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共性與殊性:明清等韻的涵融與衍異
作者:宋韻珊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臺北:臺灣學生
集叢:中國語文叢刊
ISBN:9789571516059
主題關鍵詞:等韻研究考訂明代清代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洪惟仁(20011000)。閩南語有標元音的崩潰與介音化。聲韻論叢,11,243-2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竺家寧(19921000)。清代語料中的ㄜ韻母。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人文分冊,3(1),97-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存智(20011000)。介音對漢語聲母系統的影響。聲韻論叢,11,69-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邵榮芬(1998)。《韻法橫圖》與明末南京方音。漢字文化,1998(3),25-37+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邵榮芬(1963)。敦煌俗文學中的別字異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國語文,1963(3),193-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洪君(20011000)。關於漢語介音在音節中的地位問題。聲韻論叢,11,3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錦全(20011000)。漢語方言介音的認知。聲韻論叢,11,25-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韻珊(20071200)。漢語方言中的[uei]韻母研究--以官話區為研究對象。興大中文學報,22,47-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平(1996)。《五方元音》韻部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5),40-4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龍莊偉(1996)。《五方元音》與《元韻譜》--論《五方元音》音系的性質。河北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3),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黎新第(1995)。明清時期的南方系官話方言及其語音特點。重慶師範大學學報,1995(4),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秀芳(19891200)。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漢學研究,7(2)=14,4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燕(2004)。晚清上海印刷出版文化與公共領域的體制建構。江海學刊,2004(1),212-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為民、楊亦鳴(2004)。《音韻逢源》底畢胃三母的性質。民族語文,2004(4),57-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靈芝、羅紅昌(2010)。現代漢語介音的性質:以[i]為例。宜賓學院學報,10(8),7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池挺欽(2007)。《等音》版本研究--兼析《等音》中的重出字。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社版),4(9),146-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江凌(2010)。試論清代前中期的出版文化環境。出版科學,18(1),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宋韻珊(19980300)。試論「五方元音」與「剔弊廣增分韻五方元音」的編排體例。聲韻論叢,7,137-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汪銀峰(2010)。滿族學者在近代語音研究的貢獻之一--《黃鍾通韻》與遼寧語音研究。滿族研究,100,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慶勳(19910300)。論「五方元音」年氏本與樊氏原本的音韻差異。高雄師大學報,2,160-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通鏘(1994)。音系的結構格局和內部擬測法(上)--漢語的介音對聲母系統的演變的影響。語文研究,5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通鏘(1994)。音系的結構格局和內部擬測法(下)--漢語的介音對聲母系統的演變的影響。語文研究,53,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曉虹(1999)。《音韻逢源》的陰聲韻母。古漢語研究,45,7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曹劍芬、楊順安(1984)。北京話韻母的實驗研究。中國語文,1984(6),426-4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麥耘(1987)。《韻法直圖》中二等開口字的介音。語言研究,1987(2),78-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建民(2001)。二等韻介音研究綜述。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9,7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建坤(2002)。從《五方元音》到子弟書韻母系統的演變。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1=42,75-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馮蒸(1990)。關於《正音切韻指掌》的幾個問題。漢字文化,1990(1),24-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章宏偉(2006)。從滿文創制到滿文出版傳播的濫觴。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46(2),151-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章宏偉(2009)。論清代前期滿文出版傳播的特色。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49(1),8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亦鳴、王為民(2003)。《圓音正考》與《音韻逢源》所記尖團音分合之比較研究。中國語文,293,131-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耐思(1981)。近代漢語--m的轉化。語言學論叢,7,1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家駱(1946)。中國古今著作名數之統計。新中華(復刊),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葉寶奎(1999)。《音韻闡微》音系初探。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40,105-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葉寶奎(2001)。試論《書文音義便考私編》音系的性質。古漢語研究,52,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鄒德文、馮燁(2008)。《黃鍾通韻》《音韻逢源》的東北方言語音特徵。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6(6),7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遠藤光曉(20011000)。介音與其他語音成分之間的配合關係。聲韻論叢,11,45-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榮芝(1999)。《韻法直圖》聲母系統的幾個問題。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5(2),38-4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祥柏(2007)。江淮官話的分區(稿)。方言,2007(4),353-3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薛鳳生(1992)。從等韻到《中原音韻》。語言學論叢,17,1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龍莊偉(1988)。略說《五方元音》。河北師院學報(哲社版),1988(2),116-119+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羅常培(19320000)。中原音韵聲類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4),423-4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鄭錦全(19800900)。明清韻書字母的介音與北音顎化源流的探討。中國書目季刊,14(2),77-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光宇(2006)。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2006(4),346-358+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千慧(2013)。從明代語料看二等開口牙喉音字的演化及其方言分布。第三十一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293-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竺家寧(2001)。析論近代音介音問題。第七屆國際暨第十九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忠司(2008)。徽語介音有無的時空之變--附論徽語介音和吳閩客粤語的關係。歷時演變與語言接觸:中國東南方國際研討會。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一正(1990)。馬自援《等音》音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寶紅(2001)。洪武正韻研究(碩士論文)。陝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uanmu, San(1990)。A formal study of syllable, tone, stress and domain in Chinese languages(博士論文)。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window
