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焦竑經學史學之研究
作者:謝成豪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鄭卜五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焦竑經學史學晚明學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晚明鴻儒碩學的焦竑(1540-1620),為人平易謙和,治學嚴謹務實,雖不能像好友怪傑李贄(1527-1602)在當時引領一代之思潮,但也廣受時人之宗仰與讚譽,其學術「以知性為要領,而不廢博綜」、「以道德經術標表海內,鉅儒宿學,北面人宗」,其著述「流傳人間,無不視為冠冕舟航」、「人皆誦習而宗之,而猶以不得盡窺其全為憾」。
焦竑在晚明學術史上是一位徹底將「尊德性與道問學」付諸實踐的人,篤信陽明心學,反對蹈空崇虛,重視復性知命,同時強調博聞實學,在文史考據等學問作出一定的成績,尤其經史之學最能展現此一特點。
焦竑為世人留下大量的經學史學之文獻,如《易筌》、《焦氏四書講錄》、《熙朝名臣實錄》、《國朝獻徵錄》、《京學志》、《養正圖解》、《澹園集》、《焦氏筆乘》等皆是「考證詳核,徵引賅備」、「敘述有體,粲然可觀」之作。據此可知,焦竑善《易》通《詩》,尊崇禮教,主張「六經皆心學」,而且常以太史自居,求真務實、博古通今,肩挑史官修史經世之重大使命。
當代學者李劍雄(1942-)對焦竑的研究,獨漏經學及「史論」、「史傳」、「史教」三個史學主題之探討,本論文的研究在詳人所略,略人所詳,據焦竑經學史學文獻之範疇,進行經史義理的闡釋和問題的考辨,以探究焦竑治經史的特色及其經學史學的思想為最終之目的。
一、古籍部分(按朝代先後排序)


(一)經部

1、〔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2、廖名春釋文:《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釋文》,《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第1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漢〕伏勝撰;鄭玄注;陳壽祺集校:《尚書大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4、〔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5、〔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6、〔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等正義:《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7、〔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8、〔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9、〔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10、〔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11、〔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12、〔晉〕范甯注〔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13、〔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14、〔唐〕玄宗明皇帝御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15、〔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16、〔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第十四刷。
17、〔唐〕李鼎祚:《周易集解》,《無求備齋易經集成》,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6年。
18、〔宋〕歐陽脩:《易童子問》,《無求備齋易經集成》,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6年。
19、〔宋〕胡瑗:《周易口義》,《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20、〔宋〕葉夢得:《葉氏春秋傳》,《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9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21、〔宋〕趙鵬飛:《春秋經筌》,《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57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22、〔宋〕朱熹:《詩集傳》,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9月臺三版。
23、〔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1985年9月初版。
24、〔宋〕黎立武:《中庸指歸》,《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00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25、〔宋〕黎立武:《中庸分章》,《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00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26、〔宋〕趙汝楳:《周易輯聞》,《四庫全書薈要》經部第六冊易類,臺北市:世界書局,1986年。
27、〔宋〕程大昌:《詩論》,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28、〔宋〕王應麟:《詩考》,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29、〔宋〕俞琰:《讀易舉要》,《大易類聚初集》第六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
30、〔元〕吳澄:《書纂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1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31、〔元〕景星:《中庸集說啟蒙》,《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04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32〔明〕丘濬:《大學衍義補》,《四庫全書珍本二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33、〔明〕焦竑:《易筌》,《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4、〔明〕焦竑:《焦氏四書講錄》,《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第162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5、〔明〕陳第:《毛詩古音攷》,臺北市:廣文書局,1966年1月初版。
36、〔清〕永瑢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10月初版八刷。
37、〔清〕朱彝尊:《經義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7年6月初版。
38、〔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第158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9、〔清〕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6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40、〔清〕胡渭:《禹貢錐指》,《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41、〔清〕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
42、〔清〕皮錫瑞撰;〔民國〕周予同注:《經學歷史》,臺北:漢京文化,1983年9月。
43、程樹德撰;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8月。


