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北宋軼事小說之研究
作者:林禎祥
作者(外文):Chen-Hsiang Lin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國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軼事小說補史之闕北宋宋代小說筆記小說Anecdote novelSupplement the deficiency of historyNorthern Song DynastySong Dynasty novelNotebook (sty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7
北宋軼事小說創作風氣的形式和北宋特別環境下所產生的文人有很密切的關係。由於北宋在晚唐五代軍閥掌權的混亂環境下建國,而且太祖他也是藉由篡位而得到的政權,所以在反省先前亡國的原因,就成為最重要的事情。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太祖得到了答案,必須鞏固中央權力,才能終止這種現象的發生。
在太宗時,為了鞏固中央權力和安定北宋政治環境而開始實行鞏固中央權力的方式:第一、就是擴大舉辦國家考試來增加讀書人上榜的機會,再來是提倡歷史學,建立愛國的精神。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讀書人得到機會和榮耀,並產生一種想「彌補歷史的不足」的想法。所以就把自己在擔任官職時的所見所聞,記錄在軼事小說之中,希望能保存北宋的歷史。
所以這篇文章就從讀書人產生「彌補歷史不足」的觀念開始,進一步地記錄下北宋文人眼中的北宋社會環境。
examinations to increased the chances of intellectual in the list, Second, promoted the history and established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In such an environment, intellectual got the chance and glory, and generated an idea: “to make up the lack of history.” So they recorded what one saws and heard into the anecdote novel as a government post, hope to keep the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Consequently, this article began with an idea: “to make up the lack of history.” by intellectual, further recor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ye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intellectual.
徵引文獻


一、古籍
(據《四庫全書總目》分類,各類著作依作者時代分類,出生先後排序)


經部

﹝周﹞左丘明撰,﹝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1999年12月。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76年12月。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1999年12月。
﹝宋﹞岳浚撰:《九經三傳沿革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83冊,1983年12月。
﹝清﹞劉寶楠撰:《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十三經清人注疏》本,1998年12月。

史部

﹝漢﹞司馬遷撰,郭逸、郭曼點校:《史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
﹝南朝梁﹞蕭子顯撰:《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1月。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通釋:《史通》,上海:世紀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宋﹞薛居正撰:《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5月。
﹝宋﹞樂史撰,王文楚點校:《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古代地理叢刊六》本,2007年11月。
﹝宋﹞歐陽脩、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1月。
﹝宋﹞宋綬、宋敏求撰:《宋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台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1月。
﹝宋﹞呂本中撰:《宋大事記講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686冊,1986年3月。
﹝宋﹞范致明撰,查清華、潘超群點校:《岳陽風土記》,鄭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筆記》本,2006年1月。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東京夢華錄箋注》,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古代都城資料選刊》本,2006年8月。
﹝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
﹝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9月。
﹝宋﹞尤袤撰:《遂初堂書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674冊,1986年3月。
﹝宋﹞朱熹撰:《三朝名臣言行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宋代傳記資料叢刊》本,2006年10月。
﹝宋﹞李埴撰:《皇宋十朝綱要》,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1月。
﹝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北京:商務印書館,《文津閣四庫全書》本,2005年不著月份。
﹝宋﹞陳振孫撰,徐小蠻、顧美華點校:《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
﹝宋﹞周密撰:《乾淳風時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879冊,1986年3月。
﹝宋﹞楊仲良撰:《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台北:文海出版社,《景印廣雅書局》本,不著年月。
﹝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
﹝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9月。
﹝元﹞脫脫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6月。
﹝明﹞楊士奇撰:《文淵閣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1月。
﹝明﹞葉盛撰:《菉竹堂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1月。
﹝明﹞朱希召撰:《宋歷科狀元錄》,台北:文海出版社,《宋史資料萃編》第四輯,1981年不著月份。
﹝明﹞晁瑮撰:《晁氏寶文堂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1月。
﹝明﹞李贄撰:《史評綱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李贄文集》本,6冊,2000年5月。
﹝明﹞高儒撰:《百川書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1月。
﹝明﹞焦竑撰:《國史經籍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1月。
﹝明﹞陳第撰:《世善堂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1月。
﹝明﹞馮琦原編,陳邦瞻增輯:《宋史紀事本末》,北京:商務印書書館,《文津閣四庫全書》本,2005年不著月份。
﹝明﹞徐火勃撰:《紅雨樓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
﹝明﹞祁承熯撰:《澹生堂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1月。
﹝清﹞錢謙益撰:《絳雲樓書目》,台北:廣文書局,1969年2月。
﹝清﹞王夫之撰,舒士彥點校:《宋論》,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1月。
﹝清﹞計六奇撰:《明季北略》,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本,2008年4月。
﹝清﹞黃虞稷撰:《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清﹞錢曾撰:《也是園藏書目》,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0月。
﹝清﹞錢曾撰:《述古堂藏書目》,台北:廣文書局,1969年2月。
﹝清﹞于敏中撰:《天祿琳琅書目》,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
﹝清﹞趙翼撰:《廿二史札記》,北京:中國書店,1987年4月。
〔清〕錢大昕撰,方詩銘、周殿傑點校:《廿二史考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
﹝清﹞畢沅撰:《續資治通鑑》,台北:文光出版社,1975年10月。
﹝清﹞李調元撰:《制義科瑣記》,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叢書集成簡編》本,1965年12月。
﹝清﹞永瑢、紀昀撰:《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清﹞徐松撰:《登科記考》,台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72年3月。
﹝清﹞徐松撰:《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6月。
﹝清﹞瞿鏞撰:《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
﹝清﹞莫友芝撰:《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台北:成文書局,1978年7月。
﹝清﹞丁日昌撰:《持靜齋書目》,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0月。
﹝清﹞陸心源撰:《皕宋樓藏書志》,台北:廣文書局,1967年8月。
﹝清﹞葉德輝撰:《書林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9月。
﹝清﹞馬瀛撰:《唫香僊館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
﹝清﹞陳揆撰:《稽瑞樓書目》,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7月。







