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 : 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
作者:李清筠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0
出版項:臺北:文津
集叢:儒林選萃;19
ISBN:957668613X
主題關鍵詞:中國詩魏晉南北朝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5) 博士論文(2) 專書(1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9
期刊論文
1.廖蔚卿(196712)。論魏晉名士的狂與癡。現代文學,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滌非(192907)。讀阮嗣宗詩札記。學衡,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汶(199507)。試論阮籍。人文學報,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雅莉(199811)。阮籍的性格矛盾及其「詠懷詩」。中國文化月刊,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力堅(199809)。阮籍「詠懷」的模式結構意義。中國語文,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正一(199806)。阮籍詠懷詩思想內容之研究。實踐學報,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邦珍(199512)。從詠懷詩看阮籍的悲情。輔英學報,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力堅(199603)。西晉詩人--張協、陸機對藝術形式美的追求。中國文化月刊,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莉玲(199305)。陸機仕晉及其官宦生涯。問學集,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頎、張帆(1988)。陸機擬古詩新探。理論學習月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柏青(1990)。重評陸機的詩。湖北師範學院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明德(197607)。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的神話世界初探。中外文學,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熙元(197606)。田園詩派的形成與陶淵明田園詩的風格。幼獅學誌,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簡有義(199406)。陶淵明詩中的化遷觀。輔仁學誌--學院之部,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文麗(199312)。陶淵明飲酒詩的意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賴漢屏(199301)。追求、動搖、鄉戀--陶淵明「飲酒之四」賞析。明道文藝,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候廼慧(199308)。從神話到陶詩--論陶淵明詩中鳥的象喻意義。法商學報,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林鍾(1993)。酒--略論陶淵明詩歌意象建構及其人格凸現。湖北大學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中(1980)。陶詩與菊、鳥、酒。山西大學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盛華(198712)。從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中析論其神話世界的三重意識。中外文學,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孝廉(1994)。永劫與回歸。誠品閱讀,18,2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國盛(199410)。時間學新貌。誠品閱讀,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國盛(1994)。自然時間VS人文時間。誠品閱讀,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居仁(198104)。時間如流水--古典詩歌中的時間用語談到中國人的時間觀。中外文學,9(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麗真(19950400)。阮籍的生命風格。哲學雜誌,12,206-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熙元(19760700)。陶淵明詩的和諧境界。中外文學,5(2),120-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貞吟(19931100)。阮籍詠懷詩研究。中國國學,21,235-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謁政(19950100)。九份的空間美學--作為建築鄉愁的深層想像。當代,105,4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廖肇亨(19930300)。陶淵明死亡的態度的再省思--以「自祭文」為中心的討論。中外文學,21(10)=250,127-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潘朝陽(19910700)。現象學地理學--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7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呂興昌(19771200)。阮籍詠懷詩析論。中外文學,6(7),86-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池永歆(19960800)。王維田園山水詩中「禪道式」的空間觀。鵝湖,22(2)=254,36-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若愚、陳淑敏(19871200)。中國詩中的時間、空間與自我。中國書目季刊,21(3),1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施添福(19900300)。地理學中的空間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6,11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國瓔(19950400)。陶詩中的隱居之樂。臺大中文學報,7,93-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1996)。第三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魏晉南北朝詩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安森(1991)。陶淵明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佩文(1986-00-00)。論晉詩之個性與社會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玉惠(1987)。陸機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文進(1978)。論六朝詩中巧構形似之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麗霞(1979)。阮籍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鈞莉(1987)。六朝遊仙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鈞莉(1997)。魏晉美學趨勢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正治(1980)。六朝詠懷組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金安(1990)。老子與陶淵明的藝術精神(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順隆(1978)。六朝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康德(1991)。魏晉風度與東方人格。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節(1973)。阮步兵詠懷詩注。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侃(1975)。阮步兵詠懷詩箋。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田文棠(1994)。阮籍評傳--慷慨任氣的一生。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郝立權(1973)。陸士衡詩注。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姜亮夫(1978)。陸士衡年譜。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陶澍(1962)。陶靖節集注。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丁福保(1975)。陶淵明詩箋注。泰華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方祖燊(1977)。陶潛詩箋註校證論評。蘭臺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維森、包景誠(1994)。陶淵明集。台北: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啟超(1996)。陶淵明。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廖仲安(1992)。陶淵明。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岡村繁(1992)。世俗與超俗--陶淵明新論。臺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辰冬(1984)。陶淵明評論。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應梅(1984)。陶詩新論。文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國彬(1983)。陶淵明的藝術。學津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熹(1982)。詩經集註。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傅錫壬(1984)。楚辭讀本。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梅家玲(1997)。魏晉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景蜀慧(1994)。中國全史--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施維達(199508)。裂變的光芒--魏晉南北朝文化與文藝美學。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198607)。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柯慶明、林明德(197910)。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詩歌之部。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方祖燊(1989)。談詩錄。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胡曉明(199206)。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永武(1979)。中國詩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明德(198109)。中國傳統文學探索。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曾昭旭(199302)。充實與虚靈。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任仲倫(199306)。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臺北:地景企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中芳、高尙人(199105)。