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歐洲到臺灣:道明會玫瑰省臺灣傳教研究
作者:楊嘉欽
作者(外文):Chia-ChinYang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陳梅卿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天主教道明會玫瑰省宗教統制CatholicismDominicanHoly Rosary ProvinceReligious Contr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6
修會是天主教會中的特殊團體,基督教學者特爾慈將修會視為教會內的小派,由於教會組織的發展是教會世俗化的呈現,而修會則是訴諸回到純粹的宗教生活,與世俗化的教會組織處於對立的地位,惟其仍願意接受教會體制、教義與領導,由於修會訴求度純粹的宗教生活,各修會發展特有的修道與生活方式,也進而帶領教會內部的革新,十三世紀成立的道明會就有如此的特色。
本文以道明會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乃因該修會自十六世紀隨著西班牙的海外擴張,前往墨西哥、菲律賓傳教,並成立專責中日兩地傳教的玫瑰省。十七世紀西班牙曾短暫占領台灣北部作為前往中國、日本貿易與傳教的前進基地。因此本文敘述道明會由歐洲前往中南美洲、菲律賓、中國福建、十七世紀臺灣北部的傳教歷程,並討論其傳教方式及所遭遇的困難。
十九世紀道明會玫瑰省正式在臺灣奠定基礎後,隨著臺灣政權的轉變,道明會士在臺灣的傳教也有不同的變化。文中敘述道明會玫瑰省在臺灣由清朝時期仇外仇教氣氛的奠基,經歷日治時期穩健進步到戰後1950~60年代諸修會共同傳教突飛猛進的傳教發展。其中並討論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對天主教之態度與戰時體制下如何控制天主教,要求其協力日本政府的對外侵略。最後則討論道明會玫瑰省在臺灣的現況與困境。
道明會玫瑰省在臺灣的傳教,可以視為墨西哥、菲律賓、中國三地傳教的結合體,其中以菲律賓傳教模式的複製最為明顯,表現在傳教對象、傳教方式、本土傳教人員的培育、禮儀問題、天主教聚落、教育與社會救護事業等方面。因菲律賓華人與臺灣漢人皆屬移民,雖臺灣當時已步入定居社會,但傳統束縛仍弱,傳教發展較不似中國福建的情況;另臺灣也有平埔族、高山族等原住民,道明會士的傳教方式亦是複製自對菲律賓土著的傳教。
道明會玫瑰省與政治總是保持距離,無太頻繁的接觸或抵抗,也將臺灣視為前往中國傳教的前哨。今日道明會玫瑰省已非臺灣唯一修會,也面臨臺灣信徒成長停滯及神職人員缺乏的困境,他們仍努力地在臺灣持續他們的使命。
Order is a unique group of the Catholic Church, a Christian scholar, Ernst Troeltsch, has regarded it as a small clique of the church.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urch organization is an appearance of church secularization, but the Order appeals to return to the pure religious life which is in opposing position to the church organizations of secularization; however, the Order is still willing to accept the system, doctrines and leadership of church. Due to the church appeals to have a pure religious life, each Order has developed its unique religious doctrine and lifestyle, and further leads to internal reforms for the church. For example, the Dominican, established in the 13th century, has such unique feature.
This study adopts the Dominica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due to its missionary works to Mexico and Philippines along with Spain’s overseas expansion in 16th Century, as well as established the Holy Rosary Province, which was specifically responsible for handling missionary works i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17th Century, Spain once occupied northern Taiwan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s the stepping base of making trades and missionary works in China and Japan. Therefore,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ominican’s missionary history from Europe to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Philippines, Fujian Province in China, northern Taiwan in the 17th Century, and also discusses about their missionary methods and difficulties they encountered.
In the 19th Century, after the Holy Rosary Province of Dominican had formally founded in Taiwan, and the later regime change, there’re different changes in Dominicans’ missionary methods in Taiwan.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missionary development of the Holy Rosary Province of Dominican in Taiwan from the current atmosphere of xenophobia and anti-Christianity during Ching Dynasty, the stable development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from the collaboration of several Orders during 1950s~60s postwar time. Among which, it discusses that,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Japan Government’s attitude towards Catholicism and how did they control Catholicism during the wartime, and requires its assistance in Japan Government’s outside invasion. In conclusion, it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ifficulty of the Holy Rosary Province of Dominican in Taiwan.