子部

﹝漢﹞桓譚撰,朱謙之校輯:《新論》,北京: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續編》本,2009年9月。
﹝後秦﹞鳩摩羅什譯:《梵綱經》,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大正新修大藏經》本,24冊,1990年4月。
﹝唐﹞劉餗撰:《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唐﹞李肇撰:《唐國史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本,2000年3月。
﹝唐﹞南卓撰:《羯鼓錄》,北京:商務印書館,《文津閣四庫全書》本,2005年不著月份。
﹝五代﹞王定保撰,姜漢椿校注:《唐摭言校注》,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1月。
﹝宋﹞張洎撰:《賈氏談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本,2001年12月。
﹝宋﹞張齊賢撰:《洛陽縉紳舊聞記》,鄭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筆記》本,2008年10月。
﹝宋﹞鄭文寶撰:《南唐近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本,2001年12月。
﹝宋﹞錢易撰:《南部新書》,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王曾撰,張劍光、孫勵點校:《王文正公筆錄》,鄭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筆記》本,2003年10月。
﹝宋﹞王鞏撰:《聞見近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筆記小說叢刊》本,1991年12月。
﹝宋﹞歐陽脩撰:《歸田錄》,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范鎮撰:《東齋紀事》,台北:文友書店,《墨海金壺》本,1969年9月。
﹝宋﹞范鎮撰:《東齋記事》,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司馬光撰:《涑水紀聞》,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劉道醇撰:《聖朝名畫評》,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宋代筆記資料叢刊》本,2006年10月。
﹝宋﹞吳處厚撰:《青箱雜記》,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施德操撰:《北窗炙輠錄》,鄭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筆記》本,2008年1月。
﹝宋﹞王闢之撰:《澠水燕談錄》,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沈括撰:《夢溪筆談》,鄭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筆記》本,2006年1月。
﹝宋﹞王得臣撰:《麈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本,2001年12月。
﹝宋﹞蘇軾撰,王松齡點校:《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蘇軾撰:《東坡志林》,鄭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筆記》本,2003年10月。
﹝宋﹞蘇軾撰,孔凡禮整理:《仇池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筆記》本,2003年10月。
﹝宋﹞蘇軾撰:《仇池筆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筆記小說叢書》本,1992年7月。
﹝宋﹞蘇轍撰:《龍川略志》,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蘇轍撰:《龍川別志》,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釋文瑩撰:《湘山野錄》,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釋文瑩撰:《續湘山野錄》,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釋文瑩撰:《玉壺清話》,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魏泰撰:《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吳曾撰:《能改齋漫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5月。
﹝宋﹞陳師道撰:《後山談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本,2001年12月。
﹝宋﹞邵伯溫撰:《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李薦撰:《德隅齋畫品》,北京:商務印書書館,《文津閣四庫全書》本,269冊,2005年不著月份。
﹝宋﹞葉夢得撰:《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趙佶編:《宣和畫譜》,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中國書畫論叢書》本,1999年12月。
﹝宋﹞趙佶撰:《大觀茶論》,台北:新興書局,《說郛》本,1963年12月。
﹝宋﹞朱弁撰:《曲洧舊聞》,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蔡絛撰:《鐵圍山叢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本,2001年12月。
﹝宋﹞張邦基撰,丁如明校點:《墨莊漫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本,2001年12月。
