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科學與現代國家的共舞: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的前史
書刊名:歷史臺灣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作者:郭瑞坤
作者(外文):Kuo, Jui-kun
出版日期:2023
卷期:25
頁次:頁107-151
主題關鍵詞:科學報國科學中國化/本土化博物館想像社會世界Scientists' devotions to the nationSinicization/localization of the scienceImaginaries of the museumSocial world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7
  • 點閱點閱:0
期刊論文
1.夏鑄九(20070300)。現代性的移植與轉化:論現代建築在臺灣的論述形構與漢寶德的建築省思。城市與設計學報,17,77-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ieryn, Thomas F.(1983)。Boundary-work and the demarcation of science from non-science: Strains and interests in professional ideologies of scientist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8(6),781-795。  new window
3.田長模(19770300)。談談建立科學博物院可能的困擾。科學月刊,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自然雜誌(1979)。「理想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專號。自然雜誌,3(1),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自然雜誌(1979)。「我們理想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座談會。自然雜誌,3(4),2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怡嚴、劉源俊、田長模、張之傑、劉廣定(1977)。大家談科學。科學月刊,8(3)=87,6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正昭、陳勝崑、蔡仁堅(1979)。科技博物院與科學發展。自然雜誌,3(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國成(1979)。國家需要一座科學殿堂--為中正科技博物紀念館催生。自然雜誌,3(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國成(1980)。名科學博物館之旅(一)科學博物館的考察心得。自然雜誌,4(1),7-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國成(1981)。世界博物館之旅(二)歐美科學博物館考察。自然雜誌,5(3),14-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國成(1981)。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計劃草案。自然雜誌,5(3),5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Rader, Karen、Cain, Victoria(2008)。From Natural History to Science: Displa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Museums of Science and Nature。Museum and Society,6(2),152-171。  new window
13.盧蕙馨、林香葵(1979)。自然科學博物館座談會。自然雜誌,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湯志傑(20061200)。重探臺灣的政體轉型:如何看待1970年代國民黨政權的「正當化」。臺灣社會學,12,141-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崇熙(1989)。台灣科技政策的歷史研究 (1949-1983年)(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筱喬(2010)。兩廳院的誕生與文化政策(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珍賢(1990)。台灣七零年代的科學普及與科學權威的意識型態--以科學月刊為分析個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秦裕傑(1998)。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信史:一座現代化博物館的故事。臺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艾俐(1989)。孫運璿傳。臺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江敏、李姚軍、Goffman, E.(1994)。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anilov, V. J.(1982)。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  new window
5.漢寶德(2001)。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臺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oucault, Michel(1975)。The Birth of the Clinic: An archaeology of medical perception。New York:Vintage Books。  new window
7.李子寧(1999)。臺灣省立博物館創立九十年專刊1908-1998。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文源(20140000)。看不見的行動能力:從行動者網絡到位移理論。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譽騰(1994)。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裡:博物館學論文選集。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布羅諾斯基、漢寶德(1976)。文明的躍昇--人類文明發展史。景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阿勤(20080000)。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照真(20100000)。臺灣科學社群40年風雲:記錄六、七〇年代理工知識份子與《科學月刊》。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嵩山(20030000)。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Taylor, Charles(1992)。Modernity and the Rise of the Public Sphere,https://tannerlectures.utah.edu/_documents/a-to-z/t/Taylor93.pdf。  new window
2.三匠(19780213)。再談科技博物院之設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770103)。應即籌建科學工業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790828)。我們對於籌建中科學博物館的建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00814)。自然博物館籌備處由漢寶德擔任主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正昭(19771008)。中國科學文明的復興--如何大步邁向文化建設之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源俊(19780130)。科技教育與科技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750422)。團結奮起上慰蔣公,舉國上下悼念蔣公,力行遺訓科學報國,沈君山呼籲各界體認領袖苦心,建議籌建中正科學博物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Gieryn, Thomas F.(1995)。Boundaries of science。Handboo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London:Sage。  new window
2.Hall, Stuart(1997)。The centrality of culture: Notes o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s of our Time。Media and Cultural Regulation。London:Sage。  new window
3.Taylor, Charles(2001)。Two Theories of Modernity。Alternative Modernities。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李子寧(2008)。導論--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一世紀典藏的故事。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導覽手冊。臺北:國立台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介民(20040000)。鄉土文學論戰中的社會想像--文化界公共領域之集體認同的形塑與衝突。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oucault, Michel(1980)。The Confession of the Flesh。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Pantheon Books。  new window
7.李丁讚、吳介民(20080000)。公民社會的概念史考察。群學爭鳴:臺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Foucault, Michel(1977)。Nietzsche, Genealogy, History。Language, Counter-Memory, Practice: Selected Essays and Interview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1987)。[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概述。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1987)。社會科學教育。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寅(1999)。省立博物館歷年來展覽活動之回顧。臺灣省立博物館創立九十年專刊。臺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崇憲(20080000)。利維坦的生成與傾頹--台灣國家研究範例的批判性回顧,1945-2005。群學爭鳴:臺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崇憲(2010)。「現代性」的多義性/多重向度。帝國邊緣:臺灣現代性的考察。臺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Clarke, Adele E.(1991)。Social worlds/Arenas Theory as Organizational Theory。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Process: Essays in honor of Anselm Strauss。New York:Aldine De Gruyter。  new window
15.Garrety, Karin、方俊育(2004)。社會世界、行動者網絡與爭議:以膽固醇、飲食中脂肪與心臟病為例。科技渴望社會。臺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