Missionary works of the Holy Rosary Province of Dominican made in Taiwan tha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ombination of missionary works in Mexico, Philippines and China; among which, the duplication of missionary works in Philippines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where presented by the missionary objects, missionary works, cultivation of local missionaries, ritual issues, Catholicism clusters, education and social caring industries. Since the Chinese in Philippines and the Han people in Taiwan are immigrants, although Taiwan has become a sedentary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constraints are still weak, thus the missionary development is not similar to the one in Fujian Province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re’re also some indigenous people in Taiwan, such as Pingpu tribe and Gaoshan tribe, etc., and the Dominicans’ missionary method has also duplicated from the works to the native people in the Philippines.
Usually, the Holy Rosary Province of Dominican is kept away from the politics, and there is no frequent contact or resistance between them, thus it regards Taiwan as an outpost to do missionary works in China. Currently, the Holy Rosary Province of Dominican is not the only Order in Taiwan, and also encounters difficulties in the ceasing growth of followers and the lack of ministers in Taiwan; however, they still try very hardly to continue with their mission in Taiwan.
(一)史料
1、外文史料:
“Bishop Salazar’s Report to the King in Alfonso Felix, Jr. ed.,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1570~1770,Vol.1.
Father Juan Cobo’s Account in Alfonso Felix, Jr. ed.,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1570~1770,Vol.1.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3(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4(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6(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12(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20(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22(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30(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31(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32(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 H. Blair & J. A. Roberston 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40(Cleveland Ohio:A. H. Clark,1903-1906).
Eladio Neira OP, Hilario Ocio OP.ed., Misioneros Dominicos en el extremo oriente(1587~1940)(Manila, 2000)
Fr. Pablo Fernandez ed., Felix B. Bautista translated, One Hundred years of Dominican Apostolate in Formosa(1859~1958)(Taipei:SMC.,1994)
Josè E. Borao ed., Spaniards in Taiwan(Taipei:SMC, 2001)
Josè Marìa Alvarez, Formosa, Geogràfica e Històricamente Considerada,Tomo II(Barcelona:Luis Gili,1930).
Jose Maria Gonzalez ed., Historia de las Misiones Dominicanas de China,1632~1954 & Bibligrafias(Madrid:Ediciones Stvdivm,1955-1966).
Joseph Beal Steere, Paul Jen-Kuei Li(李壬癸)ed., 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福爾摩莎及其住民,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2年11月初版)。

2、日文史料:
〈外國人カ法人ヲ組織シ得ルヤ否ヤニ關スル回答(英國領事宛)〉,《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7334冊1號,1926年1月1日。
〈外國人ノ士地取得ニ關スル件及土地貸借ニ關スル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75冊15號,1900年1月31日。
〈外国人ノ入国、滞在及退去ニ関スルノ件〉,《臺灣總督府府報》第3566號,1939年4月28日。
〈外国人ノ入国、滞在及退去ニ関スルノ件〉,《臺灣總督府府報》第4271號,1941年8月21日。
〈本島西班牙傳教師ノ享有權ニ關シ拓殖務次官(北垣國道)ニ回答并地方廳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32冊34號,1897年7月22日。
〈在留外國人カ總督ノ發佈スル諸規則遵奉スルニ付テ在本邦西班牙公使ヨリ照會ニ關スル件(元臺南廳)〉,《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9772冊21號,1897年7月1日。
