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代印刷出版事業研究
作者:郭士綸
作者(外文):KUO, SHIH-LUN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吳哲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宋代印刷出版Song dynastyPrint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本文旨在針對宋代印刷出版狀況,嘗試理出一個較全面、深入且具系統化的
解讀面向,基本上以透過對印刷出版所需之各項技術及物質需求的陳述分析,同
時兼論當世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諸層面與印刷出版交織之現象與意義,
作為本文論述的根本。
本文主要處理的面向,粗略歸納可為視為綜合印刷史、圖書史與出版史三大
類項的研究成果與對上述三類項的條析。以採用歸納與分類比較的方法做為本題
之研究法則,對研究的客體作出整體及微觀兩方面綜合論述的關照與探討。
宋代出版業是宋代文化極為重要的部份,也是宋代文化興盛的一大重要因素。
宋代出版業是中國印刷的經典時期,此時的出版業除書籍的出版,同時也含括了
各項生產要素、生產資源配置及生產技術等層面的變化。以材料論,如紙張、墨、
都是影響書籍成品與成本的重要因素。以版式論,如書法、刻工、雕刻技術、刷
印技術等生產狀況流程,都決定了成品的質與量。再論銷售與市場部份,如書價、
圖書發行、版權保護、圖書廣告等,都是箇中環節,於本文論述時,缺一不可。
宋代出版事業基本上以官刻、私刻、坊刻三大出版系統為主,兼及書院、寺
院、道觀等出版體系,對後世中國古代出版事業,提供了參照學習的基本模式。
本文擬劃分四個部份論述宋代印刷出版事業的全貌,第一部份先就宋代出版
業何以興盛之因作為立階,次就以類項分表條陳方式,論述宋代印刷出版業興盛
的情況,三則以宋代出版文化特色作為上述興盛現象與因素的回應,末則就宋代
印刷出版業的貢獻做結。
以今日科學昌盛的角度看宋代印刷出版事業,對當世書籍印刷技術革命性推
進與實踐的狀況,中央對出版管理體制的建立與規模,私人出版商業化的各種對
應機制,在在都令人嘆服,與今日出版事業相較,實所差無幾。宋代印刷出版事
業對宋代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諸面向的發展,確有相當程度的促進作用。
從歷史的宏觀角度回顧,宋代印刷出版事業極為重要,影響深遠,然觀其技
術面,如固守雕版印刷技術而未能全面創新進發,於活字印刷技術出現時,未能
積極使用變革,實殊為可惜。再者,囿於政治與社會需求,就出版內容與類項言,
仍有其侷限性,此為回顧宋代豐富的印刷出版事業時些微憾事。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古籍(依時代先後及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台北:臺灣商務,1990 年。
(唐)李延壽:《北史》,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 年。
(唐)范攄:《雲溪友議》,台北:世界書局,1959 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77 年。
(宋)尤袤:《遂初堂書目》,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4 年。
(宋)王應麟:《玉海》,揚州市:廣陵書社,2003 年。
(宋)王應麟撰,(清)翁元圻注:《困學紀聞》,台北:臺灣商務,1956。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台北:世界書局,1974 年。
(宋)朱弁:《曲洧舊聞》,台北:世界,1987 年。
(宋)宋敏求編,《宋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台北縣永和鎮:文海,1967 年。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宋)李埴,《皇宋十朝綱要校正》,北京:中華書局,2013 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台北:臺灣商務,1978 年。
(宋)程俱:《麟台故事》,台北縣板橋鎮:藝文,1969 年。
(宋)趙汝愚編,《宋朝諸臣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
(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地理志五》,台北:洪氏出版社,1977 年。
(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台北:洪氏出版社,1977 年。
(元)佚名撰、王瑞萊箋證,《宋季三朝政要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元)脫脫等修:《宋史》,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 年。
(明)周弘祖:《古今書刻》,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北京:中華書局,1964 年。
(清)于敏中:《天祿琳琅書目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1995 年。
(清)永瑢、(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清)永瑢、(清)紀昀等撰《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臺灣商務館,1983 年。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台北:世界,1964 年。
(清)李銘皖:《蘇州府志》,台北:成文,1970 年。
(清)汪士鐘:《藝芸書舍宋元本書目》,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4 年。
(清)徐松原輯,陳援庵:《宋會要輯稿》,北京:北京圖書館,1936 年。
(清)曹溶:《靜惕堂宋元人集書目》,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 年。
(清)莫伯驥:《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台北:廣文書局,1967 年。
- 2 -
參考書目
(清)陳鱣:《經籍跋文》,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 年。
(清)楊守敬:《日本訪書志》,上海:上海古籍,1995 年。
(清)楊紹和:《楹書隅錄》,台北:廣文書局,1967 年。
(清)葉昌熾:《藏書記事詩》,台北:藝文,1966 年。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 年。
