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聞媒介之環保教育概念分析
書刊名:師大學報
作者:趙寧
出版日期:1992
卷期:37
頁次:頁165-208
主題關鍵詞:新聞概念環保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5
  • 點閱點閱:85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報紙對環境教育的效果。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瞭解報紙環境報導之情形,包括則數、文體認知層面與面積。 (二)瞭解報紙環境報導與認知層面之關聯性。 (三)瞭解報紙環境報導與報導面積之關聯性。 本研究主要採內容分析法,先由文獻探討,剖析傳播媒體之在環境教育上之功能,作為研究之基礎,其次進行各報紙環境報導之收集、內容分析、和統計分析,探究變項間之關係。 根據本研之發現,提出下列之建議: (一)新聞媒體對環境保護的報導似可從「共識的凝聚」擴展為「常識的推廣」,這樣才可使廣大的閱聽人得以在新聞媒體中得到環保教育,而使得臺灣地區日趨惡化的情況獲得改善。   (二)新聞媒體今後的環保報導如能從本國的角度擴寬視野與環宇同步,或能有助提昇我國在全球環保浪潮中的地位與形象。   (三)我國環境保護單位似應積極與新聞單位展開有組織有系統的規模合作計劃,訂立遠程及近程的工作目標,以發揮新聞媒體的社教功能,則環保推展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四)環保行政單位似可參照醫學界辦法,籌辨短期或不定期訓練班,邀請新聞從業人員加強對環保科學的專業學識,與最新趨勢,庶可使新聞報導與專欄的可看性與教育性相對提昇。   (五)將學術研究的成果酌情溶入批判性報導或專欄之中,理論與實際得以互相印証。
     Envior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ing a criticl issu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nviromn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dicussed in many occasions, and promoted via different media. Nevertheless, what is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a on enviromnental concept construction is still questioned.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media content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media. The study will select newspapers,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domains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by Bloom's categor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environmental concepts in media designing.
期刊論文
1.羊憶蓉(19890100)。社會變遷中的環保問題。社教雙月刊,29,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柴松林(19890700)。環境與環境權。環境教育季刊,3,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冠政(19890100)。環境教育概述。環境教育季刊,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翠霞(19890700)。環境教育之理念。環境教育季刊,3,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朝恩(19890700)。環境災害面面觀。環境教育季刊,3,5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朝恩(19890400)。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環境教育季刊,2,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志權(19890500)。從美國環境教育法案展望我國環境教育的方向。臺灣教育,461,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炳林(19730300)。生態環境與教育之研究。國教世紀,8(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炳林(19750500)。生態教育課程發展緒論。國教世紀,10(1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鑫(19890700)。人類的需求和慾求--經濟成長和環境保育間的瓶頸。環境教育季刊,3,6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鑫(19891000)。環境的特徵。環境教育季刊,4,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曲同光(19890600)。環境教育。健康教育,63,3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明順(19891000)。自然、社會、文化的連環性--人類生存環境的社會心理。環境教育季刊,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祖恩、高翠霞(19900100)。環境保育與倫理。環境教育季刊,5,16-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新煌(1990)。一九九0年地球日。中國論壇,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志弘(19881200)。大眾媒介的功能分析。報學,8(1),6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蕭新煌(19890100)。環境教育之評估:臺灣經驗。思與言,26(5),4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月蓀(1990)。從環境保護觀點談大眾傳播媒體的社會責任。環境教育研討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辦,師大環境教育中心協辦 (會議日期: 民國79年2月23日至24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新煌(1982)。自然保育與環境運動--比較社會學。中美社會之比較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主計處(1989)。重要施政統計。台北:行政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榮昭(1989)。高工應屆畢業生對環境保護的認知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美霞(1989)。國內財經工商雜誌有關環境問題報導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orvat, R. E.(1974)。Fifth and Eighth Grade Students' Orientations Toward the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Wisconsin。  new window
3.Marlett, B.(1972)。The Development and Field Tes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condary Select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博士論文)。Tesas Tech. University。  new window
4.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熊傳慧(1985)。報紙報導環境問題的內容分析(一九六0-一九八二)(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茂政(1984)。大眾傳播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內政部營建署(1987)。東石紅樹林--環境教育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連生(1985)。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玉體(1987)。教育概論。台北: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郝道猛(1977)。生態學概論。台北:徐氏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乾全(1989)。民眾對重大環境保護措施之滿意度及支持程度調查研究。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師大衛生教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冠政(1982)。科學課程研究。師大科學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冠政(1988)。台灣地區推行環境教育之規劃研究報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urran, James、Gureritch, Michael、Woollacott, Janet。Mass Communication & Society。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Allman, S. A.(1976)。Environmental Education-Guideline and Activities for Teachers。Ohio:Charles E. Merrill。  new window
11.Sandman, Peter M.、Rubin, David M.、Sachsman, David B.。Media: An Introductory Analysis of American Mass Communications。Prentice-Hall。  new window
12.Davison, W. Phillips、Yu, Frederick T. C.。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ajor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PRAEGER Publishers。  new window
13.陳信木、陳秉瑋(1988)。邁向現代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金銓(1983)。大眾傳播理論。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cQuail, Denis(1983)。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Sage。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建興(1981)。生態學與社會教育。社會教育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家慶(1984)。大眾傳播與國家發展。新聞理論與實務。台北:政大新研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asswell, H.(1984)。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imication in social。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New York:Harper & Row。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