(二)史部

1、〔春秋〕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國語》,臺北市:九思出版公司,1978 年。
2、〔西漢〕司馬遷:《史記》,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3、〔東漢〕班固:《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4、〔晉〕陳壽:《三國志》,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5、〔晉〕孔晁注:《逸周書》,《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70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6、〔劉宋〕范曄:《後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7、〔梁〕沈約注:《竹書紀年》,《四部叢刊初編》史部,臺北巿: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8、〔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9、〔唐〕張九齡等:《唐六典》,《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5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10、〔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11、〔唐〕魏徵等:《隋書》,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12、〔後晉〕劉昫:《舊唐書》,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13、〔宋〕歐陽修 宋祁:《新唐書》,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14、〔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市:中華書局,1956年6月,第一版。
15、〔宋〕鄭樵:《通志》,《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73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16、〔宋〕李燾撰;趙希弁補注:《續資治通鑑長編》,臺北市:世界書局,1964年。
17、〔宋〕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歷代史志書目叢刊》第一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7月。
18、〔元〕脫脫等:《宋史》,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19、〔元〕脫脫等:《金史》,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20、〔明〕宋濂等:《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21、〔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22、〔日本〕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市:宏業書局,1990年10月。
23、《明神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6年4月刊行。
24、〔明〕張居正;呂調陽:《帝鑑圖說》,《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82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
25、〔明〕申時行等修:《大明會典》,《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第790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6、〔明〕李贄:《續藏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5月。
27、〔明〕焦竑:《熙朝名臣實錄》,《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532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8、〔明〕焦竑編次;翁正春校:《皇明人物考》,《明代傳記叢刋》綜錄類 115,第27-29冊,台北市:明文書局,1991年。
29、〔明〕焦竑編:《國朝獻徵錄》,《明代傳記叢刋》綜錄類 26,台北市:明文書局,1991年。
30、〔明〕焦竑:《焦太史編輯國朝獻徵錄》,《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第531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1、〔明〕焦竑:《國史經籍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77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6月初版。
32、〔明〕焦竑:《國史經籍志》,《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33、〔明〕焦竑:《養正圖解》,《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第943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7、〔明〕焦竑等:《京學志》,臺北市:國風出版社(依據臺灣國家圖書館珍藏明萬曆年間刊本影印),1965年9月10日。
28、〔明〕焦竑輯:《兩漢萃寶評林》,《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一輯第21冊,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0年。
29、〔明〕焦竑輯;〔清〕胡任興增輯:《歷科廷試狀元策》,《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30、〔明〕談遷著;張宗祥校點:《國榷》,北京 : 中華書局,1958年第一版。
31、〔明〕張弘道;張凝道:《皇明三元考》,《明代傳記叢刊》學林類16,臺北市:明文書局,1985年5月10日初版。
32、〔明〕過庭訓:《明分省人物考》,《明代傳記叢刊》綜錄類36,臺北市:明文書局,1985年5月10日初版。
33、〔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臺北市:九思出版公司,1978年10月10日臺一版。
34、〔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臺北市:三民書局,1985年。
35、〔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2月。
36、〔清〕徐開任:《明臣言行錄》,收錄於《明代傳記叢刊》名人類19,臺北市:明文書局,1985年5月10日初版。
37、〔清〕錢大昕:《疑年錄》,北京市: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38、〔清〕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4月臺初版。


(三)子部

1、〔戰國〕荀子撰;〔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7年。
2、〔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4年。
3、〔漢〕孔鮒撰;〔宋〕宋咸注:《孔叢子》,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五月臺三版。
4、〔漢〕王充撰;劉盼遂集解:《論衡集解》,臺北市:世界書局,1966年。
5、〔隋〕王通撰;〔宋〕阮逸注:《中說》,臺北市:廣文書局,1975年。
6、〔清〕孫詒讓:《墨子閒詁》,臺北巿: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四)集部