(清)鄭珍:《巢經巢集》,上海:中華書局,1936 年。
(清)黎庶昌:《古逸叢書》,台北:藝文書局,1965 年。
(清)錢曾藏:《述古堂藏書目》,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85 年。
(清)錢謙益:《絳雲樓書目》,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4 年。
(清)應寶時,(清)俞樾:《上海縣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年。
(清)瞿啟甲:《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書影,附識語一卷》,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
社,2003 年。
(二)近人著述(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藏宋本圖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王 嵐,《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 年。
王 澄,《揚州刻書考》,揚州:廣陵書社,2003 年 8 月。
王伯敏,《中國版畫史略》,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1 年。
王保珍,《中國文學家傳》,台北:里仁書局,1993 年。
王桂平,《家刻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
四川大學古籍所編,《現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成都:巴蜀書社,1990 年。
北京圖書館編,《中國版刻圖錄》,北京:文物出版社,1961 年。
北京大學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年。
朱迎平,《宋代刻書產業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朱漢民,《中國學術史宋元卷》,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
吳哲夫:《書的歷史》,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5 年。
吳松弟,《中國人口史‧遼宋金元時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年。
吳松弟,《南宋人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李 更,《宋代館閣校勘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李春青,《宋學與宋代文學觀念》,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年。
李致忠,《古書版本學概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0 年。
李致忠,《宋版書敘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 年。
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 年。
李瑞良,《中國古代圖書流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李瑞良,《中國出版編年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
李明杰、吳永貴,《中國出版史》,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年。
宋原放,《中國出版史料》,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年。
參考書目
- 3-
余梁戴光.喬曉勤主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圖書館藏集部宋刻本書目》,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年。
佘德余,《浙江文化簡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年。
何忠禮,《科舉與宋代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年。
屈萬里、昌彼得著,潘美月增訂,《圖書版本學要略》,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年。
周膺.趙達雄,《華貴天城-宋版杭州》,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 年。
周寶榮,《宋代出版史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年。
周寶珠、王曾瑜、楊倩描,《北宋史.南宋史》,香港:中華書局,1998 年。
林柏亭主編,《大觀:宋版圖書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 年。
林平,《宋代禁書研究》,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年。
林應麟,《福建書業史》,廈門:鷺江出版社,2004 年。
祝尚書,《宋人別集敘錄》,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
祝尚書,《宋人總集敘錄》,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
祝尚書,《宋代巴蜀文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2005 年。
祝尚書,《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年。
祝尚書,《宋代文學探討集》,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 年。
胡昭曦,《四川書院史》,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年。
姜 鵬,《北宋精筵與宋學的興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
奚椿年,《中國書源流》,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
徐曉望,《福建通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
徐學林,《徽州刻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年。
