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規範建構與實踐分析─以性騷擾為核心
作者:蘇滿麗
作者(外文):Su Man-Li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鄭津津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性別性騷擾法律社會學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sexgendersexual harassmentsociology of law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25
本文以「性騷擾」作為論述核心,圍繞著性騷擾議題之「性的事務」的存在與被定義,蒐羅社會中所發生關於「性的事務」有關的法律事實,當「性騷擾」未有實定法進行定義時,相關司法判決實例以何種法律責任類型來進行判定?當事人於個案中是否獲得司法正義?又當我國以美國工作職場性騷擾作為性別工作平等法的性別就業安全環境法制規範後,陸續又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作為施行法制,為何須具有三部法律交錯控制?
面對有關性騷擾的三部實定法通過施行後產生的實務適用困境後,從各部法律中去探討各自對於「性騷擾」定義以及適用對象,無法獲知在立法之前的社會需求。本文從法律的節點(grid)出發,從最初對於「性騷擾」的社會建構,如何在社會形塑以及展開正式控制的蘊釀,透過整體網絡的認識而達到對於現行法制反思,將性的事務,從社會學以及法學的二個觀察面向作一整理,認識「性的事務」爲社會現象之一環,以法律社會學所重視的各個相關節點(grid)的聯繫,包括女性主義以女性角色對於性/性別提出的反省與理論,並發現「性騷擾」議題的存在,以我國本土「性騷擾」法制的形成及現行程序實況的評析為核心議題,續以我國社會發生爭議矚目案件的法律事實司法認定,在社會無法忍受的情境之後,將其後名為「性騷擾」的議題呈現於法制過程中所應有的評估,包括選用何種法律責任種類進行規制,其中在入罪化過程應對於刑事政策、價值判斷、決策科學進行理解後,再將其後以「性騷擾」為名的議題置於現行法進行定位與歸類。
從觀察其在現代社會中發展之背景與緣由,於現行法制規範─非難「性的不法」─「性騷擾」行為的演進歷程,並且找出規範(norm)存在,解構法律本身所涉之相關社會議題,以法律規範確認其不法性,了解這樣的法規範存在於現代社會的功能,也對現行法制之程序規定提出建議以達正當法律之法治國原則。
Taking Sexual Harassment as the topic, this study collects the legal facts related to the sexual affairs occurring in the society based on the existence and definition of sexual affairs under the topic. When Sexual Harassment is not defined by statutory laws, what kind of legal liabilities will be taken in the related judicial decree cases? And will the litigant obtain the judicial justice eventually? Moreover, after Taiwan regulates the safety environment of gender employment in Act of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in line with the Sexual Harassment Legal System in USA, it has successively passed the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Act and Sexual Harassment Prevention Act as the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Why does it pass the three statutory laws to control each other?
Facing the obstacles after implementing the three statutory laws on Sexual Harassment, it is unable to learn the social demands before legislation through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ble subjects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these law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law grid to explore the initial social construction about Sexual Harassment and its formation as well as its fulfillment of social control.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tire network to recollect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organizing the sexual affairs from two observation aspects of sociology and laws, it recognizes that the sexual affairs are a part of social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relevant grids valued by sociology of law, including the reflections and theories about sex/gender proposed by femi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ale roles, it finds out the existence of Sexual Harassment. It takes the formation of the Sexual Harassment Laws in Taiwan and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conditions as the core topic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judicial assertion of legal facts of cases that rise disputes and draw public attention in Taiwa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ublic can’t bear it any more, it presents the Sexual Harassment subjects in evaluation suppos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legal system process, like what kind of legal liabilities should be selected for regulation. Moreover,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criminal policies, value judgment an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in criminalization process, it conducts positioning and classification by putting the subject of Sexual Harassment into the current laws.