﹝宋﹞王柡撰:《燕翼詒謀錄》,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王銍撰:《默記》,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趙構撰:《翰墨志》,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叢書集成新編》本,52冊,1985年1月。
﹝宋﹞陸游撰:《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王明清撰:《揮麈三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編》本,1966年10月)。
﹝宋﹞趙彥衛撰:《雲麓漫鈔》,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宋﹞熊蕃撰:《宣和北苑貢茶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宋﹞岳珂撰:《愧郯錄》,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叢書集程初編》本,1985年1月。
﹝宋﹞趙希鵠編:《洞天清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筆記小說叢書》本,1993年7月。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理學叢書》本,1999年6月。
﹝宋﹞王應麟撰:《玉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944冊,1986年3月。
﹝宋﹞董史撰:《皇宋書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宋代筆記資料叢刊》本,32冊,2006年10月。
﹝宋﹞彭□撰,孔凡禮點校:《墨客揮犀》,鄭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筆記》本,2008年1月。
﹝宋﹞羅大經撰:《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元﹞費著撰:《蜀錦譜》,台北:文友書店,《墨海金壺》本,第16冊,1969年9月。
﹝元﹞念常撰:《佛祖歷代通載》,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股份公司,《明版嘉興大藏經》本,八冊,1987年4月。
﹝明﹞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94年8月。
﹝明﹞章潢撰:《圖書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969冊,1986年3月。
﹝明﹞胡應麟撰:《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歷代筆記叢刊》本,2001年8月。
﹝明﹞董其昌《筠軒清閟錄》,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叢書集成新編》本,1985年1月。
﹝明﹞文震亨撰:《長物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簡編》本,1966年6月。
﹝明﹞桃源居士撰:《宋朝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掃葉山房宋朝小說大觀》本,1960年4月。
﹝清﹞顧炎武撰:《日知錄》,台南:平平出版社,1975年7月。
﹝清﹞屈大均撰:《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本,1997年12月。
﹝清﹞李慈銘撰:《越縵堂讀書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6月。
﹝清﹞郭慶藩撰:《莊子集釋》,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集部

﹝南朝梁﹞劉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
﹝南朝梁﹞劉勰撰,王利器校注《文心雕龍校注》,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10月。
﹝唐﹞杜荀鶴撰《唐風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083冊,1986年3月。
﹝宋﹞范仲淹撰:《范仲淹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11月。
﹝宋﹞歐陽脩撰:《歐陽脩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1月。
﹝宋﹞歐陽脩撰,李逸安點校:《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2001年3月。
﹝宋﹞蔡襄撰:《蔡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
﹝宋﹞蘇頌撰:《蘇魏公文集》,台北:青友出版社,1960年4月。
﹝宋﹞劉攽撰:《中山詩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宋詩話全編》本,1998年12月。
﹝宋﹞蘇軾撰,傅成、穆儔點校:《蘇軾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宋﹞陸九淵撰:《象山集》,台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1979年月。
﹝宋﹞范祖禹撰:《范太史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100冊,1986年3月。
﹝宋﹞黃庭堅撰,屠友祥校注:《山谷題跋》,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宋明清小品文集輯注》本,1999年1月。
﹝宋﹞秦觀撰,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
﹝宋﹞晁沖之撰:《晁具茨先生詩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本,1985年1月。
﹝宋﹞胡仔撰,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8月。
﹝宋﹞汪應辰撰:《文定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選》本,1984年6月。
﹝宋﹞黃堅編:《古文真寶》,東京:明治書院,1976年10月。