翁連溪編校,《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北京:線裝書局。2005 年。
高橋弘臣著、林松濤譯,《宋金元貨幣史研究―元朝貨幣政策之形成過程》,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10 年。
孫望、常國武,《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年。
宿白,《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年。
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年。
陳先行,《古籍善本》,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年。
清水茂著、蔡毅譯,《清水茂漢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家圖書館善本志初稿》集部,台北:國家圖書館,1999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典藏《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台北:國立中
央圖書館,1969 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現存宋人著述目略》,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1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83
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沈氏研易樓善本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
- 4 -
參考書目
院,1986 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沈氏研易樓善本圖錄》,台北:國立故
宮博物院,1986 年。
張高評,《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兼論圖書傳播與詩分唐宋》,台北:里仁書
局, 2008 年。
張秀民,《中國印刷史-插圖珍藏增訂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年。
張秀民,《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張紹勛,《中國印刷史話》,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年。
張麗娟,程有慶:《宋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
張麗娟,《宋代經書注疏刊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年。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 年。
戚福康,《中國古代書坊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年。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年。
黃鎮偉,《坊刻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年。
曾棗莊,《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年。
萬 曼,《唐集敘錄》,台北:明文書局,1982 年。
楊 玲,《宋代出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年。
楊渭生,《宋代文化新觀察》,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 年。
楊渭生,《兩宋文化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年。
楊東蓴,《中國學術史講話》,上海:上海書店,1990 年。
楊繩信,《中國版刻綜錄》,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
黎活仁,《宋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 年。
趙榮蔚,《唐五代別集敘錄》,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 年。
趙連穩、朱耀廷,《中國古代的學校、書院及其刻書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
版社,2007 年。
潘美月,《圖書》,台北:幼獅出版社,1986 年。
潘美月.沈津,《中國大陸典籍存藏概況》,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 年。
潘美月,《龍坡書齋雜著:圖書文獻學論文集‧上中下》《古典文獻研究輯刊十
三編》第 6、7、8 冊,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 年。
鄧邦述,《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台北:廣文書局,1967 年。
劉尚恆,《徽州刻書與藏書》,揚州:廣陵書社,2003 年。
劉 琳、沈治宏編著,《現存宋人著述總錄》,成都:巴蜀書社,1995 年。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年。
錢 穆,《中國學術史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 年。
錢存訓,《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
靜嘉堂文庫,《靜嘉堂文庫宋元版圖錄》,東京:靜嘉堂文庫,1992 年。
參考書目
- 5-
謝水順.李珽,《福建古代刻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年。
謝貴安,《宋實錄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
戴南海,《版本學概論》,成都:巴蜀書社,1989 年。
魏隱如,《中國古籍印刷史》,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84 年。
關西文化大學文化交涉學教育研究中心出版博物館編,《印刷出版與知識環流》,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年。
羅錦堂,《歷代圖書板本志要》,台北:國立編譯館,1958 年。
