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孟荀思想的價值
書刊名:初等教育學報
作者:董承文
出版日期:1990
卷期:3
頁次:頁1-13
主題關鍵詞:孔子孟子思想荀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1
     孔孟荀思想所以受到誤解,一由於董仲舒的二由於理學家的虛靜化,三由於科學制度的窄化。事實上,從教育學之立場,孔孟荀之價值,其重要者可分為五,即一、正確人生觀之建立;三、正名與解蔽觀念之提示;三、人格教育的觀念;四、必理衛生觀念;五、多采多姿之教育方法。 民國以來,先有五四運動,後有「文化大革命」,孔孟荀思想遭遇空前的大浩劫;甚者將一切封建、專制、腐化均歸罪儒家,認為社會之落伍、國家之積弱,孔孟荀均應負責。事實上,這是一種極端的誤解;相反的,近年來社的上急功好利、脫序失序,正因孔孟荀思想未受適當尊重;茲先概論各種誤會,再說明其價值。
圖書
1.陳大齊(1970)。孔子學說。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康(1967)。孔孟荀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承文(1987)。孔孟荀教育思想。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冰瑩(1978)。四書讀本。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啟雄(1969)。荀子東釋。台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繆天綬(1980)。宋元學案。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康(1971)。孔孟荀哲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鳳皆(1958)。中國教育史。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歐陽教(1985)。德育原理。臺北市: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勞思光(1984)。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