4.宋志培(2004)。宣城方言音系研究(碩士論文)。山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韻珊(1999)。《剔弊廣增分韻五方元音》音系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躍龍(2010)。《等韻精要》研究(博士論文)。山西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金發(2009)。《馬氏等音》音系研究(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若涵(2007)。韻圖之詮釋--以林本裕、梅建重編馬自援《等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梅(2006)。近代漢語等呼觀念的演化研究(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巍(2006)。《拙庵韻悟》研究(碩士論文)。吉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靜(2008)。近代以來漢語介音系統研究(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權淑榮(1999)。《書文音義便考私編》音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韻珊(1994)。《韻法直圖》與《韻法橫圖》音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新魁(1994)。李新魁語言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uanmu, San(2008)。Syllable Structure: How Different Can It Be in Human Languag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羅常培(1956)。漢語音韻學導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宜志(2006)。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雲從(2002)。韻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樂韶鳳(1983)。洪武正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士元(1988)。語言與語音。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東發、楊虎(2006)。中國圖書史。高雄市:鳳儀知識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宗濟(1992)。現代漢語語音概要。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梅膺祚(2002)。韻法直圖 、 韻法橫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顏之推(1970)。顏氏家訓。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慶勳(1988)。音韻闡微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Spencer, Andrew(1996)。Phonology: Theory and Description。Blackwell Publisher。  new window
14.李思敬(1994)。漢語“兒”[ɚ]音史研究。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東發(2001)。中國圖書出版印刷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寧繼福(1985)。中原音韻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寶奎(2001)。明清官話音系。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董同龢(1983)。漢語音韻學。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新魁、麥耘(1993)。韻學古籍述要。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本漢、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2003)。中國音韻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新雄(1990)。中原音韻概要。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力(1985)。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年希堯(1727)。新纂五方元音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新魁(1983)。漢語等韻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邵榮芬(1982)。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時逢(1969)。雲南方言調查報告:漢語部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蘭茂、畢拱辰(1972)。韻略易通、韻略匯通。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耿振生(1992)。明清等韻學通論。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金尼閣(1933)。西儒耳目資。北平:國立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方桂(1980)。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清桓(2008)。《五方元音》音系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周賽華(2005)。《合併字學篇韻便覽》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周德清(1996)。中原音韻。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祚禎(1995)。善樂堂音韻清濁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年希堯(1710)。五方元音。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江永(1967)。音學辨微。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登(2002)。書文音義便考私編難字直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世澤(2002)。韻法橫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光地(1983)。御定音韻闡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馬自援(2002)。馬氏等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桑紹良(1581)。青郊雜著一卷.文韻考衷六聲會編十二卷。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袁子讓(2002)。五先堂字學元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徐孝(1606)。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莎彝尊(1860)。正音切韻指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灃(1977)。切韻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喬中和(1611)。元韻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都四德。黃鍾通韻二卷附琴圖補遺。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裕恩(1840)。音韻逢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葉秉敬(2002)。韻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賈存仁(1775)。等韻精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趙紹箕(2002)。拙菴韻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趙培梓(1810)。增補剔弊五方元音。上海:廣益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樊騰鳳(1654)。五方元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1989)。等韻五種。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王力(1998)。漢語史稿。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石鋒(2008)。語音格局--語音學與音系學的交匯點。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榮(1956)。切韻音系。北京:中國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章太、李行健(1995)。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匯。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趙蔭棠(1965)。《中原音韻》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蕭東發(2009)。中國出版圖史。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宋韻珊(2012)。明代韻書韻圖的編纂與出版傳播。中國語言學集刊。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語言學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洪君(1999)。漢語非線性音系學--漢語的音系格局與單字音。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趙蔭棠(1985)。等韻源流。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應裕康(1972)。清代韻圖之研究。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李新魁(1983)。《中原音韻》音系研究。中州書畫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趙克剛(1994)。四等重輕論。音韻學研究。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祖謨(1966)。宋代汴洛語音考。問學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作藩(1991)。《中原音韻》的開合口。中原音韻新論。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陸志韋(1988)。釋《中原音韻》。陸志韋近代漢語音韻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平山久雄(2012)。漢語中產生語音演變規律例外的原因。漢語語音史探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曉農、焦妮娜(20060000)。晉城方言中的卷舌邊近音[ι]--兼論“兒”音的變遷。山高水長 : 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邢凱(2000)。中古漢語語音結構中的r介音。漢語和侗怡語研究。軍事誼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新魁(1993)。論近代漢語照系聲母的音值。李新魁自選集。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陸志韋(1988)。記畢拱辰《韻略匯通》。陸志韋近代漢語音韻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常培(1978)。《中原音韻》聲類考。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臺北:九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