饒宗頤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善本書錄》,香港:龍門書店,1970 年。
嚴紹璗,《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鉤沉》,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6 年。
嚴紹璗,《日藏漢籍善本書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美) 伊莉莎白‧愛森斯坦 ( Elizabeth L.Eisenstein ) 著、何道寬 譯,《作為變革動因的印
刷機:早期近代歐洲的傳播與文化變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美) 麥克魯漢 ( Marshall McLuhan) 著、賴盈滿 譯,《古騰堡星系:活版印刷人的造
成》,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8 年
(法) 侯瑞‧夏提葉 (Roger Chartier ) 著、謝柏暉 譯,《書籍的秩序》,臺北:聯經出版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年。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丁宏宣,〈我國古代刻書出版事業概述〉,《圖書情報論壇》,第 2 期(1995 年),頁73-77。
丁宏宣,〈我國古代書坊刻書史略〉,《貴圖學刊》,第1 期(2002 年),頁34-35。
子立,〈宋代浙江的刻書業〉(上),《古今談》,第 2 期(2004 年),頁 55-60。
子立,〈宋代浙江的刻書業〉(中),《古今談》,第 3 期(2004 年),頁 51-57。
子立:〈宋代浙江的刻書業〉(下),《古今談》,第 4 期(2004 年),頁 41-45。
于兆軍,〈北宋汴梁刻書興盛的原因〉,《圖書情報研究》,第 2 卷,第 4 期(2009年),頁
50-53,頁 20。
王兆鵬,〈宋代詩文別集的編輯與出版-宋代文學的書冊傳播研究之一〉,《華中科技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 期(2004 年)頁 75-84。
王星麟,〈宋代的刻書業〉,《史學月刊》,第 1 期(1986 年),頁 29-32。
王毅,〈宋代出版與宋代文學家庭〉,《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 期(2006年)頁
91-95。
王 河,〈宋代江西刻書地考略〉,《江西社會科學》,第 10 期(1994 年)頁 95-99。
王桂平,〈紙潤墨香話家刻〉,《圖書館雜誌》,第 8 期(2003 年),頁 76-78。
王咨臣,〈江西最大的刻書作坊─滸灣書鋪街〉,《江西圖書館學刊》,第 2 期(1992年),頁
74,頁 81。
參考書目
- 6 -
仇家京,〈兩宋雕版印刷黃金時代中的杭州刻書業研究〉,《杭州研究》,第1 期(2010
年),頁182-185。
尹波、郭齊,〈朱熹文集版本源流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5 卷,第3 期
(2004 年3 月),頁447-453。
方彥壽,〈建陽劉氏刻書考(上)〉,《文獻》,第2 期(1988 年),頁196-228。
方彥壽,〈建陽劉氏刻書考(下)〉,《文獻》,第3 期(1988 年),頁217-229。
方彥壽,〈閩北劉氏等十四位刻書家生平考略〉,《中國刻書史》,第1 期(1991 年),
頁222-230。
方彥壽,〈閩北十八位刻書家生平考略〉,《中國刻書史》,第1 期(1994 年),頁
203-214。
方彥壽,〈宋詩建本之最〉,《南平師專學報》,第18 卷,第3 期(1999 年),頁69-70,
97。
方彥壽,〈宋代建本編輯考述〉,《編輯學刊》,第3 期(2000 年),頁73-76。
方彥壽、林振禮,〈朱子學派與南宋出版〉,《江西社會科學》,第11 期(2002 年),
頁115-119。
方彥壽,〈南宋泉州官私刻書考〉,《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5 卷,第3 期(2007
年5 月),頁17-21。
方彥壽,〈兩宋莆田官私刻書考述〉,《文獻季刊》,第3 期(2008 年7 月),頁18-28。
白貴,〈詩話勃興於宋代的條件與成因〉,《河北學刊》,第23 卷,第3 期(2003
年5 月),頁122-126
朱迎平,〈宋文發展整體觀及南宋散文評價〉,《復旦學報》,第4 期(1998 年),頁
114-117。
朱迎平,〈宋代刻書產業對文學的影響〉,《上海財經大學學報》,第8 卷,第3 期
(2006 年6 月),頁8-15。
朱迎平,〈纂集《文集考》歸議〉,《中國索引》,第2 期(2007 年),頁12-17。
朱迎平,〈宋文文體演變論略〉,《中山大學學報》,第47 卷,第5 期(2007 年),
頁7-12。
朱迎平,〈宋人文集刻印的經濟考察〉,《上海商學院學報》,第11 卷,第5 期(2010
年9 月),頁92-96。
吳哲夫:〈宋版論語筆解(善本書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1 卷第1
期,(1970 年7 月),頁49。
吳哲夫:〈宋版音註河上公老子道德經(善本書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
第1 卷第1 期,(1971 年7 月),頁50-51。
昌彼得:〈宋版四朝名臣言行錄(善本書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1
卷第2 期,(1970 年10 月),頁75-78。(其著《增訂蟫菴羣書題識》一書亦收)
吳哲夫:〈宋版常建詩集(善本書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1 卷第2
期,(1970 年10 月),頁79-80。
吳哲夫:〈宋版龍龕手鑑(善本書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1 卷第3
參考書目
- 7-
期,(1971 年0 月),頁47-49。
吳哲夫:〈宋版心經政經(善本書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1 卷第3
期,(1971 年1 月),頁50-52。
吳哲夫:〈徐庭瑤先生贈書紀略〉,《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1 期, 60
年7 月,頁63-68。
吳哲夫:〈宋版纂圖互注荀子〉,《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2 期,(1971
年10 月),頁80-81。
吳哲夫:〈宋版昌黎先生集〉,《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2 期,(1971
年10 月),頁82-83。
吳哲夫:〈宋版梅亭先生四六標準〉,《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2 期,