〈西班牙國宣教師外四人本島內地旅行免狀下付ニ關スル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89冊,文號16,1896年10月3日。
〈西班牙國傳教者本島內ニ於テ享有スル權利ニ關シ(拓殖務次官北垣國道)ヘ回答〉,《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31冊5號,1897年4月1日。
〈私立靜修女學校規則中改正認可(靜修女學校長)〉,《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6706冊36號,1919年1月1日。
〈私立靜修女學校設立認可(ケレメンテ、フヱルナンデ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517冊3號,1916年12月1日。
〈宗教團體法〉,《臺灣總督府府報》第3567號,1939年4月29日。
〈明治四十三年法律第五十一號改正法律案ニ關スル件(拓殖局長)〉,《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7311冊1號,1925年1月1日。
〈林振芳外二名〔張德潤、呂汝玉〕及潘文杰外三名敘勳ノ儀稟申並黃成章以下十三名勳章及附屬品送付ニ依リ傳達ノ件(總理大臣外數ヶ所)〉,《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21冊7號,明治30年12月27日。
〈法人ノ設立及監督ニ關スル府令發佈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871冊1號,1903年03月05日。
〈法律第五十一號〉,《臺灣總督府府報》第2937號,1910年4月19日,頁77。
〈財團法人設立不許可ノ件(西班牙國臣民マスエルプラ-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644冊61號,明治43年9月27日。
〈財團法人臺灣教區天主公教會設立認可(ケレメンテフエルナンデ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498冊1號,1916年1月1日。
〈彙報/學事〉,《臺灣總督府府報》2799號,大正十一年11月11日。
大國督《台湾カトリック小史》(東京:杉田書店,昭和16年(1941))。
小野豐明、寺田勇文 編集《比島宗教班關係史料集》(東京:龍溪書舍,1999年)。
台湾総督府警務局編《台湾総督府警察沿革誌(二)—領台以後の治安状況》(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6月二刷)。
永岡正己 總合監修《植民地社會事業關係資料集(臺灣編)》44(東京:近現代資料刊行會,2001年6月)。
城 數馬《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22年)詳解》(東京:信山社,平成15年(2003)8月復刻版1刷)。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一卷下(東京: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1年3月)。

3、中文史料:
〈1868.7.24總署行閩浙總督文〉,中研院近史所編《教務教案檔》第二輯,967號(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74年8月),頁1276下。
〈1869.3.5總署收閩浙總督英桂文〉,中研院近史所編《教務教案檔》第二輯,1023號(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74年8月),頁1373上。
〈1887.8.20總署收臺灣巡撫劉銘傳文〉,中研院近史所編《教務教案檔》第五輯,2123號(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77年10月),頁2081。
〈1887.10.17總署收臺灣巡撫劉銘傳文〉,中研院近史所編《教務教案檔》第五輯,2125號(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77年10月),頁2092下。
〈著兩廣總督耆英如法使堅持不移可相機辦理弛禁天主教事密諭〉,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初二日(1844年11月11日),朱金甫主編《清末教案》第一冊,頁7。
〈著兩廣總督耆英等將康熙年間舊建天主堂勘明給還該初奉教之人事上諭〉,道光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1846年2月20日),朱金甫主編《清末教案》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6月),頁14。
《臺灣省通志 卷二 人民志 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71年)。
中國主教團秘書處編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臺北:中國主教團秘書處,1996年10月6版)。
方真真譯註《臺灣西班牙貿易史料(1664-1684)》(臺北:稻鄉,2006年2月)。
方真真譯註《華人與呂宋貿易(1657-1687):史料分析與譯註》(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必麒麟著,吳明遠譯《老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研究叢刊第60種,1958年)。
李毓中主編、譯註《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I》(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
倪贊元 纂輯《雲林縣采訪冊》光緒二十年(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3年6月)。
唐贊袞 撰《臺陽見聞錄》光緒十七年(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6年9月)。
涂敏正〈涂敏正神父日記〉,古偉瀛編《臺灣天主教史料彙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年12月初版)。
荷西・馬利亞・阿瓦列斯(José María Alvarez)著,李毓中、吳孟真譯著《西班牙在臺灣(1626~1642)》(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年)

(二)專書
1、外文部分:
Alfonso Felix, Jr. ed.,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1570~1770(Manila ; New York : Solidaridad Publishing House, 1966-69)
Antonio Pigafetta, Theodore J.Cachey Jr. ed., The First Voyage around the World, 1519-1522—An Account of Magellan’s Expedition(Toronto Buffalo Lond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7).
C. F. Zaid, Philippine Political and Culture History Vol.1(Manlia : Philippine Education Company,1957).
Diego Aduarte, Historia de la Provincia del Santo Rosario de la Orden de Predicadores en Philippinas,Iapon y China, (Madrid:Departamento de Misionologia Espanola, 1962).
