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宗時期杜甫作品所呈現之時代獨特性
書刊名:北市大語文學報
作者:林宜陵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Yi-li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0
頁次:頁43-68
主題關鍵詞:唐代宗杜甫文學遺產戰爭記憶災難記憶Du FuTang Dai ZongTraumatic memoryNegative herit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陳弱水(19980300)。思想史中的杜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怡如(20110600)。流離中的自我與風景--杜甫湖南紀行詩析探。東華漢學,1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龍興(20110900)。於負面遺產中重構創傷記憶--從奧斯維辛博物館到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7,73-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自鴻(20140600)。重組杜甫的面孔:從現代傳記到「心史」的回溯式閱讀。國文學報,55,67-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奕珍(20091200)。「景語」的作用--以杜甫〈秦州雜詩〉中與「邊塞」有關之詩篇為例。東華漢學,10,6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美玉(20101200)。漫遊與漂泊--杜甫行旅詩的兩種類型。臺大中文學報,33,225-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陽脩(1975)。新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璇琮(1996)。唐代詩人叢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合(1983)。極玄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甫、楊倫(1998)。杜詩鏡銓。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寅(1995)。大曆詩人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邁(1966)。容齋三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忠綱(2012)。杜甫詩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智不空(1989)。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寅(2017)。百代之中:中唐的詩歌史意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皎然。詩式。臺北市:文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杜甫、仇兆鰲(1980)。杜詩詳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定求(1960)。全唐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