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聲韻學知識用於推斷文學作品時代及真偽之限度
書刊名: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作者:丁邦新
作者(外文):Ting, Pang-hsin
出版日期:1991
卷期:1
頁次:頁241-253
主題關鍵詞:聲韻學推斷文學作品作品時代作品真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0
  • 點閱點閱:32
     本文試從聲韻學知識用於辨偽之適用性,及文學作品本身所具的性質兩方面,對利用聲韻線索以判斷作品年代與真偽之方與限,作一檢討。文中對不同的文體,以及相關的聲韻資料,分別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結論指出:這種方法基本可行,但有其限制,並不是無往不利的工具。
     Basing on both the validity of phonological metho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works themselves ,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examines such methods when used in determining their date and authenticity . Different genres and their phonological patterns are discussed in depth .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 though basically applicable , these methods have their limits , far from being a dependable tool .
期刊論文
1.胡適(19480600)。易林斷歸崔篆的判決書--考證學方法論舉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上),25-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逯欽立(19480800)。漢詩別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3,269-3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寧忌浮(1988)。曲尾及曲尾上的入聲字。中國語文,1988(4),292-3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其容(1960)。毛詩連緜詞譜。文史哲學報,9,129-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丁邦新(19750600)。從聲韻學看文學。中外文學,4(1),128-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邦新(19871200)。論官話方言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4),809-8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姜信沆(19800900)。依據朝鮮資料略記近代漢語語音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1(3),515-5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錦全(19800900)。明清韻書字母的介音與北音顎化源流的探討。中國書目季刊,14(2),77-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丁邦新(19870600)。上古陰聲字具輔音韻尾說補證。國文學報,16,59-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大安(1981)。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金周生(1985)。宋詞音系入聲韻部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世祿(1984)。張世祿語言學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常培、周祖謨(1958)。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北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重奇(1985)。杜甫古詩韻讀。中國展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力(1964)。漢語詩律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瞿蛻園(1981)。李白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邦新(1975)。魏晉音韻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丁邦新(1976)。從音韻論柏梁臺的著作年代。總統蔣公逝世周年紀念論文集。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