1、〔梁〕昭明太子:《昭明文選》,臺北市:文化圖書公司,1979年4月。
2、〔宋〕胡宏撰;胡大時編:《五峰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7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3、〔宋〕朱熹編:《河南程氏遺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1月。
4、〔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86年。
5、〔宋〕王應麟:《困學紀聞》,《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4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6、〔元〕郝經:《陵川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2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7、〔明〕宋濂:《宋文憲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4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8、〔明〕王陽明著;李生龍注譯:《新譯傳習錄》,臺北市:三民書局,2004年,頁181~182。
9、〔明〕夏言:《夏桂洲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74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
10、〔明〕楊慎:《升庵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5月景印初版。
11、〔明〕王襞:《新鐫東崖王先生遺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46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一刷。
12、〔明〕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31冊,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一刷。
13、〔明〕耿定向:《耿天臺先生全書》,《宋明理學家年譜續編》第五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發行,2006年第一版。
14、〔明〕鄭汝璧:《由庚堂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356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5、〔明〕焦竑:《焦氏澹園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364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6、〔明〕焦竑:《焦氏澹園續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364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7、〔明〕焦竑撰;李劍雄點校:《澹園集》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5月第1版。
18、〔明〕焦竑撰;李劍雄點校:《焦氏筆乘》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5月。
19、〔明〕李贄:《李卓吾先生遺書》,《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72,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20、〔明〕潘曾紘:《李溫陵外紀》,臺北市:偉文圖書出版公司,1977年9月。
21、〔明〕袁中道:《珂雪齋前集》,臺北市:偉文圖書出版公司,1976年9月。
22、〔明〕鄒元標:《願學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4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年。
23、〔明〕陳懿典:《陳學士先生初集》,《四庫禁燬叢刊》集部第78冊、第79冊,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0年。
24、〔明〕徐光啟:《徐光啟集》,臺北市:明文書局,1986年1月初版。
25、〔明〕袁宏道著;錢伯城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6、〔明〕包衡:《清賞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43冊,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9月初版。
27、〔明〕朱國禎:《湧幢小品》,《筆記小說大觀》,臺北巿:新興書局,1978年。
28、〔清〕凌廷堪:《校禮堂文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480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9、〔清〕江永編;戴震參定:《古韻標準》,《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30、〔清〕黃宗羲撰;黃百家纂輯;全祖望修定;何紹基等校刊:《宋元學案》,臺北巿:廣文書局,1971年。
31、容肇祖:《焦竑年譜》,《容肇祖集》,山東省濟南市:齊魯書社,1989年。


(四)其他(含工具書)

1、〔明〕周暉:《金陵瑣事》,《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440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0年。
2、〔清〕永瑢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4年10月。
3、〔清〕陳作霖:《金陵通傳》,《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38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0年。
4、〔清〕莫祥芝、甘紹盤等:《同治上江兩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41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0年。
5、〔清〕陳栻等:《上元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447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0年。
6、〔清〕黃虞稷撰;瞿鳳起、潘景鄭整理:《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7、黃汝成:《日知錄集釋》,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1年。
8、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新華發行,1983年。
9、王重民輯錄,袁同禮重校:《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目》,臺北縣:文海出版社,1972年。
10、萬國鼎編;萬斯年、陳夢家補訂《中國歷史紀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


二、專書部份(依出版年先後排序)


(一)台灣出版的著作

1、李宗侗:《史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1968年11月臺初版。
2、容肇祖:《李贄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12月臺一版
3、趙澤厚:《大學研究》,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1972年3月初版。
4、麥仲貴:《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
5、駱建人:《孟子學說體系探賾》,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79年6月。
6、黃振民:《詩經研究》,臺北市:正中書局,1982年2月臺初版,頁272~273。
7、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2月初版。new window
8、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2月初版。new window
9、薛保綸:《孟子哲學》,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85年12月。
10、劉昭民:《中華天文學發展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1月初版。
11、李焯然:《明史散論》,臺北市:允晨文化公司,1987年10月。
12、朱廷獻:《尚書研究》,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1月初版。
13、李紀祥:《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8月出版。
14、南懷瑾,徐芹庭:《周易今註今譯》,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修訂四版。
15、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7月初版。
16、潘德深著,王仲孚校訂:《中國史學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5月初版一刷。
17、陳節:《詩經漫談》,臺北:頂淵文化,1997年。
18、郭建勳:《新譯易經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2003年。