By observing its backgrounds and reasons for development in modern society, it review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current legal norms—from blaming the illegal sex— to the Sexual Harassment behaviors, and finds out the existence of norm, to deconstruct the related social subjects involving laws and confirm its illegalness by the legal norms, so as to learn the function of legal norms in modern society and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procedures to achieve the principle of country governance by laws.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中正大學歷史所性騷擾事件調查報告,中正大學歷史所性騷擾事件調查小組編,1994年。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五南,1991年,2版。new window
江宜樺,自由民主之路,聯經,2001年。
何春蕤,豪爽女人,皇冠,1994年。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自版,2007年,增訂10版。new window
吳敏倫編,性論,臺灣商務,1994年。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自版,2006年,修訂5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自版,2008年,增訂10 版。
林山田,刑罰學,臺灣商務,1993年。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二),臺大法學院,1997年。new window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1999年。new window
洪鎌德,法律社會學,揚智文化,2004年,2版。
胡興梅,兩性問題,三民書局,2001年。
恩格斯,家庭起源、私有財產與國家,古風,1989年。
晏涵文,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心理,2004年。new window
高金桂,利益衡量與刑法之犯罪判斷,元照,2003年。new window
張宏生、古春徳,西洋法律思想史,漢興,1993年。
清大小紅帽工作群,校園反性騷擾行動手冊,張老師文化,1998年。
許福生,犯罪與刑事政策學,元照,2010年。
陳定金,兩性關係與教育,心理,2004年。
陳銘祥,法政策學,元照,2011年。
焦興鎧,向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宣戰,元照,2002年。new window
焦興鎧,性騷擾爭議新論,元照,2003年。new window
黃榮堅,刑法與審判,臺灣大學,2002年。
劉達臨,性的歷史,商務,2001年。
蔡英文,政治實踐與公共空間:漢娜.鄂蘭的政治思想,聯經,2002年。new window
蔡墩銘,刑法各論,三民,2001年,修訂4版。
蔡墩銘,刑法精義,翰蘆圖書,2002年。
韓忠謨,刑法各論,自版,2000年。
顏厥安,法與實踐理性,臺灣大學,2008年。new window
顏厥安,規範、論證與行動,元照,2004年。
蘇滿麗,校園性別事件救濟理論與爭議實例概述,元照,2012年。
蘇滿麗,校園性別事件理論概說與處理實務,元照,2012年,3版。
二、中文期刊
尤美女、涂秀蕊、陳美玲、劉志鵬等著,男女工作平等法-草案及相關文獻彙編,婦女新知基金會,1990年。
何美奇,大學生性別角色與自我概念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第14期,1981年。
吳志光,行政程序與法律變更─評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訴字第一九三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期,元照,2012年。
李佳玟,違反罪刑法定的正義,臺灣法學,第160期,2010年。
林志潔,復仇的女王蜂?精神異常的弱女子─由女性主義法學方法評析最高法院相關裁判,臺灣法學,第126期,2009年。
林東茂,評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之修正,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1999年。
林芳玫,師大強暴「疑」案報紙報導之分析: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新聞學研究,第51期,1995年7月。new window
施慧玲,少年非行防治對策之新福利法制觀─以責任取向之少年發展權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學集刊,創刊號,1998年。new window
高金桂,強制性交罪的強制力行使,月旦法學雜誌,第189期,2011年。
高鳳仙,論我國婦女人身安全與兩性平權之立法運動,萬國法律,第109期,2000年。
許玉秀,妨害性自主之強制、乘機與利用權勢─何謂性自主,臺灣本土法學,第42期,2003年。
許玉秀,強吻非強制猥褻,月旦法學,第90期,2002年。
郭玲惠,女性勞動政策與法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59期,2000年。
郭棋湧,論強制觸摸罪之構成要件(一),法務通訊,第2269期,2005年。
郭棋湧,論強制觸摸罪之構成要件(二),法務通訊,第2270期,2005年。
郭棋湧,論強制觸摸罪之構成要件(三),法務通訊,第2271期,2005年。
陳子平,從強吻案談強制猥褻罪,臺灣本土法學,第42期,2003年。
陳昭如,讓「女人」成為人的名稱,臺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3期,2009年。
陳若璋,鄧婦殺夫案檢討臺灣婚姻暴力反應的種種社會問題,律師通訊,第176 期,1994年。
陳素秋,女性主義轉移法律公、私界限之實踐─臺灣的性騷擾立法探究,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6期,2009年。
焦興鎧,對工作場所言語性騷擾之防制─我國法院一則相關判決之評析,東海法學研究,第14期,1999年。new window
黃富源、林千岑,提升校園性騷擾或性侵害辨識指標之研究,執法新知論衡,第4卷第6期,2008年。new window
