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流動與靜止 : 從空間感知方式論「神韻」詩朦朧間隔的審美特質
作者:呂怡菁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古典詩歌研究彙刊. 第一輯;第2冊
ISBN:9789867128737
主題關鍵詞:中國詩詩評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1
期刊論文
1.嫣傳恕(1993)。清代詩論家論明代前後七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霍有明(1993)。論王士禛的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河北師範大學學報,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喬惟德(1993)。評王士禛的詩歌創作論。武漢大學學報,19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恐伏(1993)。蒲松齡與王士禛交往辨證。南昌大學學報,19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綱(1994)。王士禛的詞論主張及其創作實踐。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玉平(1994)。論王漁洋評《詩品》之「極則」。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董洪川(1994)。中國抒情詩「情」、「景」表現模式比較論。重慶師院學報,19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綿山(19950300)。試論禪對王漁洋的影響。中國文哲研究通訊,5(1)=17,97-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橋(1995)。王漁洋蜀道紀行詩箋釋。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義(1998)。〈哀郢〉的雙重時空維度。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侯迺慧(19980800)。宋代園林理念初探。中山人文學報,7,57-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蔣寅(2000)。古典詩學中「清」的概念。中國社會科學,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施逢雨(19930300)。「旁通」與「寄託」--兩種解讀詩詞的特殊方式。清華學報,23(1),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潘朝陽(19910700)。現象學地理學--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7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潘朝陽(19950300)。「中心-四方」空間形式及其宇宙論結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23,83-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1996)。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ristotle、張竹明(1982)。物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冠驥(1989)。借鏡與類比--中國文學研究的現代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默(199408)。中國建築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夢機(1993)。詩學論叢。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健(1994)。王士禎論詩絕句三十二首箋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1)。文學與美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任仲倫(1991)。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茂元(1984)。古詩十九首探索。高雄:復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7)。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歷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吉川幸次郎、劉向仁。中國詩史。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毛正夫(1997)。中國古代詩學本體論闡釋。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柳晟俊(1994)。唐詩論考。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霍有明(1997)。論唐詩繁榮與清詩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正治(1986)。至情祇可酬知己。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國慶(1994)。中國古代美學要題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振甫(1993)。周易譯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震(196710)。宇宙論。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吉川幸次郎(1983)。中國詩史。臺北:明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小舒(199406)。神韻詩史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士禛(1982)。香祖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弘征(1984)。司空圖詩品(今譯.簡析.附例)。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士禛、喻端士(1963)。分類詩話。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士禛、鈕琇(1963)。漁洋、玉樵筆記合刊。臺北:德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士禛(1968)。漁洋山人感舊集。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士禛(1970)。唐人萬首絕句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士禛(1982)。古今詩選。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士禛、周維德(1985)。詩問四種。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鐘嶸、陳延傑(1985)。詩品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清聖祖。全唐詩。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閻光華(1998)。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海章(1962)。中國文學批評簡史。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朱東潤(1971)。中國文學家與文學批評。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979)。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臺北:幼獅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姚儀敏(1981)。盛唐詩與禪。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82)。古典文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如卉(1982)。詩和詩人。臺北:源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葉嘉瑩(1983)。中國古典詩歌論集。臺北:純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林同華(1984)。古代心理詩學。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郭紹虞(1985)。中國文學八論。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皮朝綱(1986)。中國古代文藝美學概要。四川: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青木正兒、楊鈇嬰(1988)。清代文學批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偉林(1989)。中國文藝心理學史。山東:三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徐中玉、王運熙(1991)。古代文學理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宋如珊(1993)。翁方綱詩學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霍有明(1993)。清代詩歌發展史。陝西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1995)。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余崇生(1998)。中國文學探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曾霄容(1972)。超現實存在論--形上學。臺北:青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鵬翔(1982)。文學史學哲學:施友忠先生八十壽辰紀念論文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文勛(1988)。儒道佛美學思想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永武(1989)。中國詩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吳調公(1991)。神韻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張雙英(1997)。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程里堯(1993)。文人園林建築。臺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艾定增、梁敦睦(1993)。中國風景園林文學作品選析。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鐘凡(1966)。漢魏六朝文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徐復觀(1981)。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1984)。唐宋詩文鑑賞舉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艾治平(1984)。