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運用灰關聯分析法建構共軍高層領導人事甄補之研究
作者:鐘國應
作者(外文):CHENG, KAO-YING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萬助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共軍高層領導人事甄補灰關聯分析法關鍵因素PLAPersonnel Appointmentthe Key Factors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中共政權是「以黨領政、以黨領軍」,在「黨指揮槍」、「槍桿子出政權」過程穩定政權,因此對於軍隊的控制相對重要;然國內外學術界對中共人事甄補研究,主要著重在探討政治菁英,以共軍高層人事為對象者相對較少;同時其研究方式,主要以傳統文獻回顧,而科際整合是二十一世紀必然的走向,近期也有透過量化統計進行分析。因此本文將關注焦點置於共軍高層人事甄補制度化發展,並比較不同時期黨領導人彼此之間用人邏輯的差異,同時試圖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建構共軍高層領導人事甄補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結果認為,從胡錦濤到習近平主政期間,共軍高層人事甄補已逐漸形成制度化,並持續穩定發展;其次,共軍高層人事甄補因素,以年齡、學歷等基本條件為基本要素,而加分條件則可視為勝出的關鍵因素;此外,透過灰關聯分析法,可獲得共軍高層人事甄補關鍵指標因素的方程式。
The stability of the CPC Communist regime lies in " the party commands the gun" and the "Political power grows out of the barrel of a gun". However,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tudied the CCP personnel, mainly focusing on political elites, and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high-level personnel in the military. In addition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review.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21st century, so it has been analyzed through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in the near future.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high-level personnel and complements the military,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ogic of the use of party leaders between different periods.At the same time, it tries to use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to construct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senior leaders of the militar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Hu Jintao to Xi Jinping, the high-level personnel of PLA has gradually become institutionalized and continues to develop steadily.Secondly, the factors of the high-level personnel of the PLA are based on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such as age and education, and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key factors for winning.In addition, the equation of the key factors of the high-level personnel of the PLA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中文資料
一、書籍
Baum, Richald著,田弘茂、朱雲漢編,張鐵志、林葦芸譯,2000年12月。《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從十五大走向二十一世紀》。臺北:新新聞文化。
Hoover, Kenneth R., The Elements of Social Scientific Thinking,張嘉麟譯,2000年。《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思維》。臺北:韋伯文化書局。
王帥涵,2012年。《1980年代後期至今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特徵分析》。臺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安慶安,2011年。《共軍高層領導甄補制度發展之硏究:以大軍區正職領導為例 》。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博士論文,未出版。
朱浤源編,1999年。《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
江思毅,1991年。《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七十年史第5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吳恆宇,2004年。《中共新軍事革命人才培育與院校教育改革》。臺北:大屯出版社。