黃維幸,宰制女性法學方法的功過,月旦法學雜誌,第201期,2012年。
黃競涓,性別、公民與公私領域,政治學報,第34期,2002年。new window
楊立新、張國宏,論構建以私法權利保護為中心的性騷擾法律規制體係,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5年。
楊婉瑩,臺灣婦運與世代價值差異,政治科學論叢,第49期,2011年。new window
葉俊榮,恐龍法官與恐龍法學,臺灣法學,第164期,2010年。
劉志鵬,職場性騷擾之法律救濟─板橋地院96年度訴字第774號判決評釋,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8期,2009年。
鄭津津,美國工作場所性騷擾相關法制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創刊號,1998年。new window
鄭津津,敵意環境性騷擾的認定,月旦法學教室,第54期,2007年。
薛智仁,強制性交罪(刑法二二一條第一項)修正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1期,2000年。new window
蘇滿麗,對不起,媽媽只能殺了你!從法律社會學解構刑法生母殺嬰罪的性/別意識,刑事法雜誌,第54卷第3期,2010年。new window
三、專書論文
王志弘,流動的政治經濟學,載: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田園城市,2000年。new window
王瑞香,基進女性主義,載: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1999年,再版。new window
朱元鴻,從病理到政略─搞歪一個社會學典範(下),載:何春蕤主編,性/別研究的新視野,元尊文化,1997年。new window
何春蕤、甯應斌、丁乃非、黃道明、王蘋,臺灣性/別權力的浮現,載:中國女性主義沙龍實錄,北京大學風入松書店,2008年。
林芳玫,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載: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2000年。new window
林深靖,青春睿智卡維波?載:載甯應斌等著,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2004年。new window
林麗珊,女權運動論述與困境,載:林麗珊等著,性別議題與執法,中央警大,2006年。
林麗珊、黃富源,跨越性別的多元發展,載:林麗珊等著,性別議題與執法,央警察大學,2006年。
張如慧、曾靜悅,性別角色的學習─以國中女學生的羅曼史閱讀經驗為例,載:何春蕤編,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麥田,2000年。
莊子秀,後現代女性主義,載: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2000年。new window
黃淑玲,烏托邦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載: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1999年,再版。new window
黃富源,婦幼安全與犯罪預防,載:林麗珊等著,性別議題與執法,中央警大,2006年。
甯應斌,騷擾侵害的現代性與公民政治:「性騷擾/性侵害」的性解放,載:性/別研究,第5、6期合刊,中央大學,1999年。new window
楊美惠,「女性主義」一詞的誕生,載: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經典,女書文化,2005年。
楊儒賓、何乏筆主編,女性與身體,載:身體與社會,唐山,2004年。
溫明麗,性別與哲學─女性主義彰顯的哲學啟思,載:潘慧玲編,性別議題導論,高等教育文化,2003年。
葉俊榮,法官,你的名字是聖人、勞工或恐龍?載:法官如何思考,商周,2010年。
劉仲冬,陰陽殊性、男女異行:性別差異的生物論述,載:王雅各編,性屬關係(上),心理,1999年。new window
劉惠琴,助人專業與性別實踐,載:劉惠琴編,性別議題與社會改變,五南,2002年。new window
劉毓秀,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載: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2000年。new window
四、博碩士論文
沈伯洋,犯罪中女性主體的形塑─個人與法律選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沈孟穎,台北咖啡館:一個(文藝)公共領域之崛起、發展與轉化(1930s-1970s),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周嘉辰,命名風波:從「女人」作為政治範疇談女性主義的政治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洪士淵,活法、國家法與臺灣勞資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硏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洪菁惠,從性騷擾/性侵害經驗談身體、性/別、詮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高鳳英,刑法第224條強制猥褻罪與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性騷擾罪區分標準之建立─一個法律社會學角度的嘗試,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張宏誠,同性戀者權利平等保障之憲法基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new window
莊坤龍,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規範之研究─美國民權法與我國立法草案之比較,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許乃丹,是性道德還是身體自主權?性騷擾防治法實務運作爭議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連玉君,從性騷擾案件行為認定標準之爭議談女性工作平等權的實現─女性觀點的正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芯慧,從女性主義理論對公私領域劃分的質疑論我國女性家庭人權之不平等現象,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廖井瑜,國中階段「生師」性騷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謝佑澤,自由、平等、性愛─從通姦罪的憲法爭議談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謝鳳儀,論自由主義的公私領域劃分,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鍾豪峰,刑事不法與民事不法的分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五、研討會論文