Edgar Wickberg, The Chinese in Philippine Life,1850-1898(Michigan:A Bell & Howell Company,1996).
Eugenio Menegon Ancestors, virgins, and friars: Christianity as a local relig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for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2009).
Fidel Villarroel OP. ed.,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1611~2011(Manila: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 Pub. House,2012.).
Gerald H. Anderson ed., Studies in Philippine Church History(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9).
J. S. Cummins ed., A Question of Rites:Friar Domingo Navarrete and the Jesuit in China(England:Scolar Press, 1993)
J. S. Cummins ed., Jesuit and Friar in the Spanish Expansion to the East(London:Variorum Reprints, 1986).
John Mcmanners ed. 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ristiani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Thomas C. McGonigle, The Dominican Tradition(Collegeville, Minn.:Liturgical Press,2006).

2、日文部分:
山本禮子《植民地台湾の高等女学校研究》(東京:多賀出版,1999年2月一版1刷)。
池端雪浦《フィリピン革命とカトリズム》(東京:勁草書房,1987年10月一版)。
池端雪浦 編《日本占領下のフイリピン》(東京:岩波書店,1999年9月初版2刷)。
竹中信子《植民地台湾の日本女性生活史2 大正篇》(東京:田畑書店,1996年10月初版一刷)。
西山俊彥《カトリック教会の戦争責任》(東京:サンパウロ,2003年11月初版2刷)。
村上重良《天皇制国家と宗教》(東京:講談社,2007年8月一刷)。
岡本哲男《聖ドミニコ修道会ロザリオの聖母管区四百年史,1587-1987》(日本松山:聖ドミニコ修道会ロザリオの聖母管区日本地区,1987)。
高木一雄《日本•ヴァチカン外交史》(東京:聖母の騎士社,1984年)
高木一雄《大正 昭和カトリック教会史》(東京:聖母の騎士社,1985年)
高木一雄《明治カトリック教会史研究》(東京:キリシタン文化硏究会,1978-1980)
乗 浩子《宗教と政治変動—ラテンアメリカのカトック教会を中心に》(東京:有信堂,1998年11月)。

3、中文部分:
Bede Jarrett O.P.著,劉河北譯《聖道明傳》(高雄:多明我,2007年5月再版)。
丁立偉 等著《活力教會—天主教在臺灣原住民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臺北:光啟文化,2005年1月初版)。
山樂曼(Miguel Angel Sanroman)著《美麗島•主的莊田:臺灣天主教會歷史1859~1950》(臺南:聞道,2013年4月)。
王任光《西洋中古史》(臺北:國立編譯館,1992年8月修訂版)。
王亞平《修道院的變遷》(北京:東方,1998年6月一版)。
王亞平《基督教的神秘主義》(北京:東方,2001年10月)。
尼古拉斯•塔林主編,賀盛達等譯《劍橋東南亞史I》(雲南:雲南人民,2003年1月)。
任先民 攝影《屏東縣排灣族民族誌影像圖錄》(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12年9月)。
江傳德《天主教在臺灣》(臺南:聞道,2008年4月初版)。new window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1860-1874)》(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95年2月三版)。
李天綱《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上海:上海古籍,1998年12月)。
貝根頓著,傅文輝譯《聖道明精神的復興》(高雄:多明我,2005年12月再版)。
依曼˙杜菲著,王憲群譯《聖人與罪人—教宗的故事》(臺北:新新聞文化,2000年6月)。
卓新平《當代亞非拉美神學》(上海:上海三聯,2007年1月)。
林淑理《傳道員的故事:中國大陸及臺灣》(臺北:光啟文化,2007年9月)。
施雪琴《菲律賓天主教研究:天主教在菲律賓的殖民擴張與文化調適(1565-1898)》(廈門:廈門大學,2007年6月)。
柯毅霖(Gianni Criveller)著,王志成等譯《晚明基督論》(四川:四川人民,1999年7月)。
郝名瑋等箸《拉丁美洲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5月一刷二印)。
崔維孝《明清之際西班牙方濟會在華傳教研究(1579-1732)》(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月)。