中國人,中國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時蓉華(1989)。透視中國社會的社會心理學。明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宋耀良(198811)。藝術家生命向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春興、楊國樞(197704)。心理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奧托.珀格勒、宋祖良(1994)。海德格爾的思想之路。台北:仰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koch, Philip、梁永安(199806)。孤獨。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清志(199604)。建築電影院--閱讀電影中的空間意涵。創興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朱文一(199510)。空間.符號.城市--一種市設計理論。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建築史與理論研究室(198912)。中國建築空間與形式之符號意義。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洪文(199109)。地理思想。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清俊(1996)。盛唐詩時空意識研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求索(1990)。矛盾與和諧--陶淵明詩歌中的一重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顏忠賢(199610)。影像地誌學--向電影空間的理論建構。臺北:萬象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胡嘵明(1991)。中國詩學之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鍾嶸、注中(1982)。詩品注。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朱自力(1994)。說詩晬語論歷代詩。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鍾陵(198805)。中國中古詩歌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A.佛洛姆、陳華夫(197805)。自我影像。臺北市:問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怡良(199303)。陶淵明之人品與詩品。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郭紹虞、九思叢書編輯部(1977)。陶淵明研究。台北:九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鄧仕樑(1972)。兩晉詩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朱光潛(1981)。詩論。臺北:德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陶淵明、王叔岷(1999)。陶淵明詩箋證稿。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拉普普、施植明(1996)。建築環境的意義。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孫全文、陳其彭(1989)。建築與記號。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方北辰(1991)。魏晉南朝江東世家大族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傅佩榮(1995)。自我的意義。台北市:洪建年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文初(199105)。中國山水詩史。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夏鑄九、王志弘、Scott, A. J.(1994)。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市: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澤厚(1989)。華夏美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宗白華(198904)。美學與意境•中國藝術境界之誕生。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禹克坤(199208)。中國詩歌的審美境界。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蔡英俊(1990)。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長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逯欽立(1984)。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方祖燊。魏晉時代詩人與詩歌。蘭臺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家駱(1998)。陶淵明詩文彙評。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俊輝(1994)。海德格論存有與死亡。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蘇文擢(198510)。說詩晬語詮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沈清松(199610)。追尋人生的意義--自我、社會與價值觀。臺北市: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劉義慶、余嘉錫、劉孝標(1984)。世說新語箋疏。臺北:仁愛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房玄齡。晉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王瑤(1986)。中古文學史論。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辛旗(1996)。阮籍。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松浦友久、孫昌武、鄭天剛(1993)。中國詩歌原理。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吳戰壘(1993)。中國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陳慶輝(1994)。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路易‧加迪、鄭樂平、胡建平(1992)。文化與時間。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邱鎮京(1980)。阮籍詠懷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陳長琦(1992)。兩晉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鄧安生(1995)。陶淵明新探。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方東樹。昭昧詹言。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廖蔚卿(1985)。六朝文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魏正申(1996)。陶淵明評傳。北京: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卞敏(1992)。六朝人生哲學。南京: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袁濟喜(1995)。人海孤舟--漢魏六朝士的孤獨意識。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趙輝(1996)。六朝社會文化心態。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林文月(1989)。中古文學論叢。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毛漢光(19660000)。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丁成泉(1995)。中國山水詩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袁行霈(1987)。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鄭毓瑜(1996)。六朝情境美學綜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臺靜農(1974)。百種詩話類編。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黃維樑(1982)。中國詩學縱橫論。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肖馳(1986)。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袁濟喜(1989)。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成復旺(1992)。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植鍔(1992)。詩歌意象論。中華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錢志熙(1993)。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馬良懷(1993)。崩潰與重建中的困惑:魏晉風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寧稼雨(1996)。魏晉風度--中古文人生活行為的文化意蘊。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王力堅(1997)。六朝唯美詩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李華(1992)。陶淵明新論。北京:北京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韋鳳娟(1993)。悠然見南山--陶淵明與中國閒情。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朱良志(1995)。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高晨陽(1994)。阮籍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阮籍、陳伯君(1987)。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張淑香(1992)。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張節末(1995)。狂與逸:中國古代知識份子的兩種人格特徵。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黃永武(1984)。詩與美。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McAndrew, Francis T.、危芷芬(1995)。環境心理學。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段義孚、潘桂成(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廖國棟(1990)。魏晉詠物賦研究。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唐翼明(1991)。古典今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沈悅苓(198503)。論阮籍詩歌創作的審美經驗。文學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仲鼎(199105)。阮籍詩歌的象徵性。浙江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坤堯(199411)。詩緣情而綺靡--陸機《擬古》的美學意義。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建元(198802)。中國山水詩的空間經驗時間化。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東大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維廉(1983)。「出位之思」:媒體及超媒體的美學。比較詩學。台北:東大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