吳漢雄、鄧聚龍、溫坤禮,1996年。《灰色分析入門》。臺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呂亞力,1990年。《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
宋國濤,2009年。《中國元帥將軍授銜全記錄》。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李亞明,2017年。《中共解放軍概論》。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李英明,1996年。《中共硏究方法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易君博,1980年。《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邱皓政,2006年。《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金千里,2010年9月。《解放軍現役將領評傳》。香港:夏菲爾出版社。
施善玉、鮑同主編,2001年1月。《中國共產黨黨史知識集成》。北京:長征出版社。
洪蘭,2001年。《講理就好》。臺北:遠流出版社。
孫錫鵬,1989年。《人事行政管理學》。大陸:青島出版社。
徐平,2010年。《新中國實行軍銜制紀實》。北京:金城出版社。
徐瑜等,2000年。《中共軍隊政治工作研究》。臺北:政戰學校軍社科研究中心。
翁慶昌、陳嘉欉、賴宏仁,2001年。《灰色系統基本方法及其應用》。臺北:高立圖書公司。
袁頌西,2003年。《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臺北:三民書局。
寇健文,2002年。〈中共幹部年輕化與政治繼承〉,收錄於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卷二):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寇健文,2010年。《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1978-2010》。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緯良,2003年。《人力資源管理》。臺北:雙葉書廊。
習近平,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許南雄,1997年。《各國人事制度第三版》。臺北:商鼎出版社。
黃文啟譯,Roger Cliff, John Fei, Jeff Hagen, Elizabeth Hague, Eric Heginbotham, John Stillion著,2012年。《21世紀中共空軍用兵思想》(Shaking the Heavens and Splitting the Earth)。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楊開煌,2007年。《新政-胡錦濤時代的政治變遷》。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溫坤禮、黃宜豐、張偉哲,2002年。《灰預測原理與應用》。臺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溫坤禮、黃宜豐、張偉哲、張廷政、遊美利、賴家瑞,2003年。《灰關聯模型方法與應用》。臺北市: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溫坤禮、趙忠賢、張宏志、陳曉瑩、溫惠築,2009年。《灰色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溫坤禮、趙忠賢、張宏志、陳曉瑩、溫惠築,2013年。《灰色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臧小偉,2008年。〈中國政治菁英選拔理論比較分析-西方社會科學觀點〉,收錄於陳德昇主編,《中共「十七大」政治菁英甄補與地方治理》。新北:INK印刻出版。
歐陽青,2008年。《1955共和國將帥大授銜》。濟南:黃河出版社。
蔡雅雯,2013年。《影響中共軍事高層人力甄補因素之研究》。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聚龍,2003年。《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臺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鄭申俠、劉源,2006年。《國防和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提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錢海皓,2001。《軍隊組織編制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總政治部幹部部、軍事科學院軍制研究部編,198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制度概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薄一波,1993年。《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鍾延麟,2007年3月。〈文革前「次位繼承人」之部署與安排-毛澤東與鄧小平、林彪關係發展之另探〉,李英明、關向光編著,《中國研究的多元思考》。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蘇嘉宏,1992年8月。《派系模式與中共政治研究》。臺北:永然文化出版。
二、期刊
1994年6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的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第4期,頁48-58。
Bo, Zhi-Yue,2004年。〈The Central-Provincial Relations under Hu Jintao〉,《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2卷第2期,頁1-19。
丁望,2002年。〈中共接班人政策的演變與十六大〉,《歷史月刊》,第176期,頁61-67。
