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是否能發展出自己的民主理論?--以鄧育仁的「公民儒學」為考察對象
書刊名:思想
作者:陳康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20
卷期:40
頁次:頁63-94
主題關鍵詞:鄧育仁公民儒學民主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1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鄧育仁(20161200)。公民哲學的理念:從政治自由主義到公民儒學。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9,9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乏筆(20140500)。創傷與創造:臺灣的文化糾結與中華文化的重構。思想,25,15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子偉(20160900)。化解社會對立?海特的認知模型及其批判。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8,129-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俊啟(20161200)。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異聲/和聲?--重探《學衡》與新文化運動。東海中文學報,32,2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潘朝陽(2008)。臺灣儒學的傳統與現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畢來德、周丹穎(2011)。駁于連。高雄:無境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昭瑛(20080000)。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殷海光(1996)。中國文化的展望。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Piketty, Thomas、巴曙松、陳劍(2014)。21世紀資本論。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瑞麟(20100000)。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光興(2011)。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臺北:行人文化實驗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aidt, Jonathan、姚怡平(2015)。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鄧育仁(20150000)。公民儒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Young, Iris Marion、陳雅馨(2017)。正義與差異政治。商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84)。時代與感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慶藩、王孝魚(2010)。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ochschild, Arlie Russell(2016)。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Anger and mourning on the American right。New Press。  new window
14.朱熹(2011)。四書章句集注。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孔穎達(1989)。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狄培理(2016)。中國的自由傳統。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Rawls, John(1999)。A Theory of Justi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鄧育仁(20100000)。何謂行動:由故事與人際觀點看。哲學分析與視域交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俊啟(20090000)。晚清小說的現代性追求:以公案/偵探/推理小說為探討中心。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瑞麟(20160000)。可以有臺灣理論嗎?如何可能?。知識臺灣:臺灣理論的可能性。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