(1971 年10 月),頁84-86。
吳哲夫:〈宋版文苑英華辨證〉,《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2 期,(1971
年10 月),頁87-88。
吳哲夫:〈宋版蘇文忠公奏議二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3 期,
(1972 年1 月),頁61-65。
吳哲夫:〈宋版東萊先生標註三國志詳節二十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
第2 卷第3 期,(1972 年1 月),頁66-67。
吳哲夫:〈宋版新編方輿勝覽七十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3
期,(1972 年1 月),頁68-70。
吳哲夫:〈重刊許氏說文解字五音韻譜十二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
2 卷第4 期,(1972 年4 月),頁43-44。
吳哲夫:〈宋版資治通鑑存四頁〉,《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4 期,(1972
年4 月),頁45-46。
吳哲夫:〈國朝諸臣奏議存一四五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4
期,(1972 年4 月),頁47-49。
吳哲夫:〈致堂讀史管見三0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4 期,(1972
年4 月),頁50-52。
吳哲夫:〈孔氏六帖存二十九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4 期,(1972
年4 月),頁53-55。
吳哲夫:〈宋版嚴氏濟生方十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季刊》第2 卷第4 期,(1972
年4 月),頁71-72。
吳哲夫:〈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書簡介〉,《教育與文化》,1974 年8 月,頁30-36。
吳哲夫:〈故宮善本書志〉,《故宮季刊》第10 卷第1 期,1975 年春,頁55-69。
吳哲夫:〈故宮善本書志〉,《故宮季刊》第11 卷第3 期,1976 秋,頁47-74。
吳哲夫:〈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圖書的典藏、維護及宣揚〉,《華學月刊》第62 卷,
(1977 年2 月),頁35-45。
吳哲夫:〈簡談善本書志〉,《圖書與圖書館(文史哲)》第3 卷,(1977 年4 月),
頁17-26。
參考書目
- 8 -
吳哲夫:〈天祿琳琅書目續編著錄之宋版書籍探究〉,《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
11 卷第1 期,(1978 年6 月),頁19-34。
吳哲夫:〈最華麗的圖書:漫談故宮珍藏的佛經〉,《故宮文物月刊》第1 卷第11
期,(1984 年2 月),頁116-126。
吳哲夫:〈故宮珍藏醫藥圖書〉,《故宮文物月刊》第2 卷第6 期,(1984 年4 月),
頁138-144。
吳哲夫:〈如何利用版本學知識以從事古書的編目工作〉,《書目季刊》第18 卷第
4 期,(1985 年3 月),頁87-107。
吳哲夫:〈開創古書中的彩色世界〉,《故宮文物月刊》第3 卷第2 期,(1985 年5
月),頁89-95。
吳哲夫:〈古書之美〉,《故宮文物月刊》第3 卷第5 期,(1985 年8 月),頁11-18。
吳哲夫:〈故宮宋版書之旅〉,《故宮文物月刊》第3 卷第7 期,,(1985 年10 月)
頁82-91。
吳哲夫:〈故宮藏書鳥瞰〉,《故宮文物月刊》第4 卷第7 期,(1986 年10 月),
頁42-51。
吳哲夫:〈古代藏書家的胸襟〉,《故宮文物月刊》第6 卷,第1 期,(1988 年4 月),
頁38-45。
吳哲夫:〈談善本古書〉,《國魂》第513 期,(1988 年7 月),頁70-71。
吳哲夫:〈古書版本的鑑定〉,《國魂》第514 期,(1988 年8 月),頁78-80。
吳哲夫:〈古代的彩色印刷〉,《國魂》第518 期,(1988 年12 月),頁84-86。
吳哲夫:〈楊守敬的海外訪書〉,《國魂》第521 期民國(1989 年3 月),頁80-83。
吳哲夫:〈楊守敬與觀海堂藏書〉,《故宮文物月刊》第520 期,(1989 年4 月),
頁118-123。
吳哲夫:〈唐五代雕版印刷術〉,《國魂》第522 期,(1989 年4 月),頁69-71。
吳哲夫:〈談古書的牌記〉,《故宮文物月刊》第7 卷第3 期,(1989 年6 月),頁
76-81。
吳哲夫:〈祁承㸁澹生堂藏書印章〉,《故宮文物月刊》第7 卷第9 期,民國78 年
12 月,頁28-37。
吳哲夫:〈儒家群經的出版〉,《國魂》第530 期,(1980 年1 月),頁86-88。
吳哲夫:〈稀世珍本宋版周禮疏〉,《故宮學術季刊》第7 卷第12 期,(1980 年3
月),頁90-96。
吳哲夫:〈沈氏研易樓的宋版書藏〉,《故宮文物月刊》第11 卷第4 期,(1993 年
7 月),頁10-17。
吳哲夫:〈宋代坊肆刻書與詩文集傳播的關係〉,《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28 卷
第1 期,(1995 年6 月),頁67-77。
吳哲夫:〈古代藏書家的胸襟〉,《故宮文物月刊》第6 第1 期,(1999 年4 月),
頁38-45。
吳哲夫:〈故宮宋版書藏的傳世意義〉,《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台北:故宮博物
參考書目
- 9-
院,民國2000 年),頁339-362。
吳哲夫:〈從《畫一元龜》談日本古漢籍的收藏〉,《書目季刊》第35 卷第3 期,
(2001 年12 月),頁9-16。
吳哲夫:〈北宋出版文化特色考述〉,《書目季刊》第41 卷第1 期,民國(2007
年6 月),頁11-29。
吳哲夫:〈宋代圖書出版業—品牌與行銷〉,《故宮文物月刊》第296 期,(2007
年11 月),頁78-86。
吳哲夫:〈宋代圖書出版業—市場與版權〉,《故宮文物月刊》第297 期,(2007
年12 月),頁102-109。
吳哲夫,〈北宋出版文化特色考述〉,《書目季刊》,第41 卷,第1 期(2007 年06
月),頁11-29。
吳懌,〈宋代九江刻書簡論〉,《江西圖書館學刊》,第35 卷,第1 期,頁65,頁
77。
吳壁雍,〈從宋本《常建詩集》談臨安御河畔的書商陳起〉,《故宮文物月刊》,第
277 期(2006 年04 月),頁50-56。
吳壁雍、許媛婷,〈故宮善本古籍的典藏特色及其數位化發展概況〉,《大學圖書》,
第10 卷,第2 期(2006 年09 月),頁34-39。
吳艷萍,〈建陽刻書趣聞〉,《管理與財富》,第5 期(2005 年),頁29-31。
吳梁紅,〈宋代眉山雕版印刷概說〉,《文史雜誌》,第1 期(2004 年),頁16-18。