中共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2013年12月。〈中國夢引領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求是》,第23期,頁34。
方偉,2011年。〈基於灰色系統的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中國集體經濟》,第24期。
王文波、孟凱、林波,2014年。〈基於灰色關聯熵的區域人力資源供求有序性判別研究〉,《資源開發與市場》,第2期。
王似華,2012年。〈以制度化觀點分析「14大」以來中共政治局常委之建構〉,《中共研究》,第46卷第2期,頁54。
王亞蕓,2009年。〈基於灰色聚類分析的組織人才甄選〉,《管理觀察》,第8期。
王金幹、李玉萍、施小麗,2005年。〈人力資源管理中人才甄選的灰色多層次評價〉,《工業工程》。第1期。
王紀超、孫玉甫,2006年。〈人力資源考評指標的灰聚類分析〉,《會計之友》第8期。
王紅霞等,2017年。〈基於灰色預測模型的青島市衛生技術人員需求預測分析〉,《中國衛生產業》,第3期。
王晶、韓穎、陳俠李,2016年。〈2014—2020年我國基層衛生人力資源的預測研究〉,《中國社會醫學雜志》,第6期。
王銘軍、胡偉儉,2012年。〈基於灰色演算法的旅遊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研究〉,《微型機與應用》,第24期。
朱峰,2011年。〈企業外派人員甄選的灰色關聯度評價模型及實證研究〉,《南京財經大學學報》,第4期。
何映霖、施淑娟、蔡清斌、永井正武,2015年。〈灰關聯分析法應用於公務人員甄選---以臺中市政府財政局為例〉,《資訊科技國際期刊》,第9卷第1期,頁61-71。
何隆德、熊進,2017年。〈習近平選人用人思想及其鮮明導向〉,《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第1期,頁38-43。
余宗基,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後解放軍角色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39期,頁1-6。
吳仁傑,2005年。〈中共權力繼承機制探討與展望〉,《中共研究》,第39卷第3期,頁45-46。
吳恆宇,2010年。〈中共軍隊大軍區正職的編制與晉升模式〉,《國防雜誌》,第 25期第5卷,頁21-29。
吳海鵬,2009年。〈人事甄選評價及業務支持系統在人力資源領域裡的應用研究〉,《黑龍江科技資訊》,第20期。
李小棒,2012年。〈基於灰色模型的高校後勤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人力資源管理》11期。
李亞明,2010年。〈中共十八大前後大軍區正職的新舊交替〉,《國防雜誌》,第25期第5卷,頁11-20。
李亞明,2012年。〈從「黨軍關係」看中共十八大「中央軍委會」新領導班子之改組〉,《國防雜誌》,第27期第2卷,頁84-97。
李彥華、楊星宇、劉東霞,2018年。〈基於Gbp-Bagging網絡模型的產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以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例〉,《科技管理研究》,第7期。
李崇寒,2015年9月。〈軍銜制的取消與重生〉,《國家人文歷史》,第18期,頁82。
沈有忠,2004年8月。〈中共解放軍戰略與軍事裝備的現代化〉,《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8期,頁32-50。
邱淑芬、蔡欣玲,1996年。〈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第4卷,第1期,頁92-98。
胡准、舒全武,2010年。〈統計學視角下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歷史變遷-以中共十二大以來歷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為例〉,《天津行政學院學報》,第12卷第3期,頁10-14。
徐秉鈞,2017年1月。〈新中國兩次實行軍銜制〉,《百年潮》,第1期,頁68。
徐金洲,2016年8月。〈一九六五年取消軍銜制原因探析〉,《中共黨史研究》,第8期,頁92-103。
翁慶昌、蔣樹民、賴宏仁,1999年。〈新灰關聯測度〉,《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133-135。
郝敬東、張麗霞,2016年。〈新中國成立後軍事鬥爭準備基點的演變及啟示〉,《軍事歷史》,第6卷,頁16。
寇健文,2000年。〈政治繼承與共黨政權結構穩定性的比較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頁57-73。
寇健文,2001年。〈中共幹部年輕化與政治繼承〉,《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5期,頁1-17。
寇健文,2005年。〈中共菁英政治與質性分析:原始資料來源與分析方法〉,《台灣政治學刊》,第9卷第2期,頁233-278。
寇健文,2007年。〈既重用又防範的菁英甄補:中共海歸派高官的仕途發展與侷限〉,《中國大陸研究》,第50卷第3期,頁1-28。
寇健文,2007年。〈胡錦濤時代團系幹部的崛起:派系考量vs.幹部輸送的組織任務〉,《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4期,頁49-95。
寇健文,2010年。〈邁向權力核心之路:一九八七年以後中共文人領袖的政治流動〉,《政治科學論叢》,第45期,頁1-36。
寇健文、陳方隅,2009年。〈1978年以後中共財經高官的政治流動:特徵與趨勢〉,《政治學報》,第47期,頁59-103。
寇健文、黃國鈞,2007年。〈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04〉,《政治科學季評》,第15卷第期,頁33-37。
寇健文、黃霈芝、潘敏,2006年。〈制度化對中共菁英甄補之影響:評估十七大政治局的新人選〉,《東亞研究》,第37卷第2期,頁1-38。
張明睿,2017年。〈強軍夢─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進程與意涵〉,《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3卷第2期,頁137-163。
張桂華,2001年。〈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左」傾社會主義思潮問題〉,《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第17卷第3期,頁47。