張先清《官府、宗族與天主教—17~19世紀福安鄉村教會的歷史敘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5月)。
張春申《教會與修會》(台中:光啟,1980年7月)。
張綏《中世紀基督教會史》(臺北:淑馨,1993年2月初版)。
張鎧《中國與西班牙關係史》(鄭州:大象,2003年2月1版)。
盛清沂《臺灣史》(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4年一版四刷)。
許列民《沙漠教父的苦修主義—基督教隱修制度起源研究》(上海:上海人民,2009年12月1版)
陳支平等著《基督教與福建民間社會》(廈門:廈門大學,1992年9月初版)。
陳其南《家族與社會》(臺北:聯經,1995年3月初版三刷)。
陳玲蓉《日治時期神道統治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1992年4月一版一刷)。
陳嘉陸譯《天主教來臺傳教壹百週年簡史》(高雄:天主教高雄教區,1959)。
陳銀崑《清季民教衝突的量化分析(1860-1899)》(臺北:臺灣商務,1991年9月初版)。
陶飛亞《邊緣的歷史—基督教與近代中國》(上海:上海古籍,2005年)。
閔明我著,何高濟、吳翊楣譯《上地許給的土地—閔明我行紀和禮儀之爭》(鄭州:大象,2009年3月一版1刷)。
馮作民編《西洋全史(九)歐洲擴張史》(臺北:燕京文化,1975年8月)。
黃子寧《天主教在屏東萬金的生根發展(1861~1962)》(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6年)。
黃昭堂《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1995年修訂版二刷)。new window
黃智偉《省道台一線的故事》(臺北:如果,2011年8月初版)。
黃德寬譯《天主教在臺開教記—道明會士的百年耕耘》(臺北:光啟,1991年)
雷那神父等英譯,張志峰中譯《道明會初期文獻》(高雄:多明我,2006年9月再版)。
趙慶源編著《中國天主教教區劃分及其首長接替年表》(臺南:聞道,1980年9月)。
劉友古《伊拉斯謨與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2009年12月)。
劉文龍《墨西哥:文化碰撞的悲喜劇》(臺北:淑馨,1992年2月初版)。
劉國鵬《剛恆毅與中國天主教的本地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1年1月),頁90。
劉嘉祥 編著《剛恆毅樞機回憶錄》(臺北:天主教主徒會,1992年)。
蔡蔚群《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臺北:博揚文化,2000年9月)。
鄭天祥主編《羅文藻史集》(高雄:高雄教區主教公署,1973年1月)。
鄭連明 主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1984年)。
穆啟蒙編著,侯景文譯《天主教史》卷三(台中:光啟,1981年3月三版)。
鮑曉鷗(Jose Eugenio Borao Mateo)著,Nakao Eki譯《西班牙人的臺灣體驗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臺北:南天,2008年)。
羅光主編《天主教在華傳教史集》(台中:光啟、臺南:徵祥、香港:真理學會聯合出版,1967年)。
藤井志津枝《理蕃》(臺北:文英堂,1997年5月)。
顧安基著,孫純彥譯《天主教修會重整史》(臺南:聞道,2007年5月初版)。
顧保鵠主編《臺灣天主教修會簡介》(台中:光啟,1968年7月初版)。

(三)期刊論文
1、外文部分:
Alberto Santamaria, OP.The Chinese Parian(El Parian de los Sangleyes) in Alfonso Felix, Jr. ed.,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1570~1770,Vol.1.
Gayo Aragon, “The Controversy over Justification of Spanish Rule in the Philippines,in Gerald H. Anderson ed., Studies in Philippine Church History(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9).
George H. Minamiki, SJ. “The Yasukuni Shrine Incident and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The Catholic Historical Review, Vol.66, No.2, 1980.4, p.220.
J. S. Cummins “Two Missionary Methods in China : Mendicants and Jesuits in J. S. Cummins ed., Jesuit and Friar in the Spanish Expansion to the East.
John Leddy Phelan “Prebaptismal Instruction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Baptism in the Philippines during the Sixteenth Century in Gerald H. Anderson ed., Studies in Philippine Church History,.
