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南北朝佛性思想研究
作者:林明莉
作者(外文):Li,Lin Ming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英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佛性佛性思想南北朝佛教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3
論文的架構上可以劃分五個部份,共十二個章節來探討《大般涅槃經》傳譯到中國以來從南北朝過渡到隋初各論師對於佛性義涵、特質的討論和定位。第一部份為涅槃經的佛性義涵及屬性分類說明。第二部份探討南朝涅槃師們的佛性觀。第三部份為探討北朝攝論師及地論師與佛性相關的概念。第四部份為隋初吉藏、智者等大師如何融攝南北朝的佛性思想,進而開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獨創性的佛性理論。第五部份則對於前述南朝各論師佛性觀、北朝各論師佛性觀之交集與差異作一論述,同時探討南北朝過渡隋初佛性思想的發展歷程與變化。
前秦.曇摩難提譯《增壹阿含經》大正藏經第二冊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經第二冊
姚秦.鳩摩羅什譯《仁王經》大正藏第八冊
後秦.鳩摩羅什譯 《妙法連華經》大正藏經第九冊
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大正藏經第十二冊
劉宋.慧嚴等改治《大般涅槃經》大正藏經第十二冊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勝鬘經》大正藏經第十二冊
方立天《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82
方東美《中國大乘佛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73
王次澄《南朝詩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委員會 初版 民73new window
平彰川編《法華思想》林久稚譯 台北:文殊佛教文化中心,民76
任繼愈編《中國佛教史》第三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呂澂《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社,1982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台北: 學生書局 1993
小川一乘《佛性思想》,京都:文榮堂,1982
大野榮人〈智顗の佛性思想〉,《佛教學セミナー》,頁33-47,大谷大學佛教學會,1972.05.30
上田義文《佛教思想研究》京都:永田文昌堂,1958年
水谷幸正《如來藏思想》台北:中華佛研所,1991
田村芳朗, 新田雅章著《智顗》 大藏出版 新訂版 1982
布施岳浩《涅槃宗の研究(後篇)》東京:國書刊行會,1973
宇井伯壽《印度哲學研究》第六卷,東京:岩波書店,1965年
宇井伯壽《中國佛教史》李世傑譯 台北: 雅文出版社 1988
方立天〈梁武帝蕭衍與佛教〉《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 北京中華書局2002new window
尤惠貞〈天台哲學底「形上學」詮釋與省思〉《揭諦》第五期92.6
王志楣〈試論智顗「佛不斷性惡」說之思維方式〉《中華學苑》第五十二期88.02
王慧昕〈智者大師早期止觀架構之基礎--以《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的「四禪」為中心〉《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93.01new window
方立天〈一個極具特色的佛教真理論 -- 智顗的七種二諦說和三諦圓融說〉《文史哲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2000.01.01
杜正民〈如來藏學研究小史〉(上)(下)《佛教圖書館訊》第十、十一、十二期 1997.12
杜正民〈如來藏學研究小史-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下)〉《佛教圖書館訊》第十二期 1997.9new window
小林正美:〈竺道生の實相義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研究》28:2(1980)
小川弘貫〈シチ如來藏佛教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研究》1963.1
上田義文〈阿賴耶識の原始意味〉《佛教研究》卷二第一期,1938
大野榮人〈天台相即論の特質〉《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980.03.31
日比宣俊〈佛種の下種と佛性-三因佛性にっいこの一考〉,《印度学仏教学研究》第36卷1期,頁36-37,1987.12.25
中西久味:〈六朝齊梁の「神不滅論」覺元書-佛性說との交流ょり〉,《中國思想史研究》,第4號(1980)
木本清史〈天台智顗の「涅槃」說につい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984.03.25
水谷幸正〈佛性につぃ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2,195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