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兩宋人物畫的形質之變
書刊名:故宮文物月刊
作者:劉芳如
出版日期:1996
卷期:14:1=157
頁次:頁26-41
主題關鍵詞:兩宋人物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4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米澤嘉圃、林宏作(19790600)。日本請來的宋元名畫。故宮季刊,13(4)-14(1),55-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華瑞(1993)。宋代畫市場初探。美術史論,1993(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i, Lin-tsan(1972)。The Double Portrait of Ch'ien-lung and Sung。National Palace Museum Bulletin,6(5),11-12。  new window
4.張明遠(1994)。郭若虛在中國繪畫美學史上的貢獻。美術史論,1994(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霖燦(19530531)。論中國之肖像畫。大陸雜誌,6(10),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福順(1982)。李嵩和他的《骷髏幻戲圖》。朵雲,1981(2),165-168+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伯敏(1982)。中國繪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文彥(1974)。圖繪寶鑑。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鈴木敬、魏美月(1987)。中國繪畫史。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道醇(1983)。聖朝名畫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俞崑(1975)。中國畫論類編。臺北市: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澤奉、劉如仲(1994)。古畫鑑賞與收藏。吉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若虛(1974)。圖畫見聞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Lancmmam, Eli(1966)。Chinese Portraiture。Tokyo: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new window
9.(1995)。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繼儒(1965)。太平清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厲鶚。南宋院畫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71)。フリーア美術館。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孟元老(1980)。東京夢華錄。台北:大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葛路(1987)。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鄧樁(1974)。畫繼。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其貞(1971)。書畫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寺川賀(19900904)。穿透陰陽,跨越生死--從兩幅鬼畫談中國繪畫的超現實趣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單國強(1990)。肖像畫性質初探。肖像。京都:國際交流美術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霖燦(1973)。睢陽五老圖的復原。中國名畫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赫(1984)。論圖繪六法。古畫品錄。臺北:光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霖燦(1973)。是一是二圖和宋人著色人物。中國名畫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因(1986)。談李公麟的五馬圖。中國古典繪畫美學。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啟亞(1993)。中國的肖像畫。南京博物院藏肖像畫選集。香港:大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