臺灣刑事法學會,臺灣本土法學雜誌主辦專題研討會,從「強吻案」談刑法上猥褻的概念,臺灣本土法學,第42期,2003年。
林志潔,重構臺灣性侵害法制─由肢體暴力到權力暴力,性別、媒體與文化研究
邱琦,工作場所性騷擾民事責任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4年度兩性工作平等法制學術研討會(北區場次),2005年。new window
甯應斌,公共性、隱私、性騷擾:現代性與性/別立法,2010年文化研究會議(文化生意:重探符號/資本/權力的新關係),文化研究學會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光復校區),2010年。
蔡宗珍,性騷擾事件之法律適用與救濟途徑之分析,第九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大法律學院主辦,2009年。
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
戴育賢,重返公共領域:哈伯瑪斯、女性主義、羅狄、文化研究,1999中華傳播學會論文研討會,1999年。new window
蘇滿麗,「宜敎不宜罰」-談少年的校園性危害行為處理原則,校園性別事件之預防與處理─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發展研討會暨成果,主辦:教育部,協辦單位: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2007年。
六、研究計畫
內政部委託現代婦女基金會,性騷擾防治三法整合研修建議計畫,計畫主持人:吳志光,協同主持人:陳宜倩,2010年。
呂寶靜、傅立葉,臺灣地區工作場所性騷擾之調查報告,1993年。
國內外兩性平等教育法規彙編,教育部委託專案,計畫主持人:吳佳倩,指導教授:楊瑩教授、江芳盛教授。
許宗力,從大法官解釋論比例原則與違憲審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研究計畫研究成果,計畫編號:NSC 89-2414-H-002-044,執行機關: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2001年。
陳若璋,大學生性騷擾、侵害經驗特性之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F0030910),1993年。
陳若璋,性傷害之影響-以大學生為例之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F0030909),1994年。new window
黃榮堅,刑法上性自主概念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2-2414-H-002-030,2004年。
七、譯書資料
Alice Schwarzer著,劉燕芬譯,大性別,商務,2002年。
André Morali-Daninos著,張龍雄譯,性關係社會學,遠流,1992年。
Andrea Dworkin著,鄭至慧譯,性交,載: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經典,女書文化,2005年。
Catharine A. MacKinnon著,郭惠瑛譯,從實踐到理論─「白種女人」究竟是甚麼?,載: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經典,女書文化,2005年。
Catherine A. Mackinnon著,賴慈芸、雷文玫、李金梅譯,性騷擾與性別歧視(Sexual Harassment of Working Women),時報文化,1993年。
Chris Shilling著,林文琪譯,身體與差異,載: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Identity and Difference),韋伯,2004年。
Christian Starck著,李建良譯,法的起源,元照,2011年。
Georg Kneer,Armin Nassehi著,魯貴顯譯,盧曼社會系統理論導引(Niklas Lumanns Theorie sozialer Systeme),巨流,2000年。
Jared Diamond著,王道還譯,性趣何來,天下遠見,1998年。
John Archer, Barbara Lloyd著,簡皓瑜譯,性與性別(Sex & Gender),巨流,2007年。
John Colapinto著,戴蘊如譯,性別天生一個性別實驗犧牲者的真實遭遇,經典傳訊文化,2002年。
Judith Butler著,林郁庭譯,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國立編譯館、桂冠圖書,2008年。
Kathryn Woodward著,林文琪譯,母職:身份、意涵與神話,載: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Identity and Difference),韋伯,2004年。
Kenneth Hoover Todd Donovan著,張家麟譯,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思維,韋伯文化,2000年。
Lynne Segal著,林文琪譯,性/別、性徵、性向,載: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Identity and Difference),韋伯,2004年。
Margaret Mead著,宋踐等譯,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遠流,1935年。new window
Matt Ridley著,洪蘭譯,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商周,2004年。
Michael Hutchison著,廖世德譯,性與權力(The Anatomy of Sex and Power),自立晚報,1994年。
Michael Mary著,黃欣儀譯,情與慾,匡邦文化,2003年。
Michel Foucault著,尚衡譯,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論,桂冠,2006年。
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prison),桂冠,1992年。
Michel Foucault著,謝石,沈力譯,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結構群文化,1990年。
