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胡也頻短篇小說底層女性敘事
書刊名: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作者:劉雅薇
作者(外文):Liu, Ya-we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2
頁次:頁143-165
主題關鍵詞:胡也頻底層女性底層敘事左翼作家Hu YepinWomen of lower classNarratives of subaltern classLeft-wing writ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潘朝陽(19910700)。現象學地理學--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7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展(1986)。從漂泊者到革命烈士--胡也頻的成長道路。福建黨史月刊雜誌,1986(S1),4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敏逸(20100600)。從啟蒙走向革命--論二○年代至三○年代初期胡也頻與丁玲的小說創作。淡江中文學報,22,67-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一知(1962)。胡也頻在濟南的活動。山東文學,1962(3),44-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錫潛(2005)。探尋人生,追求光明:胡也頻和他的小說創作。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桂枝(2008)。論胡也頻早期創作的悲劇特質。文教資料,436,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建偉(1986)。胡也頻論。上海大學學報,1986(2),3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咸立強(2003)。躑躅曠野的靈魂--胡也頻詩歌創作的幾個問題。遠城學院學報,21(4),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昌勇(1991)。胡也頻與二十年代鄉土文學。福建論壇,1991(3),5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芳(2010)。胡也頻創作論(碩士論文)。河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治良(2001)。記憶心理學。臺北:五南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也頻(1981)。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葛蘭西(2007)。獄中書簡。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東華(1987)。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1937•文學理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岳凱華(2006)。五四激進主義的緣起與中國新文學的產生。湖南: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也頻(1929)。到莫斯科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也頻(1930)。光明在我們的前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Kristeva, Julia、彭仁郁(2003)。恐怖的力量。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1993)。Can the Subaltern Speak?。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Harvester Wheatsheaf。  new window
2.余仁凱(1981)。文藝的花是帶血的--論胡也頻的創作道路。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5)。鄉土世界與都市人生。左聯五烈士評傳。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鵬程(2008)。人的本性。葛蘭西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鎌德(2011)。馬克思主義與國際關係的理論--歷史的回顧與展望。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新論。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旭(2006)。現代性話語籠罩下的底層。底層敘述:現代性話語的裂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鎌德(2011)。史匹娃珂與後殖民主義的理論。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新論。台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艾曉明(1991)。20-3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概觀與比較。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維保(2004)。左翼與革命。紅色意義的生成:20世紀中國左翼文學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昌勇(2001)。「左聯」五烈士綜論。上海魯迅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岱(2010)。敘事的本體結構。小說敘事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也頻(1981)。卷首題辭。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也頻(1981)。小人兒。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也頻(1981)。無聊的通信(一):金蓮的討論及其他。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也頻(1981)。酒癲。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也頻(1981)。雨中。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丁玲(1981)。一個真實人的一生--記胡也頻。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周起應(1987)。文學的真實性。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1937•文學理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作人(2009)。人的文學。周作人散文全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胡也頻(1981)。械鬥。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其蔚(2012)。噪音藝術。超越聲音藝術:前衛主義、聲音機器、聽覺現代性。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擇魁、黃昌勇、彭耀春(1995)。在艱難中勇往無前的抉擇。左聯五烈士評傳。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Foster, Edward Morgan、蘇希亞(2009)。人物。小說面面觀。臺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胡也頻(1981)。飄泊的記錄--一個片段。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秀芝(2013)。身體 女性 欲望。身體•性別•欲望: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小說中的女性身體敘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胡也頻(1981)。便宜貨。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也頻(1981)。犧牲。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也頻(1981)。生命。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柬雯(1998)。編輯室報告。記憶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相。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胡也頻(1981)。珍珠耳墜子。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樂蘅軍(1992)。宋明話本的命運人生。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Grant, Damian、蔡娜娜(1986)。[寫實主義]序言。寫實主義。臺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胡也頻(1981)。毀滅。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順馨(1995)。敘述權威與性別差異。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胡也頻(1981)。兩個婦人。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柄谷行人、趙京華(2006)。風景之發現。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北京:生活•圖書•新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胡也頻(1981)。夢後。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姜新立(1991)。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理論思潮。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理論。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