Milagros C. Guerrero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1570-1770 in Alfonso Felix, Jr. ed.,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1570~1770,Vol.1.
Nicholas P. Cushner, “Labor in the Colonial Philippines,in J. S. Cummins, Jesuit and Friar in the Spanish Expansion to the East(Hampshire :Variorum, 1986).
Official interdiocesan organ ed., Boletin Eclesiastico de Filipinas, vol.39 No.435,(Manila: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1965.1-2).

2、日文部分:
高木一雄〈外国人居留地とキリスト教—東京居留地とカトリック教会〉,《聖母の騎士誌》月刊(東京:聖母の騎士社,2002年1月)。
寺田勇文〈宗教宣撫政策とキリスト教会〉,池端雪浦 編《日本占領下のフイリピン》(東京:岩波書店,1999年9月初版2刷)。
陳梅卿〈代打者—臺灣神父 涂敏正〉,《史苑》第63卷第2號(東京:立教大學史學會,2003年3月)。
片岡瑠美子〈駐日教皇使節ビオンディ大司教の長崎教区訪問の報告〉《純心人文研究》第13號(長崎:長崎純心天主教大學,2007年3月)。

3、中文部分:
〈道明會在中國傳教史〉,羅光主編《天主教在華傳教史集》(台中:光啟、臺南:徵祥、香港:真理學會聯合出版,1967年)。
中村孝志,賴永祥譯〈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臺灣的佈教〉,中村孝志《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 下卷—社會、文化》(臺北:稻鄉,2002年4月)。new window
古偉瀛〈十九世紀臺灣天主教(1859~1895)—策略與發展〉,《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報》22期(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系,1998年12月)。
古偉瀛〈從修會到教會—里脇淺次郎與臺灣天主教〉,古偉瀛《臺灣天主教史研究論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8年4月初版)。
古偉瀛〈臺灣天主教史上的里脇淺次郎與凃敏正〉,古偉瀛《臺灣天主教史研究論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8年4月初版)。
古偉瀛〈臺灣天主教最早的正式教育機構—靜修女中〉《臺灣天主教史研究論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8年4月初版)。
古偉瀛〈乙未之際的臺灣天主教_以傳教員張德潤為中心〉《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四十期(臺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2011年6月)。new window
古偉瀛〈從調適模式到衝突模式—明末及清末兩階段的傳教比較〉,收錄於古偉瀛、趙曉陽主編《基督宗教與近代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1年12月)。
任先民〈屏東縣泰武鄉排灣族的食、衣與生命禮俗〉,《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20期(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7年10月)。
李毓中〈西班牙印度總檔案館所藏臺灣史料目錄—附道明會在臺傳教史書目〉,《臺灣風物》48卷1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8年3月)。new window
林鼎盛〈儀式與意義:以臺灣天主教羅厝堂區為例〉(臺北:臺灣大學人類所碩論,2003年1月)。
施麗蘭〈涂敏正神父與里脇淺次郎教區長〉,《鐸聲》362期,1997年1月。
范心怡〈天主教在山城埔里的發展〉(南投:暨南大學歷史所碩論,2010年1月)。
張欣儀〈天主教會與地方社群之關係—以桃園地區為例〉(新竹:清華大學歷史所碩論,2003年7月)。
許嘉明〈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6期(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75年)。
陳方中〈道明會與巴黎外方傳教會傳教方式與成果的比較研究(1859~1870)〉,輔仁大學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慶祝輔仁大學創校七十週年臺灣天主教開教一百四十年學術研討會》(臺北:輔仁大學,1999年11月)。