(二)大陸出版的著作

1、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臺北市:香港大學出版社,1956年6月增訂初版。
2、劉起釪:《尚書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第1版。
3、楊澤波:《孟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4、李劍雄:《焦竑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5、洪湛侯:《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第1版。
王利器:《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市:巴蜀書社,2002年。
6、樊樹志:《晚明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7、蔡尚思:《中國禮教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8、孟森:《明史講義》,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第1版。
9、陳贇:《中庸的思想》,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12月。
10、康有為、梁啟超等著;董洪利、方麟選編:《孟子二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年11月。
11、謝保成:《中國史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12、周予同等著;傅杰選編:《論語二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1月。
13、瞿林東:《中國史學史綱》,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三)日文漢譯的著作

〔日本〕內藤湖南著、馬彪譯:《中國史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三、論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學位論文

1、王琅:《焦竑年譜》,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2、莊慧敏:《《帝鑑圖說》與《養正圖解》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3、簡碩成:《鄭曉《吾學編》之研究》,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謝成豪:《彭紹升及其思想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new window
5、魏聰祺:《太史公「成一家之言」研究》,新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new window


(二)期刊論文

1、王雲:〈明代女官制度探析〉,《齊魯學刊》,1997年1月,頁101~107。
何淑宜:〈皇權與禮制:明嘉靖朝的郊祀禮改革〉,《中央史論》(韓國2、中央大學中央史學會)第22期,2005年12月。
3、徐小燕:〈《歷代制度詳說》初探〉,《書目季刊》第37卷第1期,2003年6月。new window
4、胡逢祥:〈史官制度與正史編纂〉,《歷史教學問題》2005年第1期。
5、許建崑:〈焦竑文教事業考述〉,《東海學報》卷34,1993年6月,頁78~98。new window
6、孫劍秋:〈俞琰易學思想探微〉,《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2001年9月,頁353~354。new window


(三)網路論文

1、向燕南:〈道與勢:傳統史權與君權的緊張〉,網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266720/。
2、朱永嘉:〈有感於修史難,官修更難(下)〉,網址:http://zhuyongjialun.i.sohu.com/blog/view/217024564.htm。
3、楊艷秋:〈明代建文史籍的編纂〉,中華文史網:http://www.historychina.net/cns/。
4、郭迎春:〈古代避諱之禮漫談〉,中國傳統文化網:http://www.chinactwh.com/。
5、楊英:〈魏晉郊祀及祭祖禮考〉,《北大史學》第9輯,網址: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a01/352.html
6、〈《尚書》學史講義〉,國際儒學網:http://www.ica.org.cn/news.php?ac=view&id=3013
7、馬銀琴:〈孟子「詩亡然後《春秋》作」重詁〉,原載:《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中國文學網: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242。
8、高偉、吳春明:〈孔子論學的三重境界-----《論語》解讀(一)〉,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http://www.sinoss.net/qikan/2011/0212/11726.html。


四、網路部份

1、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http://www.nknu.edu.tw/~jingxue/97new/index.html
2、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3、臺灣大學圖書館:http://www.lib.ntu.edu.tw/
4、故宮寒泉檢索:http://210.69.170.100/s25/index.htm
5、臺大佛學研究中心佛典全文:http://www.cbeta.org/index.htm
6、佛光大辭典:http://www.hsilai.org/etext/search-1.htm
7、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variant=zh-tw
8、教育部國語辭典: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9、漢川草廬:http://www.sidneyluo.net/index.html。
10、《中華百科全書》,網址: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index.asp。
11、中國傳統文化網:http://www.chinactwh.com/。
12、中國天文學簡史:http://166.111.120.108:3080/thls/ thls/newView/astronomydb/preview/jianshi.jsp。
13、國際儒學網:http://www.ica.org.cn/news.php?ac=view&id=3013
14、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http://www.nlc.gov.cn/
15、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古文獻資料庫:http://rbdl.calis.edu.cn/aopac/pages/Search.htm
16、中國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目錄:http://166.111.120.21:4237/home/oldbook/htm/index_title.xm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