詩詞抉微。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曾祖蔭(1987)。中國古代美學範疇。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斯蒂芬˙歐文、賈普華(1987)。初唐詩。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高長江(1993)。中國文學語言的審美世界。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1998)。唐代文學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繆鉞(1963)。詩詞散論。香港:太平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余東升(1995)。當代美學--中西建築美學比較研究。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莫礪鋒(1994)。神女之探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龔鵬程(198805)。文心雕龍綜論。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祖保泉、張曉雲(1990)。王國維與人間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顏崑陽(1983)。古典詩文論叢。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張少康(198911)。古典文藝美學論稿•論意境的美學特徵。臺北市: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劉文剛(1992)。宋代的隱士與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斯蒂芬.歐文、賈普華(1992)。盛唐詩。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朱光潛、宗白華(1985)。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程兆熊(1987)。文學與文心。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曹淑娟(1987)。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薛順雄(1983)。中國古典文學論叢。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劉勰、周振甫(1984)。文心雕龍注疏。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逯欽立(1984)。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呂正惠(1986)。唐詩論文選集。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袁行霈(198905)。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王力堅(200001)。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臺北:文津出版社:Airiti Press Inc。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祖保泉(1966)。司空圖詩品注釋及譯文。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李元洛(1990)。詩美學.五官的開放與交感。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李春青(1995)。烏托邦與詩:中國古代士人文化與文學價值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吳曉(1990)。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詩學新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王士禎(1984)。池北偶談。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王士禛(198902)。分甘餘話。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嚴羽、郭紹虞(1980)。滄浪詩話校釋。臺北:東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馬亞中(1992)。中國近代詩歌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莊子、郭慶藩(1983)。莊子集釋。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李淼(1993)。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劉若愚、杜國清(1977)。中國詩學。臺北:幼狮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王士禛、張宗柟、戴鴻森(1982)。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周裕鍇(1992)。中國禪宗與詩歌。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黃應貴(1995)。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屈原、洪興祖(1984)。楚辭補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郭紹虞(1975)。中國詩的神韻、格調及性靈說。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羅宗濤(1985)。中國詩歌研究。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陳國球(1987)。鏡花水月--文學理論批評論文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王國瓔(1986)。中國山水詩研究。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王文進(1999)。仕隱與中國文學。台北: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王建元(1988)。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臺北:東大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徐復觀(1966)。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漢寶德(1987)。中國美學論集。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劉若愚、杜國清(1981)。中國文學理論。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王隆升(1998)。唐代登臨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程兆熊(1977)。中國庭園建築。臺北:德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丁成泉(1995)。中國山水詩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蕭馳(1999)。中國抒情傳統。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顏進雄(19960000)。唐代遊仙詩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顏崑陽(1993)。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宗白華(1989)。美學與意境。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吳宏一(1990)。清代詞學四論。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成復旺、黃保真、蔡鍾翔(1987)。中國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黃景進(1980)。王漁洋詩論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謝桃坊(1993)。中國詞學史。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葉維廉(1983)。比較詩學--理論架構的探討。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袁濟喜(1989)。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蔡英俊(20010000)。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何文煥(1983)。歷代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柯慶明(1983)。文學美綜論。臺北:長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王力堅(1997)。六朝唯美詩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葉太平(1998)。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林文月(1996)。山水與古典。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蕭麗華(19970000)。唐代詩歌與禪學。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蔡英俊(1986)。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黃永武(1976)。中國詩學。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葉維廉(1992)。中國詩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黃永武(1984)。詩與美。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王維、趙殿成(1972)。王右丞集箋注。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郭紹虞(1985)。中國文學批評新論。臺北:蒲公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上海古籍社(1986)。古典文學三百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葉嘉瑩(1983)。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臺北:純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覃召文(1994)。禪月詩魂:中國詩僧縱橫談。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魯茂松(1990)。《莊子》的審美時空。莊子與中國文化。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肖美豐(1990)。莊子時空觀新探。莊子與中國文化。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文勛(1988)。我國意境理論的形成及其美學內涵。儒道佛美學思想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