習近平,2014年。〈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當代檢察官》,第11期,頁32-32。
莫大華,1998年11月。〈中共「軍事事務革命」之分析─資訊戰爭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11期,頁45-56。
許南雄,1998年。〈中國大陸人事制度特色與海峽兩岸人事制度比較〉,《中國行政評論》,第7卷第2期,頁1-60。
郭英峰、陳邦誠,2005年,〈四種灰色預測模式於台灣電信產業營業收入預測之研究〉,《創新、整合與應用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郭強、劉良軍,2016年。〈論習近平同志選人用人思想及啟示〉,《清江論壇》,第2期,頁17-20。
郭瑞華、吳安家,2003年。〈中共十六大之人事佈局分析〉,《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1期,頁10-25。
陳明儀、夏郭賢,2002年。〈定量化灰關聯度研究〉,《第七屆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13-17。
陳津萍, 2013年。〈習近平對中共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國防雜誌》,第28卷第5期,頁111-126。
陳陸輝、陳德昇、陳奕伶,2012年。〈誰是明日之星?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的政治潛力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55卷第1期,頁1-21。
陳煥森,2017年。〈共軍巡視工作制度與反腐成效之研究〉,《國防雜誌》,第32卷第1期,頁33-52。
陳德昇,2014年。〈中共「十八大」黨政菁英甄補:預測、評估與反思〉,《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5卷第1期,頁1-43。
陳德昇、王信實、周秝宸,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菁英甄補研究:「十六大」至「十八大」實證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59卷第4期,頁49-79。
陳德昇、陳陸輝,2007年。〈中共十七大政治菁英甄補與地方治理策略〉,《中國大陸研究》,第50卷第4期,頁57-85。
黃信豪,2010年。〈有限活化的中共菁英循環:黨政領導菁英組成的跨時考察〉,《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4期,頁1-33。
黃信豪,2013年。〈制度化下的中共菁英晉升:接班人栽培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56卷第1期,頁33-60。
黃信豪、劉明浩,2015年。〈商而優則仕?初探中國央企領導人的甄補與流動〉,《中國大陸研究》,第58卷第4期,頁93-127。
黃春曉,2014年。〈我國政府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研究〉,《現代經濟資訊》,第19期。
楊念祖,2014年4月。〈中共設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意涵研析〉,《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4期,頁8-11。
楊開煌,2002年。〈中共十六大之接班與人事安排-內在邏輯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期,頁103-135。
溫坤禮,1999年。〈灰關聯定量化研究〉,《灰色系統學刊》,第2卷第2期,頁47-53。
葛惠敏,2015年。〈解析中共2015年「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國防雜誌》,第30卷第6期,頁81-104。
廖奕、萬頃,2015年。〈廣西銀行類金融機構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東方企業文化》,第3期。
趙建民、張鈞智,2006年6月。〈菁英循環或再生? 十二大以來中共技術官僚的發展趨勢〉,《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2期,頁69-97。
劉岩,1988年5月。〈建國後頒布的我軍三部軍官(幹部)服役條例簡介〉,《軍事歷史》,第5期,頁49-50。
劉岩,2001年1月。〈人民解放軍等級制度發展歷程下篇〉,《黨史博覽》,第1期,頁18-24。
劉岩,2004年1月。〈當代中國軍隊的等級制度發展沿革概況〉,《當代中國史研究》,第11卷第1期,頁108-128。
歐陽新宜,1994年9月。「『天安門事件』對大陸省級精英任命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9期,頁26-40。
潘慧玲,2003年。〈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第11卷,頁115-143。
蔡志銓,2017年4月。〈中國大陸空軍戰略轉型與未來發展之研究〉,《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57期,頁40-70。
蔡萬助,2006年。〈從創新擴散理論探討軍事社會科學知識應用的策略〉,《復興崗學報》,第88期,第1-29頁。
鄧聚龍,1982年。〈參數不完全系統的最小資訊鎮定〉,《自動化學報》,第8期第1卷,頁49-54。
鄧聚龍,1983。〈灰色系統綜述〉,《世界科學》,第7卷第1期,頁5。
應立志、潘美秋,2003年。〈以灰色理論探討台電公司人力需求預測〉,《台電工程月刊》,第656期,頁131-145。
謝遊麟,2016年。〈中共軍隊體制編制改革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12期,頁64-67。
蘇萬春,2010年。〈基於灰決策的人才甄選技術〉,《統計與決策》,第21期。
蘭艷章、柴華奇,2016年。〈基於熵值法的多層次人才甄選評價模型〉,《科技進步與對策》,第4期。

外文資料
一、書籍
Ashby, Ross, W., 1961, An introduction to Cybernetics, Chapman & Hall Ltd.
