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犯罪論體系在刑事司法中的功能定位及其實現--一種以司法效能為切入點的審視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李海峰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92-97
主題關鍵詞:犯罪論體系要件司法效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6
  • 點閱點閱:7
犯罪論體系是集多種司法效能于一身的有機統一體,它既是案件事實評判標準又是案件事實證成標準,既是"標本形態"犯罪的衡量根據又是"非標本形態"犯罪的衡量根據。我國"三大塊"式的犯罪論體系在功能上呈現為大類定位司法功能之犯罪概念、小類定位司法功能之"四要件"犯罪構成、微型定位司法功能之"與犯罪相關的特殊形態"的實現路徑。具體應用上始終表現為一個動態過程,即案件事實的形成過程表征為對體系要件的初步應用,案件事實與刑法規范的對接過程系體系要件置于各個訴訟階段的再應用。
期刊論文
1.克勞斯‧羅克辛、王世洲(2007)。德國犯罪原理的發展與現代趨勢。法學家,2007(1),151-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志祥、袁宏山(2013)。成立犯罪最低標準意義上的犯罪構成理論之批判。中國刑事法雜誌,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aufmann, Arthur、Hassemer, Winfried、鄭永流(2002)。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素、張金言(198312)。人類的知識:其範圍與限度。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大谷實、黎宏(2008)。刑法總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6)。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光權(2009)。犯罪論體系的改造。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力(2000)。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亞東(2010)。中國犯罪構成體系完善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卡斯東‧斯特法尼、羅結珍(1999)。法國刑事訴訟法精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忠林(2003)。刑法散得集。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棚賴孝雄、易平(2002)。現代日本的法和秩序。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東茂(2007)。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臺北:五南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