陳怡君〈宗敎經驗的召喚與祖先記憶的重塑:屏東萬金天主敎徒的記憶、儀式與認同〉(臺北:臺灣大學人類所博論,2011年6月)。new window
陳淑慈〈萬金聚落空間之研究—以萬金天主教教會史料為基礎〉(高雄:樹德科大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論,2002年6月。)
陳滿雄〈天主教道明會德鐸省在屏東平原傳教歷程之研究:自1950年代以來〉(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所碩論,2012年2月)。
陳聰銘〈1930年代羅馬教廷結束「禮儀之爭」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0期(南港:中研院近史所,2010年12月)。new window
黃志弘〈天主教在臺擴展及其區域特性之研究〉(臺中: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學教育所碩論,2006年6月)。
楊惠娥〈天主教在臺灣中部之傳教—以羅厝教會為例〉(臺南:成功大學歷史所碩論,2003年6月)。
楊嘉欽〈高雄前金的天主教聚落〉(臺南:成功大學歷史所碩論,1998年6月)。
楊嘉欽〈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對天主教之政策與態度〉,《第五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11月)。
楊嘉欽〈道明會玫瑰省戴剛德神父在臺傳教紀略〉(上),《高雄文獻》第2卷第2期(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2年6月)。new window
楊嘉欽〈道明會玫瑰省戴剛德神父在臺傳教紀略〉(下),《高雄文獻》第2卷第3期(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2年9月)。new window
賈天佑〈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羅光主編《天主教在華傳教史集》(台中:光啟、臺南:徵祥、香港:真理學會聯合出版,1967年)。
趙啟峰〈族群、宗教與認同—西班牙殖民時代菲律賓華人社會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歷史所博論,2011年6月)。new window
趙殿紅〈西班牙多明我會士閔明我在華活動述論〉《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卷5期(廣州:暨南大學,2009年9月)。
劉益誠〈萬金、赤山地區天主教眾日常生活研究〉(臺南:臺南師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論,2002年6月)。
潘永達〈道明會的宣道靈修—默觀所得與人分享〉《神學論集》157期(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2008年10月)。
潘貝頎〈高母羨和玫瑰省道明會傳教方法研探〉,輔仁大學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慶祝輔仁大學創校七十週年臺灣天主教開教一百四十年學術研討會》,頁32。
蔡錦堂〈日治時期之臺灣宗教政策〉《臺灣風物》42卷4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new window
鮑曉鷗(Jose Eugenio Borao Mateo) “The Catholic Dominican Missionaries in Taiwan, 1626-1642,林治平主編《臺灣基督教史—史料與研究回顧論文集》(臺北:宇宙光雜誌社,1998年6月初版)。
戴炎輝〈赤山地方的平埔族〉,戴炎輝《清代臺灣的鄉治》(臺北:聯經,1992年)。
戴剛德(Constantino Montero,OP.)〈十九世紀道明會臺灣北部開教史〉,輔仁大學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慶祝輔仁大學創校七十週年臺灣天主教開教一百四十年學術研討會》(臺北:輔仁大學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1999年11月)。
檜山幸夫〈戰前日本統治臺灣權力構造〉,《臺灣總督府檔案之認識與利用入門》(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2年12月)。
簡炯仁〈屏東縣萬巒鄉赤山、萬金庄的平埔族與天主教道明會〉,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臺灣開發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1997年12月)。new window
羅漁〈天主教傳入臺灣的歷程〉,淡江大學歷史系《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社會、經濟與墾拓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系,1995年5月)。