Chopra, Sunil, & Peter Meindl, 2007,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 operation, Das summa summarum des management, Gabler.
Dalkey, Norman C., 1969, The Delphi meth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No.RM-5888-PR, Rand Corp Santa Monica Calif.
Heady, Ferrel, 2001,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Routledge, NY: Marcel Dekker.
Johnson, Harry G., 1948, Cybernetic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 New York: Wiley.
Scalapino, Robert Anthony, 1986, “Legitimacy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Asian Socialist Societies,” Asian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tion, Berkeley, CA: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Scalapino, Robert Anthony, Anderson Bennett Gordon, & Derek J. Waller, 1972, Elit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Thompson, Frank J., 1979, Classics of public personnel policy, Moore Pub Co.
Wo-Lap, Lam Willy, 1999, The Era of Jiang Zemin. Pearson PTR, New York: Prentice Hall.
二、期刊
Allen, Kenneth, 2010, “Assessing the PLA’s promotion ladder to CMC member based on grades vs. ranks,” China Brief, Vol.10, No.15, pp. 6-9.
Bachman, David, 1992, “The limits on leadership in China,” Asian Survey, Vol.32, No.11, pp. 1046-1062.
Brødsgaard, Kjeld Erik, & Christensen Nis Høyrup, 2018, “The 19th Party Congress: Personnel Changes and Policy Guidelines,” The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35, No.2, pp. 79-97.
Cohen, David, 2014, “Newest Small Leading Group to Deepen Reform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Military,” China Brief, Vol. 14, No. 6, p. 1.
Cui, Jie, Yao-Guo Dang & Si-Feng Liu, 2009, “Study on Novel Property of Som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odels,”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12, No.2, pp. 83-88.
Deng, Julong, 1982, “Control problems of grey system,” System & Control Letters, Vol.1, pp. 288-294.
Deng, Julong, 1989,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 theory,”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1, No.1, pp. 1-24.
Goldstein, Avery, 1994, “Trends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Elite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PRC,”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9, pp. 714-715.
Huntington, Samuel P., 1965,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Decay,” World Politics, Vol. 17, No. 3, pp. 386-430.
Ji, You, 2018, “Xi Jinping and PLA Transformation through Reforms,” RSIS Working Paper, No. 313, pp 1-14.
Kou, Chien-wen, Xiaowei Zang & Zhiyue Bo, 2013, “Path to the Top Leadership in China: the Case of Provincial Leaders,” Choosing Chinas Leaders. Routledge, pp. 79-110.
Li, Cheng & White Lynn, 1988, “The thir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rom mobilizers to managers,” Asian Survey, Vol. 28, No. 4, pp.371-399.
Li, Cheng, 2002, “After hu, who? china’s provincial leaders await promotion,”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Vol. 1, pp. 1-14.
Li, Cheng, 2015, “Promoting ‘young guards’: the recent high turnover in the PLA leadership,”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Vol.48, No.9, pp. 1-14.
Li, Hongbin & Li-an Zhou, 2005,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89, No.9, pp.1743-1762.
Liu, Sifeng, Jeffrey Forrest & Yingjie Yang , 20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s theory,” 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 2, No. 2, pp. 89-104.
Manago Adriana M., Taylor Tamara, & Patricia M. Greenfield, 2012, “Me and my 400 friends: The anatomy of college students Facebook networks, their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well-be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 48, No. 2, pp. 369.
McCauley, Kevin, 2013, “Third Plenary Session Calls for PLA Reform and Restructuring,” China Brief, Vol. 20, No. 13, p. 3.
