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上博五〈季庚子問於孔子〉通釋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林清源
作者(外文):Lin, Chin-ye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4:1=84
頁次:頁277-307
主題關鍵詞:戰國竹書上博楚簡季庚子問於孔子季康子Warring States periodBamboo slip textsShanghai Museum Chu slipsJigengzi wen yu KongziJikangz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3
  • 點閱點閱:32
期刊論文
1.陳劍(2007)。上博竹書「葛」字小考。中國文字研究,1=8,68-70+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常喜(200809)。上博楚竹書文字補釋八則。古文字研究,27,423-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白於藍(200207)。戰國縱橫家書「頳」字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4),3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淑玲(2009)。《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㑉霓(2002)。郭店楚簡〈老子〉訓詁疑難辨析(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丁四新(2007)。楚地簡帛思想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元(1981)。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孝定(1991)。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野王(1983)。宋本玉篇。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俞敏、謝紀鋒(1992)。虛詞詁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沫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99)。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奇猷(1995)。呂氏春秋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輝(2008)。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韓愈(2005)。昌黎先生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卜憲群、楊振紅(2008)。簡帛研究二○○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㑉霓(2013)。郭店楚簡〈老子〉訓詁疑難辨析。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2000)。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昌瑩(1956)。經詞衍釋。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管仲、顏昌嶢(1996)。管子校釋。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白於藍(2012)。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新雄(19990000)。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偉(2010)。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琳儀(1998)。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許慎、段玉裁、鍾宗憲(1998)。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夢家(1988)。殷虛卜辭綜述。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班固、顏師古(1962)。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馬承源(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洪興祖、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屈原(1983)。楚辭補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81)。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劍(200704)。甲骨金文舊釋「尤」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陳劍(20060310)。上博竹書「葛」字小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珊(20080217)。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為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的讀法,http://www.gwz.com/SrcShow.asp?Src_ID=341, 2015/0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周波(20081223)。「侮」字歸部及其相關問題考論,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世超(20120307)。佔畢脞說,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95。  new window
3.蘇建洲(20061021)。《上博(四).曹沫之陣》簡18「纏」字小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41, 2015/0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董珊(20080217)。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為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的讀法。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裘錫圭(2012)。釋詞兩則。裘錫圭學術文集.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建洲(2008)。《上博(四).曹沫之陣》簡18「纏」字小考。〈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