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薑齋文集》論王夫之的場域與身體觀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施盈佑
作者(外文):Shih, Ying-yo
出版日期:2022
卷期:40
頁次:頁219-260
主題關鍵詞:王夫之身體抱獨場域薑齋文集Wang FuzhiBodyBaoduFieldChiang-chai wen-ch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81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黃冠閔(20091100)。觸覺中的身體主體性--梅洛龐蒂與昂希。臺大文史哲學報,71,147-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錫三(20121100)。《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和流動話語為中心。臺大文史哲學報,77,73-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盈佑(20091200)。王船山莊學之「德凝」觀--評騭莊學為何通君子之道而又未立人道之極。彰化師大國文學誌,19,281-3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孟澤(1997)。安身之所立命之據--王夫之〈船山記〉、〈龍舟會〉發微。古典文學知識,1997(4),6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政揚(20160100)。《正蒙釋》中的氣有生滅之爭--從朱熹、高攀龍、徐必達與王夫之詮釋論起。揭諦,30,69-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滄龍(20140600)。身體、隱喻與轉化的力量--論莊子的兩種身體、兩種思維。清華學報,44(2),185-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滄龍(20170600)。承認自然--霍耐特承認理論與王夫之氣的思想。國文學報,61,69-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家和(20160300)。王船山對《論語.季路問事鬼神章》的詮釋。哲學與文化,43(3)=502,81-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振中(2012)。試論王船山游記體散文的語言特色。船山學刊,2012(4),3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國繁(2017)。故國餘魂長縹緲殘燈絕筆尚崢嶸--隅舉《船山記》解讀船山精神。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17(2),2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鐵山(2004)。抱獨情,發亡國憤--《船山記》探幽。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1),4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富春(2008)。王船山生死觀與其義理體系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夫之(1998)。薑齋文集。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夫之(1998)。薑齋詩集。長沙:嶽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illich, Paul、成窮、王作虹(1998)。存在的勇氣。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夫之(1998)。莊子解。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夫之(1998)。讀四書大全說。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昭旭(1996)。王船山哲學。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夫之(1998)。讀通鑑論。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夫之(1998)。思問錄內篇。湖南: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來(2004)。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君毅(1991)。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夫之(1998)。永曆實錄。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之春(1998)。王船山公年譜。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以智、蔡振豐、魏千鈞、李忠達(2017)。藥地炮莊校注。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賴錫三(20190000)。《莊子》的跨文化編織:自然.氣化.身體。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藤田正勝、林永強(2016)。西田幾多郎:生與哲學。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西田幾多郎、黃文宏(2019)。善的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安梧(1991)。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贇(2007)。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園(2006)。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鍾振宇(20160000)。道家的氣化現象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夫之(1998)。瀟湘怨詞。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夫之(1998)。船山詩文拾遺。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俊(2019)。布爾迪厄文化再生產理論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錢穆(2001)。中國思想史。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西田幾多郎、黃文宏(2019)。西田幾多郎哲學選輯。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夫之(1998)。周易外傳。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夫之(1998)。張子正蒙注。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夫之(1998)。周易內傳。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顧炎武、黃汝成、欒保群、呂宗力(2006)。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邱天助(20020000)。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何冠彪(1991)。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臺北:學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聖心(2010)。渾天、天均與《易》《莊》會通--王夫之《莊子解》發微。青天無處不同霞:明末清初三教會通管窺。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珣(2016)。物與身體感理論:以香為例。身體感的轉向。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舜德(2017)。從田野經驗到身體感的研究。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璧名(2016)。當莊子遇見 Tal Ben-Shanhar:莊子的快樂學程--兼論情境、情緒與身體感的關係。身體感的轉向。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