Mulvenon, James, 2003, “The PLA and the 16th Party Congress,”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5, pp. 20-22.
Peng,Wang & Wang Jingyi, 2018, “How China Promotes Its Military Officers: Interactions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 The China Quarterly, Vol23, No.4, pp. 399-419.
Rosenblueth, Arturo, & Norbert Wiener, 1945, “The Role of Models in Science,”Philosophy of science , Vol.12, No.4, pp. 316-321
Ross, Ashby, W., 1947, “Principles of the self-organizing dynamic system,”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Vol.37, No. 2, pp. 125-128.
Shih Victor, 2004, “Factions matter: Personal Network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ank Loans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13, No. 38, pp.3-19.
Tsou, Tang, 1995, “Chinese Politics at the Top: Factionalism or Informal Politics? Balance-of-Power or a Game to Win All?” The China Journal, Vol. 34, pp. 95-156.
Wang Zhengxu & Anastas Vangeli, 2016, “The rules and norms of leadership succession in China: From Deng Xiaoping to xi Jinping and beyond,” The China Journal, Vol. 76, No.1, pp. 24-40.
Wiener, Norbert, 1948, “Cybernetic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The Economic Journal, Vol. 59, No. 236, pp. 573-575.
網路資料
〈1964年毛澤東撰文談接班人問題列出五項條件〉,《中國新聞網》,2017年10月19日。 https://military.china.com/history4/62/20171019/31587506.html (瀏覽日期:2019年2月17日)
〈U.S. Military Capabilities and Forces for a Dangerous World.pdf〉,《蘭德公司》,(2019年1月8日)。https://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1782-1.html(下載日期:2019年3月20日)
〈人民軍隊在改革強軍中邁進新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2018年8月2日)。https://www.mod.gov.cn/big5/jmsd/2018-08/02/content_4821568.htm(瀏覽日期:2019年3月20日)
〈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年11月15日)。http://cpc.people.com.cn/GB/67481/368480/(瀏覽日期:2016年11月20日)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新華網》,(2018年3月17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17/c_1122550851.htm(瀏覽日期:2018年3月20日)
〈中央軍委印發《關於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的意見》〉,《新華網》,(2017年11月5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7-11/05/c_1121908242.htm&prev=search(瀏覽日期:2018年3月20日)
〈中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政委安兆慶履新〉,《多維新聞網》,2019年5月2日。http://news.dwnews.com/china/news/2019-05-02/60132014.html (瀏覽日期:2019年5月9日)
〈中共中央委員會提議將主席「連任不得超過兩屆」從憲法刪除〉,《BBC中文網》,(2018年2月25日)。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3188209(瀏覽日期:2018年3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8508.htm(瀏覽日期:2018年3月20日)
〈中共軍隊六月啟動第二波改革 重點解決軍官提拔機制〉,《博聞社》,(2016年5月22日)。https://bowenpress.com/news/bowen_91219.html(瀏覽日期:2018年5月18日)
〈中共新修黨政幹部任用條例:突出政治標準〉,《中央社》,2019年3月17日。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1903170162.aspx(瀏覽日期:2019年4月10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新華網》,2004年12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29/content_2391371.htm(瀏覽日期:2019年4月1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修正)〉,《中國軍網》,2007年7月9日。〈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milschools/2007-07/09/content_871192.htm〉(瀏覽日期:2019年2月20日)
〈中國監察委主任楊曉渡:習近平「舊部」 反腐促仕途「竄升」〉,《BBC中文網》,(2018年4月16日)。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3446569(瀏覽日期:2018年4月24日)