﹝金﹞元好問撰:《元好問全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
﹝清﹞康熙主持,《御定全唐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430冊,1986年3月。
﹝清﹞康熙主持,北京:中華書局,《全唐詩》本,1996年1月。
﹝清﹞彭定求等撰:《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月。
﹝清﹞董誥等撰:《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7月。


















二、近人專著(依出版時代先後)

全漢昇撰:《唐宋帝國與運河》,上海:商務印書館,1944年11月。
王建秋撰:《宋代太學與太學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4月。
張心澂撰:《偽書通考》,台北:鼎文書局,1973年10月。
張正藩撰:《中國書院制度考略》,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1年3月。
郭紹虞撰:《宋詩話考》,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月。
楊維傑編:《黃帝內經靈樞譯解》,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84年1月。
葉啟勳撰:《拾經樓紬書》,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8月。
孟瑤撰:《中國小說史》,臺北:傳記出版社,1991年4月。
鍾明善撰:《中國書法史》,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1991年6月。
張其凡撰:《趙普評傳》,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5月。
王欣夫述:《文獻學講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1月。
何忠禮撰:《宋史選舉志補正》,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3月。
黃沛榮注譯:《新譯三字經》,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5月。
侯忠義、劉世林撰:《中國文言小說史稿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5月。
傅璇琮等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
張暉撰:《宋代筆記研究》,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初版社,1993年9月。
吳禮權撰:《中國筆記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5月。
傅璇琮撰:《唐代科舉與文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
黃仁宇撰:《中國大歷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10月。
徐琛、張朝暉撰:《中國繪畫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0月。
甯稼雨撰:《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12月。
蕭相愷撰:《宋元小說史》,杭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
王伯敏撰:《中國繪畫通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11月。
黃燕生撰:《文臣:興邦還是富國‧宋代卷》,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9月。
何寧撰:《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1998年10月。
苗壯撰:《筆記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曹寶麟撰:《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李劍國撰:《宋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周勛初撰:《周勛初文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
魯迅撰:《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10月。
李致忠撰:《古代版印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11月。
徐書城撰:《宋代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12月。
程千帆撰:《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程千帆全集》本,2000年12月。
王運熙、顧易生撰:《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趙德馨主編,葛金芳撰:《中國經濟史》,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崔為撰:《黃帝內經.素問譯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劉葉秋撰:《歷代筆記概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3月。
錢存訓撰:《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鄭憲春撰:《中國筆記文史》,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趙章超撰:《宋代文言小說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年4月。
張秀民撰:《中國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何忠禮撰:《宋代科舉與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12月。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
張兵撰:《宋遼金元小說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張高評撰:《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兼論圖書傳播與詩分唐宋》,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
李月琪撰:《蘇軾《東坡志林》研究》,北京:《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古典文獻研究輯刊》七編第十七冊,2008年9月。
祝尚書撰:《宋代科舉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2月。
諸葛憶兵撰:《范仲淹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三、學位論文(依出版時代先後)

毛漢光撰:《唐代統治階層社會變動》,《台灣政治大學博士論文》,1968年12月。
鄺明月撰:《《唐語林》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7月。
汪家華撰:《《湘山野錄》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7月。
李志杰撰:《《南部新書》考述》,《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4月。
劉瑞光撰:《魏泰《東軒筆錄》研究》,《華東師大碩士論文》,2006年9月。
張家維撰:《宋金元志人小說敘錄》,《國立台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
譚潔撰:《《南部新書》人名稱謂詞匯研究》,《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黃陳秋撰:《王得臣《麈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9月。
高明月撰:《張君房及《縉紳脞說》輯補、校釋》,《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9年9月。
吳松撰:《《南部新書》整理與詞語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12月。












四、單篇論文(依出版時代先後)

