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維摩詰經》異譯管窺音譯詞歧異的成因
書刊名:佛光學報
作者:廖湘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ao, Hsiang-mei
出版日期:2018
卷期:新4:1
頁次:頁237-304
主題關鍵詞:同經異譯維摩詰經音譯詞源頭語漢譯佛典Variant translationsVimalakīrti nirdeśa sūtraTransliterationSource languageChinese Buddhist can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楊富學(19940700)。論所謂的「喀什本梵文《法華經》寫卷」。中華佛學學報,7,7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辛嶋靜志(20111200)。利用「翻版」研究中古漢語演變:以《道行般若經》「異譯」與《九色鹿經》為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1(2)=18,165-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辛嶋靜志(2010)。早期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以支婁迦讖及支謙的譯經對比為中心。漢語史學報,2010(10),225-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辛嶋靜志(2015)。試探《維摩詰經》的原語面貌。佛光學報,1(2),73-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俞理明、顧滿林(2011)。東漢佛教文獻詞匯新質中的外來成分。江蘇大學學報,13(3),4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萬金川(2004)。石室《心經》音寫抄本校釋初稿之二。圓光佛學學報,9,25-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萬金川(2004)。石室《心經》音寫抄本校釋初稿之一。佛學研究中心學報,9,73-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萬金川(2015)。《維摩詰經》支謙譯本的點校--兼論該一經本的譯者歸屬及其底本語言。佛光學報,1(2),101-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聶鴻音(1985)。慧琳譯音研究。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5(1),64-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武雄(2000)。略論《維摩經》漢譯與收錄。法光學壇,4,5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滿林(2006)。漢文佛典音譯詞的節譯形式與全譯形式。漢語史研究集刊,2006(9),163-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柯蔚南(1991)。義淨梵漢對音探討。語言研究,1991(1),6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涂艷秋(20130300)。從支謙與竺法護的譯經風格釐測敦煌寫卷P.3006經文之譯者。漢學研究,31(1)=72,285-3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Zürcher, Erik、顧滿林(2001)。關於初期漢譯佛經的新思考。漢語史研究集刊,4,286-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Nattier, Jan(2016)。The Weimojie jing維摩詰經(T474) and the Corpus of Zhi Qian支謙。第三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宜蘭: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adich, Michael(2016)。Was T474 Revised by Dharmaraksa。第三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宜蘭: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1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季琴(2004)。三國支謙譯經詞匯研究(博士論文)。浙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武氏玉璧(2013)。《維摩詰經》大正藏三譯本翻譯用字對比研究--兼論敦煌寫本P.4646的文字現象(博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梵語佛典研究會(2006)。梵文維摩經:ポタラ宮所藏寫本に基づく校訂。東京:大正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行均(1981)。龍龕手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均(1985)。龍龕手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啟超、陳士強(2001)。佛學研究十八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曉虹(1994)。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果樸(1998)。敦煌寫卷P3006「支謙」本《維摩詰經》注解考。臺北:法鼓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伯樂、聶鴻音(2005)。唐代長安方言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6)。玄應一切經音義。東京: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學術フロンティア實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窺基。說無垢稱經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史有為(2004)。外來詞--異文文化的使者。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辛嶋靜志(1994)。長阿含經の原語の研究--音写語分析を中心として。東京:平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辛嶋静志、裘雲青、吳尉琳(2016)。佛典語言及傳承。中西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境野黃洋(1972)。支那佛教精史。東京:国書刊行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顏洽茂(1997)。佛教語言闡釋--中古佛經詞彙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Nattier, Jan(2008)。A Guide to the Earliest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Texts from the Eastern Han 東漢 and Three Kingdoms 三國 Periods。Tokyo: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李方桂(1980)。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施向東(2009)。玄奘譯著中的梵漢對音研究。音史尋幽--施向東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列維(2004)。所謂乙種吐火羅語即龜茲語考。吐火羅語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廣和(2002)。不空譯咒梵漢對音研究。音韻比較研究。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