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大陸科學教育師資培育制度-
作者:劉秀曦
書刊名:亞洲科學教育師資培育;林陳涌, 王如哲 (主編)
頁次:11-49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主題關鍵詞:中國大陸科學教育師資培育制度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鍾啟泉(2008)。我國教師教育制度創新的課題。北京大學教育評論,6(3),4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饒見維(20010800)。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角色的省思。教師天地,113,7-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鋼(2011)。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與政策分析報告。教育研究,2011(3),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後雄、王星喬(2009)。美國科學教師培養的NSTA標準及其啟示。外國中小學教育,2009(5),2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晶瑩(2008)。中國建國以來科學教育改革的回顧與反思。亞太科學教育論壇,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田守春、郭元婕(2010)。美國「科學教師培養標準」評述。比較教育研究,241,7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自強(2003)。我國初中綜合科學課程發展的界碑。教學月刊(中學版),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爽(2008)。全方位入手--切實提高教師教育實習質量。平原大學學報,25(3),101-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沙顯杰、李德才(2005)。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教育課程的反思與重建。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2),108-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尚繼武、劉燕、張廣杰(2007)。合力打造教師教育實習新體制。現代教育科學,2007(4),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志遠(2010)。美國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及其啟示。基礎教育,7(11),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紅霞、郁波(2004)。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調查研究。教育研究,2004(11),6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隋赤、王敏(2005)。教師在職培訓的主要途徑。中國成人教育,2005(8),115-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朝暉(2007)。從公平、效率和自由看內地教師繼續教育制度。香港教師中心學報,6,6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啟豔(2006)。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思考。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2(3),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潘蘇東(2005)。影響綜合科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分析。教師教育研究,17(5),3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蔣珍蓮(2010)。中國教師教育政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當代教育論壇,2010(5),52-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霍益萍(20100600)。中國科技專家參與高中科學教師培訓的實驗研究。教育資料集刊,46,79-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顧明遠(2001)。課程改革的世紀回顧與瞻望。教育研究,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國教育統計年鑑編輯部(1990)。中國教育統計年鑑1989。北京:人民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教育統計年鑑編輯部(1999)。中國教育統計年鑑1998。北京:人民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教育統計年鑑編輯部(2011)。中國教育統計年鑑2010。北京:人民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劃財務司(2002)。中國勞動統計年鑑2002。北京:中國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規劃財務司(2010)。中國勞動統計年鑑2010。北京:中國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賀雪梅(2010)。我國中小學教師工資分配制度改革研究(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闞敏(2007)。我國教師教育課程的歷史變遷與改革研究(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福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霍益萍、王建軍(2007)。科教合作--高中科學教師培訓新探索。北京市:科學普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新林(2008)。聚焦中國教師教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應俊峰(2001)。研究型課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1999)。中國教育年鑑1999。北京:人民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教育部(2008)。中國中小學教師發展報告--聚焦農村教師。北京:中國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旭東、胡豔(2009)。中國教育改革30年:教師教育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袁運開、蔡鐵權(2003)。科學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秉林(2009)。教師教育轉型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慶祥(2004)。中國大陸教育研究:政策與制度。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6)。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4221988.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教育部(2011)。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http://www.edu.cn/zong_he_816/20111020/t20111020_696507.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教育部(2011)。全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會議舉行,http://www.edu.cn/shi_fan_news_409/20111028/t20111028_699558.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7)。「教師生存狀態」調查顯示教師現在最想加薪,http://www.511abour.com/show/81279.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9)。2008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http://big5.china.com.cn/news/zhuanti/09jylps/2009-05/06/content_17732008_5.htm。  new window
6.(2008)。科學探究能力培養與高師物理教學,http://www.govyi.com/lunwen/2008/200812/281166.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6)。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3/20/content_4323460.htm。  new window
8.董川峰(2005)。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時間表初步確定,http://www.edu.cn/shi_fan_news_409/20060323/120060323_145896.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星凱(20070228)。《科學素質綱要28講》第16講:科學教育與培訓教師隊伍建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青、劉小強、黃友泉、梅云(2006)。教師教育模式的改革--江西師範大學的實踐框架。高師教育改革與教師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靈(2006)。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的模式。高師教育改革與教師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萬文濤、黃友泉(2006)。教師進修學校發展的正確定位。高師教育改革與教師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管培俊(2003)。關於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回顧與展望--中國高教研究20年(1983-2003)。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