Pamela Abbott, Claire Wallace, Melissa Tyler著,鄭玉菁譯,女性主義社會學(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巨流,2008年,3版。
Pepper Schwartz,Virginia Rutter著,陳素秋譯,性之性別(The Gender of Sexuality),韋伯,2004年。
R.W. Connell著,劉泗翰譯,性/別Gender─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書林,2004年。
Richard A.Fabes Carol Lynn Martin著,白玉玲、王雅貞合譯,兒童發展,雙葉,2006年。
Rubin, Gayle著,張娟芬譯,性的雜想:情慾政治的基進理論,載: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經典,女書文化,2005年。
Sharon Marcus著,吳育璘譯,何春蕤校對,抗爭身體,抗爭論述:防範強暴的理論與治政,性/別研究,第5、6期合刊,1999年。
Susan Bedson著,林文琪譯,身體、健康及飲食失調,載: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Identity and Difference),韋伯,2004年。
Vanessa Baird著,江明親譯,性別多樣化─彩繪性別光譜(The No-Nonsense Guide to Sexual Diversity),書林,2003年。
William M. Evan編,鄭哲民譯,法律程序的動力,法律社會學,巨流,1993年。
八、外文資料
Bem, S.L.(1974),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Fitzgerald, L. F.(1997) Sexual harassment: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A Construct. In M. Paludi(Ed.), Ivory Power: Victimization of Women in the Academy.
Reza Banakar and Max Travers(2005),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ology of Law,Hart Publishing.
Rubin, Gayle(1979),Thinking Sex: Notes for a Radical Theory of the Politics of Sexuality. In Pleasure and Danger: Exploring Female Sexuality. Edited by Carole S. Vance(1992). Pandora Press.
Sanda Schwartz Tangri ,Stephanie M. Hayes(1997), Theories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William O’Donohue (Eds.),Sexual harass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reatment, Allyn and Bacon.
九、網路資料
「女性多做65天才和男性同酬」,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32012030501008.html,最後瀏覽日:2012年5月30日。
「強吻是國際禮儀?婦女團體怒斥執法者缺乏性別意識」,2002年9月16日,http://www.nownews.com/2002/09/16/545-1352125.htm,最後瀏覽日:2012年7月18日。
「產後抑鬱 台媽媽51刀殺兒」,2009年6月26日,「台北縣板橋市一個患產後抑鬱症的
「輕判性侵狼 網友社福怒嗆法官」更新日期:2010年9月3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9/4/n3015273p.htm,最後瀏覽日:2012年9月2日
「駭人聽聞!砍殺4月大兒51刀婦人自殺命危」,2009年6月25日, http://www.nownews.com/2009/06/25/138-2469623.htm,最後瀏覽日:2009年8月7日。
33歲母親疑因與丈夫爭吵,昨晨用水果刀向其僅4個月大男嬰連刺51刀,男嬰胸口幾乎刺爛,疑兇刺死親生兒後也自殘受傷,被送院急救。」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9/1/1/1180230/1.html,最後瀏覽日:2009年8月7日。
罕見!雙胞胎相隔35天報到。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heh/ttv/20090706/2238438666.html,最後瀏覽日:2009年8月7日。
治不孕…基因是女性 老公震驚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聯合新聞網,2012年10月24日。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0133最後瀏覽日:2012年11月10日。
「每校預算僅8千多 立委批校園性侵怎防治」,自由時報,2012年10月17日,「教部:依法增編防治性侵等預算」,中央社,2012年10月16日,最後瀏覽日:2012年10月17日。
中國時報,「新好女人定義 教部挨批」,游婉琪、林志成,台北報導,2012年5月24日。
甯應斌,防性╱別民粹,蘋果日報,2008年8月26日。
聯合晚報,「教育部一年花五千多萬元預算,在各級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2007年12月11日。
中華民國92年12月26日勞動3字第0920071983號函,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訂定準則」。
國防部民國101年5月9日國人綜合字第1010005881號令,「國軍人員性騷擾處理實施規定」。
胡世君,曖昧─突破好/壞性界限的酷兒策略,文化研究の嶺南,2012年,http://www.ln.edu.hk/mcsln/19th_issue/criticism_01.shtml,最後瀏覽日:2012年6月27日。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2008年7月7日新聞稿,http://chd.judicial.gov.tw/index.as。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statdb.cla.gov.tw/html/sex/rptmenusex3.htm。
教育部統計處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