王景鴻撰:〈蘇東坡著述版本考(上)〉,《書目季刊》,第4卷第2期,1969年12月,頁13-54。
王景鴻撰:〈蘇東坡著述版本考(下)〉,《書目季刊》,第4卷第3期,1970年3月,頁41-81。
張蔭麟撰:〈宋太宗繼統考實〉,《文史雜誌》,第1卷第8期,1941年7月,頁26-31。
李偉國撰:〈《六一詩話》與《歸田錄》〉,《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1期,1981年1月,頁6。
蔣復璁撰:〈澶淵之盟的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宋史研究集》本,第2輯,1983年9月,頁157-198。
黃震雲撰:〈假珠代睛者崔嘏也--《南部新書》失誤之一〉,《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1期,1986年4月,頁128。
張輝撰:〈試論南北宋筆記之不同〉,《四川大學學報》,1988年1期,1988年1月,頁70。
黃寬重撰:〈南宋活字印刷史料及其相關問題〉,臺北:國立編譯館,《宋史研究集》第十七輯,1988年3月,頁481-490。
翁同文撰:〈印刷術使書籍成本減低十分之九〉,臺北:國立編譯館,《宋史研究集》第八輯,1991年4月,頁469-481。
柳明曄撰:〈《青廂雜記》點校本補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3年第6期,1993年12月,頁39-41。
蔣宗福撰:〈《湘山野錄》、《玉壺清話》點校疑誤舉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4年第1期,1994年1月,頁25-28。
周勛初撰:〈《唐語林校正》慘淡經營始末〉,《古典文學知識》,1994年第2期,1994年4月,頁3-10。
任樹民撰:〈宋代緣邊吐蕃風俗文化嬗變之考略〉,《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3期,1996年5月,頁25-31。
張其凡撰:〈論宋太宗朝的科舉取士〉,《中州學刊》,1997年第2期,1997年3月,頁113-117+145。
徐規撰:〈《湘山野錄》、《玉壺清話》訂誤〉,《文獻》,1997年第4期,1997年12月,頁155-169。
馮暉撰:〈《涑水記聞》的史料價值〉,《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6期,1997年12月,頁133-137。
修世平撰:〈《東坡志林》、《仇池筆記》異同考〉,《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7年第4期,1997年12月,頁40-42。
柴俊歷撰:〈《仇池筆記》版本淺說〉,《唐山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2卷第1期,1999年3月,頁53-56+79。
田志勇、何硯華撰:〈《仇池筆記》的版本和校勘時的版本選擇〉,《蒙自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卷第3期,1999年6月,頁42-47。
修世平撰:〈《仇池筆記》輯析〉,《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5期,1999年10月,頁5-10。
李月紅撰:〈北宋時期河北地區的御河〉,《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4期,2000年10月,頁161-168。
虞雲國撰:〈《南部新書》小考〉,《文獻》,2001年第4期,2001年7月,頁104-106。
鍾振振撰:〈《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青箱雜記》校讀〉,《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2002年3月,頁55-58。
趙維國撰:〈「趙元老」實為「趙元考」-《澠水燕談錄》刊刻訛誤一例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第4期,2002年7月,頁76-77。
蕭相愷撰:〈小說家的蘇轍和他的小說〉,《學海》,2002年第4期,2002年8月,頁177-181。
章培恒、徐豔撰:〈關於五卷本《東坡志林》的真偽問題-兼談十二卷本《東坡先生志林》的可能性〉,《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2002年12月,頁163-173。
何兆泉撰:〈《涑水記聞》考辨一則〉,《史學史研究》,第2003年第3期,2003年9月,頁66-67。
郭學信撰:〈自任以天下之重──論宋代士大夫的入世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宋代歷史文化研究續編》本,2003年9月。
鍾小勇撰:〈略論《唐語林》在近代漢語詞彙研究中的價值-以「唐五代語言詞典》為參照〉,:《綏化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05年2月,頁113-117。
