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求真求善兩條進路省視宋元明清易學的流變
書刊名:經學研究集刊
作者:黃忠天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Zhong-tia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8
頁次:頁1-17
主題關鍵詞:義理易象數易易經易學史經學Argumentative school of Classic of ChangesImages and numbers school of Classic of ChangesClassic of ChangesThe history of studying Classic of ChangesStudy of class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黃忠天(2009)。從「自然主體觀察」論《周易》經傳的書寫。周易研究,2009(3)=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吉雄(20060900)。論象數詮《易》的效用與限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205-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晉龍(20020900)。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引用《化書》及其相關問題探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1,293-3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丁四新(2012)。出土早期易學材料與《周易》經學的哲學解釋。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年易學論文發表會會議,(會議日期: 2012/11/09-11/13)。臺北:中華民國易經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詹景安(2014)。熊過《周易象旨決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彝尊(1979)。經義考。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2002)。晦庵先生朱文公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宗傳。童溪易傳。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雅斯培(1989)。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紀昀(1966)。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慶彰(1997)。點校補正經義考。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來知德(1998)。易經集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楷。古周易訂詁。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顧炎武(1966)。亭林文集。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統。昭明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80)。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自平(20120000)。世變與學術:明清之際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1984)。易本義。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