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娛神與人本--日治時期臺人日記中的傳統娛樂與「打破迷信」
書刊名:新史學
作者:徐聖凱
作者(外文):Hsu, Sheng-kai
出版日期:2022
卷期:33:4
頁次:頁95-171
主題關鍵詞:休閒娛樂迷信社會運動日記鄉土EntertainmentSuperstitionSocial movementDiaryTaiwanese local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90
  • 點閱點閱:59
期刊論文
1.邱坤良(19821200)。臺灣近代民間戲曲活動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11(2),249-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錦堂(20071200)。「紀元二千六百年」的日本與臺灣。師大臺灣史學報,1,5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錦堂(20011200)。日治時期日本神道在臺灣的傳播與侷限。淡江史學,12,141-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omerville, C. John(1998)。Secular Society Religious Population: Our Tacit Rules for Using the Term Secularization。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37(2),249-253。  new window
5.鉅鹿赫太郎(1901)。新編年中行事。臺灣慣習記事,1(1),4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大道兆行(1942)。續飛蕃墓。民俗台灣,2(7),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豐楙(19930800)。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中外文學,22(3)=255,116-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育霖(1938)。臺灣歌謠考。翔風,18,48-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季樺(20020600)。臺灣「常識」的考察--1920-1930年代初「迷信」的分析。臺灣風物,52(2),57-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錦堂、高淑媛(19921200)。日據時期臺灣之宗教政策。臺灣風物,42(4),105-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康尹貞(20150100)。日治時期臺灣戲曲之研究(1895-1937)。戲劇學刊,21,47-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鉅鹿赫太郎(1901)。年中行事(七月)。臺灣慣習記事,1(7),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鉅鹿赫太郎(1901)。新編年中行事(八月)。臺灣慣習記事,1(8),8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邱函妮(20140900)。創造福爾摩沙藝術--近代臺灣美術中「地方色」與鄉土藝術的重層論述。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7,123-215+217-236+2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大道兆行(1942)。飛蕃墓。臺灣文學,2(1),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仕淵(20180600)。日治時期臺灣農村青年的休閒生活:以〈陸季盈日記〉為例。臺灣史研究,25(2),14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叡人(20060600)。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新史學,17(2),12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錦堂(1993)。日本據臺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學術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系。238-2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紹理(1999)。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休閒生活與商業活動。臺灣商業傳統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357-3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紹理(2005)。老眼驚看新世界:從《水竹居主人日記》看張麗俊的生活節奏與休閒娛樂。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台中:台中縣文化局。369-4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楙(1993)。廟宇、廟會與休閒習俗--兼及道教廟、道士的信仰習俗。中國休閒生活文化學術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6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傅欣奕(2013)。日治時期電影與社會教育(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婉舜(2010)。搬演「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的劇場、現代化與主體型構(1895-1945)(博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毓婷(2011)。日治時期臺灣的納涼會--以《臺灣日日新報》為主之探討(1902-1940)(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玉秋(2010)。日治時期宗教「迷信」話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巾力(2008)。「鄉土」的尋索:台灣文場域中的「鄉土」論述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裕元(2011)。日治時期臺灣唱片流行歌之研究--兼論一九三○年代流行文化與社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啟豐(2004)。清代臺灣戲曲活動與發展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書惠(2009)。從《水竹居主人日記》看日治時期常民生活中的演藝活動(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國玄(2006)。日治時期臺灣近代博物學發展與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曹銘宗(1999)。自學典範--臺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天才、黃肇珩(2005)。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雪芳(2002)。醫者之路:臺灣肝炎鼻祖--宋瑞樓傳。臺北:天下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嘉義管內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新榮(1966)。震瀛隨想錄。臺南:琑琅山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鵬雲(1959)。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振豐(1959)。苑裏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逸松、吳君瑩、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太陽旗下風滿臺。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柴田廉(1923)。臺灣同化策論。臺北:晃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丸井圭治郎(1919)。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40)。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新榮(1981)。震瀛採訪記。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德南(1999)。堅勁耿介的社會運動家--黃旺成。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新榮(1989)。震瀛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趙世瑜(2002)。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朝龍(1999)。合校足本新竹縣采訪冊。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新竹街役場(1926)。新竹街要覽。新竹:新竹街役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文達(1961)。台灣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良哲(2015)。臺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安平縣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片岡巖(1921)。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淵源、王耀德、張迎秝(2008)。風骨:林淵源八十談往。高雄:宏玟館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Pieper, Josef、Dru, Alexander(1999)。Leisure: the Basis of Culture。Indianapolis:Liberty Fund。  new window
24.林慧姃(20050000)。吳新榮研究:一個臺灣知識份子的精神歷程。臺南:臺南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豪(1963)。澎湖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克泰(2002)。吳克泰回憶錄。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加藤秀俊(1984)。余暇の社会字。PHP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政誠(20050000)。認識他者的天空: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觀光行旅。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呂紹理(2005)。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顏娟英(20010000)。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呂紹理(19980000)。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培桂(1963)。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玲蓉(19920000)。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葉智魁(2006)。休閒研究--休閒觀與休閒專論。臺北:品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施懿琳(1999)。吳新榮傳。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原幹洲(1937)。臺灣史蹟。拓務評論臺灣支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伊原末吉(1926)。生活上より見たる臺灣の實際。新高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Mackay, George L.(1993)。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SMC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40.徐亞湘(20000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徐亞湘(20060000)。日治時期臺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田中三郎(1942)。昭和十七年映畫年鑑。日本映畫雜誌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1965)。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灣教會公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占梅。潛園琴餘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社團法人日本放送協會(1931)。ラジオ年鑑(昭和六年版)。社團法人日本放送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倪贊元(1959)。雲林縣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吳新榮、張良澤。吳新榮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獻堂、許雪姬。灌園先生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麗俊、許雪姬。水竹居主人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陸季盈。陸季盈先生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旺成、許雪姬。黃旺成先生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淑均、李祺生(1963)。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周璽(1962)。彰化縣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賴和(2000)。赴會,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石婉舜(2015)。尋歡作樂者的淚滴--戲院、歌仔戲與殖民地的觀眾。「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杏如(2015)。天長節鬥熱鬧:帝國的節日與殖民地臺灣社會。「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橋本恭子、吳亦昕(20120000)。在臺日本人的鄉土主義--島田謹二與西川滿的目標。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子寧(20080000)。林獻堂與基督教(1927-1945)。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獨秀(1922)。有鬼論質疑。獨秀文存。亞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婉窈(2009)。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海行兮的年代。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秀幸(2006)。田野意象與祖先凝視。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佩賢(2015)。「愛鄉心」與「愛國心」的交錯。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一九三○年代臺灣的教育與社會。衛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蘭芳(20080000)。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的學佛因緣 (1927~1955)。日記與臺灣史研究 : 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