吳晞,〈簡論兩宋刻書業發達的社會原因〉,《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第1 期(1983
年),頁37-38。
吳敏霞、王志平,〈淺談私刻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文博》,第4 期(1989 年),
頁63-64,頁48。
何忠林,〈吳門刻書縱橫談〉,《出版發行研究》,第5 期(1989 年),頁62-65。
李致忠,〈宋代刻書述略(中)〉,《寧夏圖書館通訊》,第1 期(1983 年),頁21-25。
李致忠,〈宋代刻書述略(下)〉,《寧夏圖書館通訊》,第z1 期(1983 年),頁35-39,
頁30。
李致忠,〈論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文獻季刊》,第2 期(2000 年4 月),頁178-199。
李致忠,〈宋刻唐人文集(一)〉,《文獻季刊》,第2 期(2005 年4 月),頁4-14。
李致忠,〈宋刻唐人文集(二)〉,《文獻季刊》,第3 期(2005 年7 月),頁4-13。
李致忠,〈宋刻唐人文集(三)〉,《文獻季刊》,第4 期(2005 年10 月),頁4-12。
李致忠,〈宋刊唐宋人總集〉,《文獻季刊》,第2 期(2006 年4 月),頁3-9。
李致忠,〈北宋版印實錄與文獻記錄〉,《文獻季刊》,第2 期(2007 年4 月),頁
3-22。
李裕民,〈山西刻書年表(宋至明)〉,《晉圖學刊》,第2 期(1986 年),頁92-95。
李明杰,〈宋代國子監的圖書出版發行〉,《出版科學》,第6 期,第15 卷 (2007
年),頁68-71。
李晉林,〈唐宋時期山西刻版印刷史考述〉,《山西師大學報》,第26 卷,第1 期
參考書目
- 10 -
(1999 年1 月),頁54-59。
李艷華,〈淺談坊刻本的文化影響〉,《陰山學刊》,第17 卷,第5 期(2004 年9
月),頁67-70。
李曉花,〈福建古代刻書業繁榮的科技因素〉,《新世紀圖書館》,第2 期(2009 年),
頁100-102。
沈娜,〈古代廣東雕版印刷刻書風格述略〉,《廣東印刷》,第3 期(2006 年3 月),
頁67-68。
尾崎康,〈宋代雕版印刷的發展〉,《故宮學術季刊》,第20 卷,第4 期(2003 年),
頁167-229。
昌彼得,〈琅嬛秘笈歷劫不磨─中央圖書館善本書集藏經緯談〉《國立中央圖書館
館訊》,第15 卷,第2(1993 年),頁21-24。
周彥文,〈宋代坊肆刻書與詩文傳播的關係〉,《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28 卷,
第1 期(1995 年06 月),頁67-77。
林劍華,〈宋代官府對坊肆刻書的管制〉,《閩江學院學報》,第27 卷、第4 期(2006
年08 月),頁38-42。
林拓,〈福建刻書業與區域文化格局關系的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
33 卷、第4 期(2001 年07 月),頁51-56。
林申清,〈宋元兩代建陽余氏刻書述略〉,《圖書與情報》,第1 期(1993 年),頁
74-76。
林振興,〈宋元兩代書院及其刻書研究〉,《問學集》,第3 期(1993 年05 月),頁
93-101。
茆意宏,〈淺談坊刻本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圖書館學研究》,第2 期(1988
年),頁96-100。
胡學彥,〈浙江古代刻書的優良傳統〉,《古今談》,第2 期(2005 年),頁51-54,
頁62。
胡惠芬,〈略論南宋眉山刻本〉,《江蘇圖書館學報》,第3 期(1990 年),頁50-53。
馬劉鳳、張加紅,〈朱熹與刻書〉,《山東圖書館季刊》,第4 期(2005 年),頁8-10,
頁17。
姚廣宜,〈試述以國子監為中心的宋代國家刻書業〉,《河北大學學報》,第2 期(1990
年),頁93-97。
施懿超,〈宋刻宋人四六集考略〉,《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3 期(2005 年
9 月),頁117-120。
徐鴻鈞、唐燮軍,〈略論南宋浙東刻書業的地域特徵及其類型〉,《寧波大學學報》,
第17 卷,第6 期(2004 年11 月),頁59-63。
徐壽芝,〈兩宋朝的圖書編刻與收藏〉,《鹽城師專學院》,第2 期(1999 年),頁
122-126。
徐麗卿,〈宋代閩北文化繁榮原因探析〉,《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
期,第3 卷(2007 年3 月),頁29-31,頁28。
參考書目
- 11-
高文超,〈宋代編輯繁榮的原因〉,《河南大學學報》,第32 卷,第4 期(1992 年
7 月),頁111-114。
孫安邦,〈宋遼金元時期山西的雕版印刷(下)〉,《新聞出版交流》,第3 期(2001
年),頁46-47。
張秀民,〈宋代刻工刊書考〉,《印刷科技》,第10 卷,第4 期(1994 年06 月),頁
76-111。
張 磊,〈官書局刻書考略〉,《圖書館》,第2 期(2001 年),頁76-77。
張壽青,〈略論我國書院藏書與刻書〉,《鄂州大學學報》,第11 卷、第2 期(2004
年04 月),頁90-92。
張麗娟,〈關於北宋「建邑王氏世翰堂」〉,《中國典籍與文化》,第1 期(2005 年),
頁10-13。
張炎憲,〈南北宋文人學者的地理分佈及幾點意見〉,《史繹》,第6 期(1969 年7
月),頁58-63。
崔慕岳、王國強,〈論坊刻的歷史地位和文獻價值〉,《鄭州大學學報》,第6 期(1995
年),頁104-107。
陳相因、劉漢忠,〈廣西刻書考略〉(上),《廣西地方志》,第4 期(2000 年),頁
52-57。
陳相因、劉漢忠,〈廣西刻書考略〉(下),《廣西地方志》,第5 期(2000 年),頁
47-50。
陳方權,〈湖北刻書考略〉(上),《圖書情報論壇》,第1 期(2008 年),頁60-62。
陳方權,〈湖北宋元明清刻書考略〉(下),《圖書情報論壇》,第2 期(2008 年),頁
60-63。
陳春秀,〈略述宋元時期安徽刻書〉,《准北煤師院學報》,第21 卷、第2 期(2000
年05 月),頁143-145。
陳友良,〈略論唐宋元時期閩北山區的開發與發展〉,《南平師專學報》第3 期,
(1996 年),頁34-38,50。
陳豪,〈宋明時期莆田刻書業初探〉,《福建圖書館學刊》,第65 期(1996 年),
頁50-52。
陳奕、王海剛,〈宋代圖書出版體系探析〉,《編輯之友》,第2 期(2008 年),
頁78-80。
陳寧,〈宋代版權保護成因初探〉,《圖書與情報》,第2 期(2007 年),頁120-122。
陳靜,〈淺論宋代出版對宋詩的影響〉,《出版科學》,第2 期,第16 卷(2008 年),
頁85-89。
陳香白,〈古代潮州刻書〉,《廣東圖書館學刊》,第3 期(1984 年),頁35-39,13。
陳香白,〈唐宋元明潮州刻書〉,《嶺南文史》,第2 期(1985 年),頁123-125。
陳香白,〈潮州刻書述評〉,《汕頭大學學報》,第6 卷,第2 期(1990 年),頁15-20。
陳良武,〈朱熹漳州刻書的文獻學追求〉,《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6 卷,
