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系統
:::
網站導覽
國圖首頁
聯絡我們
操作說明
English
(18.222.179.204)
登入
字型: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如為IE7以上、Firefoxy或Chrome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來源文獻查詢
引文查詢
瀏覽查詢
作者權威檔
引用/點閱統計
我的研究室
資料庫說明
相關網站
來源文獻查詢
/
簡易查詢
/
查詢結果列表
/
詳目列表
:::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總合 1 筆
/1
頁
來源文獻資料
摘要
引文資料
題名:
多學科視野下道德人格研究的興起
書刊名: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
作者:
王云強
/
郭本禹
出版日期:
2016
卷期:
2016(6)
頁次:
204-208
主題關鍵詞:
道德人格
;
道德心理學
;
人格心理學
;
道德哲學
原始連結:
連回原系統網址
相關次數:
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排除自我引用:0
共同引用:
19
點閱:5
道德人格是當代西方道德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主題。道德人格研究的興起是多學科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產物,既是對道德心理學研究困境的超越,又體現了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深化,還順應了道德哲學研究的要求。今后的道德人格研究應采取普世主義和主位式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思路,關注道德人格的評定、道德人格的影響因素、道德人格與幸福生活的關系等。
以文找文
期刊論文
1.
Narvaez, D.、Lapsley, D. K.、Hagele, S.、Lasky, B.(2006)。Moral chronicity an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sts of a social cognitive approach to the moral personality。Journal of Research,40(6),966-985。
2.
Matsuba, M. K.、Walker, L. J.(2005)。Young adult moral exemplars: The making of self through stories。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15(3),275-297。
3.
Walker, L. J.(1992)。The Perceived Personality of Moral Exemplars。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28(2),145-162。
4.
Kohlberg, L.、Mayer, R.(1972)。Development as the aim of education。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42(4),449-496。
圖書
1.
高國希(2005)。道德哲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2.
Lapsley, D. K.、Power, F. C.(2005)。Character psychology and character education。Notre Dame, IN: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3.
Lapsley, D. K.(1996)。Moral Psychology。New York:Boulder, CO:Longman:Westview Press。
4.
Burger, Jerry M.、陳會昌(2004)。人格心理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
5.
珀文.約翰、黃希庭(2003)。人格手冊:理論與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6.
康德、苗力田(2005)。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7.
羅國傑、宋希仁(1988)。西方倫理思想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8.
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2008)。華人本土心理學。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
9.
Flanagan, O.(1991)。Varieties of moral personality: Ethics and psychological realism。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0.
萬俊人(1992)。現代西方倫理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11.
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龔群(2003)。倫理學簡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圖書論文
1.
Walker, L. J.(2004)。Gus in the gap: Bridging the judgment-action gap in moral functioning。Moral development, self, and identity。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2.
Lapsley, D. K.、Narvaez, D.(2005)。Moral psychology at the crossroads。Character psychology and character education。Notre Dame, IN: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3.
Blasi, A.(1990)。How should psychologists define morality? Or, the negative side effects of philosophy's influence on psychology。The Moral Domain: Essays on the Ongoing Discuss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Cambridge, MA:MIT Press。
4.
Cervone, D.、Shoda, Y.(1999)。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 and the coherence of personality。The coherence of personality: Social-cognitive bases of consistency, variability and organization。New York:Guilford Press。
5.
Lapsley, D. K.、Narvaez, D.(2004)。A social-cognitive view of moral character。Moral development: Self and identity。Mahwah. NJ:Erlbaum。
6.
Blasi, A.(1995)。Mor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moral personality: The process of moral integration。Moral development: An introduction。Boston:Allyn and Bacon。
7.
Higgins, Edward Tory(1996)。Knowledge activation: Accessibility, applicability, and salience。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Guilford Press。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引用嵌入語法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嵌入語法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
相關期刊
相關論文
相關專書
相關著作
熱門點閱
1.
置疑霸權儒家主義:去中國中心主義與多元性別主體經驗
2.
華人本土自我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3.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化主體策略
4.
回顧與展望:中國道德心理學發展四十年述評
5.
社會工作倫理vs華人的關說文化--以保護性社工緊急處遇為例
6.
幼兒園教師勇氣的測量及其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7.
「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系統角色之探析:生態系統理論觀點
8.
略論文藝心理學本土化的發展
9.
當華人的關說文化遇到社會工作--以保護性社工緊急處遇為例
10.
禪坐之自我療癒力及其對壓力、憂鬱、焦慮與幸福感影響之研究
11.
已婚女性體育教師角色衝突與調適之探索研究
12.
高中女學生心肺適能水準與運動期望價值的關係之研究
1.
巫文化的傳衍與重敘:文化理心術與神話諮詢
2.
阿德勒心理導向團體鼓勵輔導方案在提升高中學生勇氣和降低偏差行為效能之研究
3.
置身在離散中的混雜:三位越籍新移民女性生命故事之研究
4.
從「社會對體」(socialdyad)看「第六倫」的普遍主義取向:一個本土視域的嘗試
1.
婚姻、家庭與外遇:社會建構的觀點
2.
華人本土心理學
3.
道德自我與道德人格的培養--從當代道德心理學以及認知科學來重新定位的張載與二程兄弟的道德哲學
4.
從科學主義到素樸實證主義
5.
心理學 : 由學術依賴邁向科學革命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