〈共軍推「五個設計」培育聯戰指揮政治軍官〉,《青年日報網》,(2016年2月26日)。 (瀏覽日期:2019年5月24日)
〈西部戰區原政委神秘「消失」 顯露習近平用人兩手準備〉,《中國觀察》,(2017年1月26日)。http://chinaexaminer.bayvoice.net/gb/trend/2017/01/26/319685.htm%E8%A5%BF%E9%83%A8%E6%88%98%E5%8C%BA%E5%8E%9F%E6%94%BF%E5%A7%94%E7%A5%9E%E7%A7%98%E3%80%9D%E6%B6%88%E5%A4%B1%E3%80%9E-%E6%98%BE%E9%9C%B2%E4%B9%A0%E8%BF%91%E5%B9%B3%E7%94%A8%E4%BA%BA%E4%B8%A4%E6%89%8B.html(瀏覽日期:2018年5月16日)
〈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人民日報人民網》,(2012年12月4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3/01/nw.D110000renmrb_20180301_2-03.htm(瀏覽日期:2018年3月15日)
〈前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政委安兆慶、履新武警部隊政委〉,《東網》,2019年5月2日。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90502/bkn-20190502184402448-0502_00952_001.html (瀏覽日期:2019年5月9日)
〈軍改空前徹底 習近平權力穩固〉,《旺報》,(2017年10月26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026000820-260301(瀏覽日期:2018年5月16日)
〈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人民網》,2019年1月9日。〈http://www.djyj.cn/n1/2019/0109/c423690-30512737.html〉(瀏覽日期:2019年5月20日)
〈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2年12月4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4/c_113907206.htm(瀏覽日期:2018年3月15日)
〈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2年12月4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4/c_113907206.htm(瀏覽日期:2018年3月15日)
〈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新華網》,(2013年11月15日)。http://www.10yan.com/2013/1115/66754.shtml(瀏覽日期:2016年11月20日)
〈習近平新四軍人事佈局玄機〉,《明鏡網》,(2018年4月7日)。(http://news.mingjingnews.com/2018/04/blog-post_298.html?m=1(瀏覽日期:2018年5月17日)
〈習近平稱自己反對終身統治〉,《FT中文網》,(2018年4月16日)。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7177&prev=search(瀏覽日期:2018年4月19日)
〈習近平整肅軍隊高層,兩名將軍「消失」〉,《紐約時報中文版》,(2014年1月20日)。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71011/xi-jinping-military-china-purge/zh-hant/(瀏覽日期:2018年4月20日)
〈最後的實戰派點將 中共軍隊用人規則釀變〉,《多維網》,(2017年10月14日)。http://news.dwnews.com/china/big5/news/2017-10-13/60017217.html(瀏覽日期:2018年5月16日)
〈幹部隊伍四化方針〉,《人民網》,2012年12月7日。〈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73273/10415244.html〉(瀏覽日期:2019年2月20日)
〈經中央軍委批准「軍委主席負責制學習讀本」印發全軍〉,《新華網》,(2018年2月28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8-02/28/c_1122467122.htm(瀏覽日期:2018年3月20日)
〈鄧聿文,武統臺灣:習近平未來的目標?〉,《紐約時報中文網》,(2019年1月8日)。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90108/taking-back-taiwan-by-force/(瀏覽日期:2019年3月20日)
Page, Jeremy, “For Xi, a ‘China Dream’of Military Power.” Wall Street Journal 2013.3.13,At 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1424127887324128504578348774040546346 (Accessed 2018/11/20)
中華民國灰色系統學會,http://www.grey.org.tw/web/docitem.php?cD0yJmc9MiZsbj1DaGE=(瀏覽日期:2018年4月20日)
金樺楚,〈軍官制度納入法制軌道(下)〉,《檢查日報》,2002年6月13日。http://review.jcrb.com.cn/ournews/asp/readNews.asp?id=93012(瀏覽日期:2019年4月2日)
彭穗寧、王曉春、高新民主編,《中國共產黨建設史綱要》(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頁141。
雷雨,〈圖懂習主席新形勢下強軍思想理論體系〉,《中國軍網》,(2016年5月2日)。http://www.81.cn/tdqjsx/index.htm(瀏覽日期:2018年3月20日)。
儲百亮,〈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為何意義重大?〉,《紐約時報中文網》,(2018年3月12日)。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80312/china-xi-jinping-term-limit-explainer/zh-hant/ (瀏覽日期:2018年4月20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