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水墨展演之媒介轉向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盧青辰
作者(外文):Lu, Ching-che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7
頁次:頁53-71
主題關鍵詞:場域媒介身體日常生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
  • 點閱點閱:2
圖書
1.Virilio, Paul、楊凱麟(2001)。消失的美學。臺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ullien, François、卓立(2006)。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apron, Allan、徐梓寧(1996)。藝術與生活的模糊分際。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e Certeau, Michel、Rendall, Steven F.(2011)。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5.余舜德(2015)。身體感的轉向。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民安(2013)。文化研究關鍵詞。台北:麥田:城邦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守謙(2017)。山鳴谷應:中國山水畫和觀眾的歷史。臺北:石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文琦(2016)。節氣、意境、整體性:五度空間的建築。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Maquet, Jacques、武姍姍(2003)。否定主義美學。臺北市:雄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iggins, Dick(1966)。Intermedia。Something Else Press。  new window
11.巫鴻、肖鐵(2017)。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 「缺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Milon, Alain、蔡淑玲、林德祐(1996)。未定之圖:觀空間。臺北市:漫遊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Jullien, François、張穎(2017)。大象無形:或論繪畫之非客體。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儒賓、張再林(20170000)。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臺北:臺灣大學人社高研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Jullien, François、Gibson, Ralph、林志明、張婉真(2004)。本質或裸體。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潘公凱(1997)。限制與拓展--關於現代中國畫的思考。臺北:中華文物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