第6 期(2008 年),頁93-95。
參考書目
- 12 -
許道和,〈「麻沙本」的雕版印刷〉,《福建論壇》,第3 期(1983 年),頁98-99。
郭佐唐,〈東陽私刻本幸存書瑣談〉,《浙江師範學院學報》,第1 期(1982 年),頁
63-68。
連鎮標,〈福建官刻考略〉,《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2 期(1990 年),頁133-139。
梁 芳,〈歸議麻沙本〉,《圖書館學刊》,第1 期(2008 年),頁130-132。
梁子涵,〈建安余氏刻書考〉,《福建文獻》,第1 期(1968 年3 月),頁57-73。
莫軍昌,〈談商業對古代圖書出版業的影響〉,《新世紀圖書館》,第1 期(2009 年),
頁96-98。
莊琳芳,〈披沙揀金可得寶─評「麻沙本」〉,《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2 期(2008
年),頁53-55。
陸漢榮、曹曉帆,〈古代書院藏書的重要來源之書院刻書〉,《圖書館建設》,第1
期(1995 年),頁69-70。
曹之,〈家刻初探〉,《山東圖書館季刊》,第1 期(1984 年),頁33-38。
曹之,〈書院刻書漫話〉,《四川圖書館學報》,第2 期(1985 年),頁69-74。
曹之,〈宋代書局考略〉,《河南圖書館學刊》,第3 期(1995 年),頁20-23。
曹之,〈宋代四川刻書知見錄〉,《四川圖書館學報》,第101 期(1998 年),頁71-80。
彭燕,〈宋代紹興雕版印刷考略〉,《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第5 期(2007 年),頁
70-71。
彭清深,〈宋明刻書文化精神之審視〉,《故宮博物院院刊》,第4 期(2001 年),頁
77-83。
曾建華,〈宋代刻書與藏書述略〉,《出版發行研究》,第5 期(1999 年),頁61-64。
曾建華,〈古代書院的藏書與刻書〉,《出版發行研究》,第5 期(2005 年),頁67-70。
黃建國.羅秉利,〈宋代刻書禁例與流傳〉,《圖書館研究與工作》,第1 期(2008
年)頁58-61。
黃豔鳳,〈蘇州藏書家的刻書功績〉,《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8 卷,第3
期(2006 年)頁25-28。
葉樹聲,〈徽州歷代私人刻書概述〉,《徽州師專學報》,第10 卷,第4 期(1996

10 月),頁27-30。
賈秀麗,〈宋元書院刻書與藏書〉,《圖書館論壇》,第2 期(1991 年),頁81-86。
楊晏平,〈宋代的江西刻書〉,《中國刻書藏書史》,第3 期(1996 年),頁174-188。
楊挺,〈語言與文籍的凸顯─宋代立言不朽觀念的革新與文集編刻的繁盛〉,《中
國文學研究》,第1 期(2008 年),頁67-69,頁79。
楊文,〈宋遼金元時期山西的雕版印刷(上)〉,《新聞出版交流》,第2 期(2001
年),頁34-35。
楊榮新,〈唐宋時期四川雕版印刷考述〉,《文博》,第2 期(2003 年),頁65-70,
頁78。
裴成發,〈試論平陽刻書盛極一時的原因〉,《晉圖學刊》,第1 期(1986 年),頁
參考書目
- 13-
12-16。
裴成發,〈杭州刻書在出版史上的地位〉,《晉圖學刊》,第1 期(1987 年),頁61-64。
裴成發,〈宋代私刻評價問題淺析〉,《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2 期(1989 年),頁
39-41。
漆身起、王書紅,〈江西宋元刻書事業初探〉,《江西圖書館學刊》,第1 期(1993
年),頁68-71,頁67。
趙鴻飛,〈傳播學視角下的宋代文學〉,《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第23 卷,第5 期
(2007 年10 月),頁7-10。
齊峰、李晉林,〈山西平水刻書業與中國古代出版〉,《山西大學學報》,第27
卷,第6 期(2004 年11 月),頁38-45。
潘美月,〈中國古代的雕版印刷〉,《孔孟月刊》,第19 卷,第3 期(1980 年11 月),
頁50-56。
潘美月,〈宋代私家藏書之特色〉,《書府》,第3 期(1981 年04 月),頁33-38。
潘美月,〈印刷術的發明〉,《故宮文物月刊》,第1 卷,第6 期(1983 年09 月),
頁85-90。
潘美月,〈宋刻韓柳文集〉,《故宮文物月刊》,第2 卷,第3 期(1984 年06 月),
頁121-124。
潘美月,〈南宋最著名的出版家-談陳起刻書〉,《故宮文物月刊》,第2 卷,第5
期(1984 年08 月),頁113-117。
潘美月,〈宋代四川刊印唐人文集〉,《故宮文物月刊》,第2 卷,第7 期(1984
年10 月),頁108-114。
潘美月,〈談宋刻施顧東坡詩註〉,《故宮文物月刊》,第2 卷,第10 期(1985 年
01 月),頁134-137。
蔣方,〈陸游《渭南文集》的編纂與流傳〉,《古典文學知識》,第2 期(2005 年),
頁60-67。
鄭永曉,〈黃庭堅詩歌在宋代的傳播與刊刻〉,《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26 卷,
第3 期(2006 年5 月),頁59-63。
鄭衡泌,〈麻沙、書坊─中國古代刻書中心〉,《福建地理》,第11 卷,第2 期(1996
年12 月),頁74-77。
魯堯賢,〈宋代文化的繁榮及其原因〉,《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2 期(1994 年),
頁9-15。
劉志盛,〈宋代湖南刻書散記〉,《圖書館》,第3 期(1986 年),頁110-16。
劉莎榮,〈兩宋刻書及其影響〉,《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第23 卷,第6 期(2004
年11 月),頁214-217。
劉國珺,〈「宋本」與「建本」〉,《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 期(1997 年),頁119-121。
劉少泉,〈唐宋蜀刻版本述略〉,《四川大學學報》,第4 期(1989 年),頁104-109。
劉緯毅,〈山西古代刻書考略〉,《山西大學學報》,第2 期(1979 年),頁78-90。
錢萬里、陸漢榮,〈古代蘇州藏書家以抄書、刻書保存流傳典籍的功績〉,《蘇州
- 14 -
參考書目
職業大學學報》,第 15 卷,第 2 期(2004 年 5 月),頁 22-25。
憨齋,〈漫說『麻沙本』與『建本』〉,《閱讀與寫作》,第 12 期(1999 年),頁 23-24。
衡大新、歐明俊,〈陸游家世藏書、刻書與著書〉,《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第 3 期(2006 年),頁 31-34。
盧維春,〈建陽坊肆刻書〉,《福建論壇》,第 3 期(1981 年),頁 69,84。
薛正昌,〈宋夏時期的印刷術〉,《固原師專學報》,第 5 期(1998 年),頁 93-98。
謝 銳、謝彥卯,〈陝西古代刻書事業概述〉,《當代圖書館》,第 4 期(2009 年 12
月)頁 27-29。
魏縣花,〈百泉書院的藏書與刻書〉,《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 23 卷,第 3 期(2004
