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家論述、文化政治與福利殖民--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權的法規現況與發展困境
書刊名:臺灣國際法季刊
作者:楊政賢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4:3
頁次:頁89-118
主題關鍵詞:原住民族文化權國家論述文化政治福利殖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6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盧梅芬(20120700)。從殖民同化到多元尊重的新國族論述探討國家級博物館、國家敘述與原住民的關係。博物館學季刊,26(3),111-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正鋒(20080600)。原住民族的文化權。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頌恩(20130700)。博物館實踐促進少數群體文化權利的理論與想像。博物館學季刊,27(3),29-4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居正(20101200)。傳統智慧創作與特殊權利--評析「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3(4),1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071200)。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保障。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141-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政賢(2016)。臺灣「國家原住民族博物館」的籌設歷程與當代建構。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0,117-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家瑜(20061200)。博物館、人類學與臺灣原住民展示--歷史過程中文化再現場域的轉形變化。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6,94-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嵩山(2008)。社會文化與美感經驗:當代台灣原住民的藝術。超越時光跨越大洋--南島當代藝術研討會,高雄市立美術館主辦 (會議日期: 2008年3月2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豪人(2010)。文化權做為一種複合性權利:以日本阿依努族文化權發展史為例。第一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35-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浦忠成(2015)。臺灣原住民族博物館之昨日、今日與明日。2015南島民族國際會議,(會議日期: 10月29-30日)。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311-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川如(2011)。由生存權、文化權而來的狩獵權--從美國最高法院判決談台灣原住民的狩獵權、漁權。第二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347-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譽騰(20050000)。博物館學的源流與當代意義。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慶祝漢寶德館長七秩華誕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9-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浦忠成(1998)。台灣原住民文化體系規畫期末報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aybury-Lewis, David(1997)。Indigenous Peoples, Ethnic Groups, and the State。Boston, MA:Allyn & Bacon。  new window
2.Phadnis, Urmila(1989)。Ethnicity and Nation-building in South Asia。New Delhi: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3.許功明(20040000)。原住民藝術與博物館展示。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reeman, Michael、湯智賢(2006)。人權--跨學科的探究。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理政(2002)。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arker, Chris、Jane, Emma A.、羅世宏(2010)。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阿美影展策展小組(2002)。請問蕃名--臺灣原住民族還我姓名運動回顧 紀錄片影展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嵩山(20050000)。想像與知識的道路:博物館、族群與文化資產的人類學書寫。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譽騰(1994)。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裡:博物館學論文選集。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嵩山(20030000)。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11)。本會宗旨,http://www.ipcf.org.tw/ipcf/docList.html?CID=6A028B19D2D689C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靖惠(20170903)。回復族名?學者:認異才是真正認同,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679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鐘聖雄(20171002)。沒有名字的人,https://www.mirrormedia.mg/projects/realname/#peoplewithoutnam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美瑢(2000)。國際組織對文化財產權的主張與國際法上的相關規範。文化運用與智慧財產權文選集。台北: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ohen, Abner(1981)。Variables in Ethnicity。Ethnic Change。Seattle, W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3.台邦.撒沙勒(2000)。尋找部落主權:文化商品化、智慧財產權與原住民傳統資源權利之探討。文化運用與智慧財產權文選集。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e Vos, George A.(1982)。Ethnic Pluralism: Conflict and Accommodation。Ethnic Identity: Cultural Continuities and Chang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5.Kammerer, Cornelia Ann(1988)。Territorial Imperatives: Akha Ethnic Identity and Thailand's National Intergration。Ethnicities and Nations: Processes of Interethnic Relations in Latin America,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new window
6.Appadurai, A.、Breckenridge, C. A.(1999)。Museums are good to think: Heritage on view in India。Representing thenation-a reader: Histories, heritage and museum。London。  new window
7.黃貞燕(20110000)。博物館與蒐藏的歷史。民俗/民族文化的蒐藏與博物館。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urcaw, G. Ellis、張譽騰(2000)。今日的博物館。博物館這一行。臺北:五觀藝術管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惠民(2010)。加拿大原住民族教育權的現況與發展。加拿大原住民權利保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德義(20140000)。原住民族文化權的理論與實踐:國際人權視角。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發展及遷移適應。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浦忠勝(2000)。為何要立法保護原住民族傳統智慧財產權?--建構原住民族法體系觀點。文化運用與智慧財產權文選集。台北:臺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璧榛(20100000)。文化產業、文化振興與文化公民權:原住民族文化政策的變遷與論辯。臺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