由興波撰:〈《東坡志林》考二則〉,《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第26卷第4期,2005年8月,頁63。
竇玉璽撰:〈歐陽脩《歸田錄》讀釋〉,《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3期,2006年5月,頁175-178。
田志勇撰:〈關於《仇池筆記》的版本問題〉,《歷史文獻研究》,總第19輯,華中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頁309-319。
陶敏撰:〈述海日樓藏舊抄本《賈氏談錄》〉,《文獻季刊》,2007年第2期,2007年4月,頁89-94。
祁朝麗撰:〈《麈史》版本之善本考證〉,《文教資料》,2007年第10期,2007年4月上旬刊,115-116。
余志新撰:〈《唐語林》詞與札記〉,《滁州學院學報》,第9卷第5期,2007年5月,頁31-32+73。
牛世建撰:〈《歸田錄》疑問句研究〉,《現代語文》,第2007卷第27期,2007年9月,頁29。
鄺明月撰:〈《唐語林》的敘事特徵〉,《科教文匯》,2007年第10期,2007年10月下旬刊,頁176-177+184。
王明德撰:〈試論北宋開封定都〉,開封:《開封大學學報》第22卷第1期,2008年3月,頁16-19。
楊芸撰:〈大地蒼生 赤子情深-從《東波志林》看蘇軾謫居時期的親民情懷〉,《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6期,2008年6月,頁7-22。
農遼林撰:〈美趣、深情、至理-論《東坡志林》記游文的文學性〉,《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5卷第3期,2008年9月,頁45-47。
王豔撰:〈關於蘇軾對待經學研究之態度的一點思考-以《東坡志林》卷五「論古」為中心〉,《古典文獻學研究》,2008年第28期,2008年10月號上旬刊,頁121-125。
鄺明月撰:〈《唐語林》與唐代士人心態〉,《科技資訊》,2008年第31期,2008年10月上旬刊,頁214-215。
曾蠟梅撰:〈從《唐語林》看《漢語大詞典》書證遲後問題〉,《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5期,2008年10月,頁35-38。
鄺明月撰:〈《唐語林》與紀傳體史書「舊唐書》比較〉,《考試周刊》,2008年第45期,2008年11月,頁204-205。
張旭東撰:〈《四庫總目提要•東軒筆錄》條辨補〉,《書目季刊》,第42卷第4期,2009年3月,頁85-88。
羅寧撰:〈論《南部新書》對於整理唐代小說文獻的價值〉,《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2009年4月,頁58-63。
顧宏義撰:〈王禹偁《建隆遺事》考──兼論宋初「金櫃之盟」之真偽〉,《中華文史論叢》2009年3期,2009年9月,頁253-280。
周榆華撰:〈《東坡志林》中的記游文論析〉,《蘭台世界》,2009年第25期,2009年10月下旬,頁8-9。
張海明撰:〈歐陽脩《六一詩話》與《雜書》、《歸田錄》之關係-兼談歐陽脩《六一詩話》的寫作〉,《文學遺產》,2009年第6期,2009年12月,頁34-44。
許丹撰:〈《澠水燕談錄》標點獻疑〉,《文學教育》,第2010卷第1期,2010年1月,頁88-89。
胡彥、張瑞君撰:〈從《南部新書》看唐及五代科舉制度〉,《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2期,2010年3月,頁72-77。
邱昌員、袁聘撰:〈歐陽脩《歸田錄》述論〉,《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31卷第2期,2010年4月,頁70-74。
周榆華、甘映紅撰:〈以文人之筆,行學者之文-《東坡志林》中的史評談略〉,《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6期,2010年6月,頁9-12。
曹小林、胡偉撰:〈從《涑水記聞》看《漢語大詞典》的不足〉,《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第2001第1期,2011年1月,頁86-87+93。
王恩建撰:〈《玉壺清話》所見辭書未收詞語補釋〉,《湖北社會科學》,第2011卷第2期,2011年2月,頁133-135。
潘月、馮靜撰:〈魏泰《東軒筆錄》的史料價值〉,《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3卷第1期,2011年2月,頁76-80。
郭偉黎撰:〈《唐語林》在目錄學著作中分類考證〉,《學理論》,2011年第12期,2011年4月下旬,頁170-171。
陸春祥撰:〈《東坡志林》四題〉,《散文百家》,2011年第5期,2011年5月,頁4-8。
余翠翠撰:〈《玉壺清話》的成書過程和版本源流考論〉,《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0卷第4期,2011年8月,頁124-12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