建緯(20180000)。歷史、記憶與展示: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臺中:豐饒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余昌儀(1968)。臺北.龍山寺。臺北:臺灣今日觀光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良佑、熊宜敬、張純仁(1980)。臺灣寺廟古蹟大觀萬華地區。崇德工業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浚。鳳山寺志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徐曉望(1993)。福建民間信仰源流。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釋玄奘。阿毘達磨俱舍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大正一切經刊行會(1934)。大正新脩大藏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施翠峰(1975)。思古幽情 第一冊 名勝古蹟篇。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雅倫(1997)。法國珍藏早期臺灣影像:攝影與歷史的對話。雄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譚顯崑(2003)。玉器鑑定與分析(二) 肖生玉器。三藝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業露華(2005)。中國佛教圖鑑。甘肅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培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6)。臺灣史料集成.清代方志彙刊;第28冊 淡水廳志。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鄭用錫、柯培元、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6)。臺灣史料集成.清代方志彙刊;第23冊 淡水廳志稿 噶瑪蘭志略。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2012)。繪圖三教原流搜神大全:外二種。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文物普查輔導中心(2018)。文物普查與暫行分級作業手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翎(2018)。鬼子母研究:經典、圖像與歷史。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楊士賢(2018)。臺灣廟宇寫真老照片。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孟元老(1975)。東京夢華錄。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仇德哉(1983)。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邱秀堂(1986)。臺灣北部碑文集成。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敦煌文物研究所(1988)。敦煌藝術寶庫。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宋兆麟、劉錫誠、馬昌儀(1994)。中國民間神像。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繆良云(2000)。中國衣經。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Frazer, James George、劉魁立(2001)。金枝精要:巫術與宗教之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蕭登福(20020000)。道教與民俗。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孟元老、嚴文儒、侯迺慧(2004)。新譯東京夢華錄。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雷峰塔遺址。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鄭志明、陳怡魁(2005)。臺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臺北:大元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徐壽(1932)。臺灣全臺寺院齋堂名蹟寶鑑。臺南:國清寫真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Panofsky, Erwin、李元春(1996)。圖像研究與圖像學。造型藝術的意義。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竺大力、康孟詳。菩薩降身品第二。修行本起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