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解析孔子的修養理論:以《論語》「難」、「必」二字為探討焦點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作者:傅佩榮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Fu, Pei-jung
出版日期:1998
卷期:49
頁次:頁29-56
主題關鍵詞:孔子修養論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5
  • 點閱點閱:17
     孔子論修養之言,在《論語》隨處可見,其中應有完整的系統,使讀者可以循序 以進。本文之作,意在於此,方法是藉由分析「難」字與「必」字的使用脈絡,描摹修養次 序與規畫,以形成清楚的理論架構。 基於剖析「難」字的相關語句,我們得知修養次序須由「克己以自處」著手,進而「好學以 處世」,再提升至「立人以成德」。然後,基於剖析「必」字的相關語句,修養的規畫展示 為「建立生活規範」,進而「磨練處世智慧」,而最高目標是「界定人生理想」。三個次序 與三步規畫不僅互相對應,而且互相發明。譬如,克己以自處的檢證,是生活規範的建立; 好學以處世的延伸,則是造就了活潑的智慧;若要立人以成德,必須先對人生理想有所界定 ,否則如何持之以恆,又如何自強不息。儒家所謂三達德,亦可分別應用於此,其次序為「 勇、知、仁」,由易而難,由低而高,以達成人生的意義。孔子的修養理論經過本文之重構 ,亦將增益其可行性,這也是本文的目的之一。
期刊論文
1.傅佩榮(19980200)。解析孔子的「善」概念。哲學雜誌,23,頁172-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佩榮(19980200)。解析孔子的人性觀點。哲學與文化,25(2)=285,106-121+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孟軻。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竹添光鴻(1961)。論語會箋。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子。四書集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伯峻(1980)。論語譯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佩榮(1993)。儒家哲學新論。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佩榮(1985)。儒道天論發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4)。論語注疏。論語注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伯峻(1958)。論語詞典。論語譯注。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佩榮(1993)。「束脩」與乾肉。儒家哲學新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竹添光鴻(1961)。論語會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子峰文教基金會(1994)。論語注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朱熹。四書集注,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