年),頁 95-96。
羅偉國,〈宋蜀刻唐人集見聞〉,《浙江學刊》,第 3 期(1992 年),頁 115。
蕭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上)〉,《文獻》,第 3 期(1984 年),頁 230-248。
蕭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中)〉,《文獻》,第 4 期(1984 年),頁 195-219。
蕭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下)〉,《文獻》,第 1 期(1985 年),頁 236-250。
蕭東發,〈民間坊刻與我國早期出版印刷業〉,《編輯之友》,第 4 期(1990 年),頁
60-64。
蕭東發,〈坊刻的特點及貢獻〉,《編輯之友》,第 5 期(1990 年),頁 60-64。
蕭東發,〈規模空前的宋代地方政府刻書事業〉,《編輯之友》,第 2 期(1991 年),
頁 71-76。
蕭東發,〈官私兼辦的書院刻書〉,《編輯之友》,第 5 期(1991 年),頁 70-74。
蕭東發,〈私家刻書的源流及特點〉,《編輯之友》,第 6 期(1991 年),頁 63-68。
蕭東發,〈私家刻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貢獻〉,《編輯之友》,第 1 期(1992 年),頁
63-66。
蕭東發,〈中國古代的官府藏書與私家藏書〉,《圖書與資訊學刊》,第 32 期(2000
年 02 月),頁 45-54。
蕭東發,〈中國古代書商與藏書家〉,《圖書與資訊學刊》,第 37 期(2001 年 05 月),
頁 27-36。
譚小濤,〈宋代圖書出版事業述略〉,《文史雜誌》,第 1 期(1987 年),頁 28-29。
顧美華,〈宋蜀刻本唐人集述評〉,《東南文化》,第 3 期(1994 年),頁 113-123。
三、論文集、研討會論文
吳哲夫:〈海外中國古代書蹟之探尋〉,《第一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學會議
論文集》,1988 年 9 月,頁 48-57。
潘美月,〈宋蜀刻唐人文集考〉,《屈萬里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事
業公司,1978 年,頁 455-473。
潘美月,〈宋代四川印刷的特色〉,《第五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議》,1988 年 8
月), U.C.,San,Diego,U.S.A.。
參考書目
- 15-
潘美月,〈兩宋四川刻本的校勘價值〉,《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研討
會》,2001年 8 月,臺灣大學。
潘美月,〈臺灣收藏蜀刻本述略〉,《宋元善本圖書學術研討會》,2001 年 12
月,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潘美月,〈宋刻唐人文集的流傳及其價值〉,《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會
論文集》,台北:國家圖書館,2006 年 12 月,頁 177-204。
張秀民,〈南宋(1127-1279)刻書地域考〉,《張秀民印刷史論文集》,北京:印刷
工業出版社,1988 年 11 月,頁 85-112。
方彥壽,〈建陽刻書及其對武夷文化的傳播〉,《武夷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武夷文化研究》,2002 年 8 月,頁 270-288。
方彥壽,〈朱子學與閩北書院考述〉,《武夷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夷文
化研究》,2002 年 8 月,頁 190-208。
四、學位論文:(依年代先後排序)
黃明哲,《宋代福建書坊及私家刻書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碩
士論文,潘美月先生指導,1993 年。
黃韻靜,《南宋出版家陳起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美月先生指導,1993 年。
蔡惠如,《宋代杭州地區圖書出版事業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研
究所碩士論文,潘美月先生指導,1998 年。
許媛婷,《明代藏書文化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吳哲夫先生指導,2003 年。
楊玲,《宋刻研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戴南海先生指導,2003 年。
季品鋒,《印刷術與詞體演進關系初探》,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楊海明先
生指導,2003 年。
李艷華,《歷史文化視野中的福建坊刻本》,福建: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吳
在慶先生指導,2005 年。
于兆軍,《北宋汴梁刻書及其歷史貢獻》,河南:河南大學碩士論文,李景文先
生指導,2008 年。
陳怡薇,《臺灣公藏宋版書調查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
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吳哲夫先生指導,2008 年。
黃千修,《宋代四川出版事業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
所碩士論文,吳哲夫先生指導,2009 年。
方麗娟,《元代出版事業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吳哲
夫先生指導,2009 年。
陳信如,《宋代儒家經籍出版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吳哲夫先生指導,2009 年。
- 16 -
參考書目
許晋豪,《中國古代出版廣告內涵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
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哲夫先生先生指導,2010 年。
田建平,《宋代書籍出版史研究》,大陸:河北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汪聖
鐸、江錫東先生指導,2012 年。
黃怡婷,《宋代刊刻集部典籍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潘美月先生指導,2013 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