(四)報紙、網站資料
1、報紙、雜誌:
(道明會來港一百五十周年 修會談會方與香港發展),《公教報》2011年10月30日,15版專頁。
〈『軍教精神に背く』と配属将校引き揚げ決意 上智大學外二校に対して 軍部憤激、文部省狼狽〉,《讀賣新聞》昭和七年10月14日朝刊7頁。
〈天主公敎會から分離外人校長は勇退 國民精神の養成上 小宮元之助氏校長に就任〉,《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一年(1936)8月22日,二版。
〈靜修女學校成る〉,《臺灣日日新報》大正五年12月22日七版。
尾崎秀真〈臺灣新聞界の囘顧〉,《臺灣時報》昭和14年(1939)2月號。
李伯鐸〈臺灣與福安開教之比較(六)〉,《善導週刊》2005年7月3日8版(高雄:善導週刊社)。

2、網站資料:
〈長崎教區下五島地區年表—早坂司教時代を中心に:1929~1939〉:http://frsimoguchi.web.fc2.com/hama/nenpyo3.html,2012年8月2日。
Fr. Neira, Eladio OP 〈道明會在中國〉(1800-1900):http://www.catholic.org.tw/dominicanfamily/ china_history_3.htm,2011年11月10日)。
西山俊彥〈神社參拜と宗教行為の規定の恣意性—「信教の自由」原理の確立と「カトリック教会の戦争責任」に関連して〉):http://peace-appeal.fr.peter.t.nishiyama.catholic.ne.jp/senseki-index.htm,2007年12月30日。
原誠〈日本軍政下のインドネシアのカトリック教会—フロレス島を中心に—〉:http://theology.doshisha.ac.jp:8008/mhara/hara.nsf/504ca249c786e20f85256284006da7ab/0bf5b272dd286f7749256546003eed72?OpenDocument,2005年6月28日
雲林縣大埤鄉公所網頁「觀光遊憩—豐岡村玫瑰天主堂」:http://www.tapi.gov.tw/tour/index-1.php?m=14&m1=7&m2=32&id=26,2011年12月1日。
維基百科〈上智大生靖国神社参拝拒否事件〉:http://ja.wikipedia.org/wiki/%E4%B8%8A%E6%99%BA%E5%A4%A7%E7%94%9F%E9%9D%96%E5%9B%BD%E7%A5%9E%E7%A4%BE%E5%8F%82%E6%8B%9D%E6%8B%92%E5%90%A6%E4%BA%8B%E4%BB%B6,2012年7月29日。
維基百科〈早坂久之助〉: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7%A9%E5%9D%82%E4%B9%85%E4%B9%8B%E5%8A%A9,2012年9月24日。

(五)天主教會相關紀念冊、文章、領洗簿
中華聖母總會區編《天主教道明會中華聖母總會區紀念冊》(高雄:中華聖母總會區,1982年)。
天主教臺南教區金慶委員會《天主教在臺南—臺南教區成立五十週年紀念1961~2011》(臺南:聞道,2012年7月)。
天主教男女各修會《阮的腳步阮的情》(臺北:臺灣天主教修會會士協會,2009年7月)。
《天主教高雄鼓山露德聖母堂一三○週年慶特刊》(高雄:鼓山露德聖母堂,1993年2月)。
道明中學四十週年校慶專輯編輯委員會《天主教道明中學四十週年校慶專輯》(高雄:天主教道明中學,1998年3月)
李良 編纂《高雄教區十五年史(1961~1975)》(高雄:高雄教區主教公署,1977年4月)。
李幸珠 編著《天主的忠僕:李步壘》(高雄:李步壘子嗣宗親會自印,2008年5月再版)
杜勇雄 編《高雄教區山地開教四十五週年特刊》(高雄:天主教高雄教區,1993年12月)。
高雄玫瑰天主堂《高雄主教座堂開教一百三十五週年紀念特刊》(高雄:玫瑰天主堂,1994年)。
高雄玫瑰天主堂所藏《領洗冊》第一冊。
慈親樓《天主教慈親樓建立十周年紀念(1983~1993)》(高雄:多明我出版社,1993年六月)。
聖功修女會《聖功修女會在臺灣成長史1948~1988》(臺南:聖功修女會,2008年4月)。
葉耀明 編《天主教道明會中華聖母總會趨成立十周年紀念冊》(高雄:中華道明會,1988年)。
黃慧娟編著《尋根、感恩、傳承—信仰傳承150週年紀念》(高雄:編者自印,2010年12月)。

(六)訪談紀錄
〈黃占女士訪問記錄〉1996年10月,未刊稿。
〈黃勝先生訪問記錄〉1996年10月,未刊稿。
〈李貞珠女士訪問記錄〉1996年11月,未刊稿。
〈李伯鐸先生訪問紀錄〉2003年7月23日,未刊稿。
〈李漢民神父訪問紀錄〉2010年10月5日,未刊稿。
〈黃金昆神父訪問紀錄〉2010年11月2日,未刊稿。
〈高雄教區劉振忠總主教訪問紀錄〉2010年11月17日,未刊稿。
〈侯倉龍神父訪問紀錄〉2011年6月2日,未刊稿。
〈尤間運神父訪問紀錄〉2011年8月11日、2012年9月5日,未刊稿。
〈徐天德神父訪問紀錄〉2012年11月2日,未刊稿。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