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葉適經史之學與記體關係研究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鄭芳祥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 Fang-hsiang
出版日期:2022
卷期:33
頁次:頁193-242
主題關鍵詞:葉適記體經學史學習學記言序目Ye ShiJitiChinese classicsStudy of historyStudy notes on classics and histor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01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張高評(2009)。破體與創造性思維--宋代文體學之新詮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9(3)=219,2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松勤、樓培(2013)。論葉適墓志文創作的新變與成就。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3(4),135-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貞慧(20080900)。「文從道出」的書寫實踐--以朱熹「記」與北宋「記」之書寫內容為討論中心。漢學研究,26(3)=54,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景賢(20160600)。論宋代經史學發展之類型、樣態、取徑、議題與其所形成之特殊之文獻之學。文與哲,28,83-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蓋琦紓(20060600)。蘇門文人私人建物記之美學意涵。漢學研究,24(1)=48,209-2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秀珍(20140600)。葉適「墓誌銘」的内容及其寫作特色。興大中文學報,35,171-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芳祥(20151000)。永嘉文派「文勝於學」研究--從葉適到吳子良之文體論探析。長庚人文社會學報,8(2),381-4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平(2018)。帛裂與統合--葉適「文集大成」的一種微觀考察:以記體文為例。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57-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平(2010)。葉適碑志文拓新之功榷論。求索,2010(9),191-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冠瑋(2011)。歐陽脩與蘇軾「記」體文研究(碩士論文)。明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寶三、楊儒賓(2002)。日本漢學研究初探。臺北: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迎平(2006)。永嘉巨子:葉適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夢江、陳凡男(2008)。葉適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崇文。(隆慶)岳州府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適、中華書局編輯部(2009)。習學記言序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學武(1988)。葉水心先生年譜。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宗羲(2005)。宋元學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淑萍(2007)。兩宋孟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道。(弘治)八閩通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建軍(2013)。宋代浙東文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慶財(2013)。南宋浙東學派文學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義德(1994)。葉適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閔澤平(2006)。南宋理學家散文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熊禮匯(2005)。中國古代散文藝術史論。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歸有光(1991)。文章指南。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孔安國、孔穎達(1988)。尚書正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岐、孫奭(1988)。孟子注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晏、邢昺(1988)。論語注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陶晉生、黃寬重、劉靜貞(2004)。宋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適(1983)。習學記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蘇軾、孔凡禮(1999)。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華瑞(1995)。宋代酒的生產和徵榷。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俊(2013)。事與心:浙學的精神維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牟宗三(1968)。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夢江(1992)。葉適與永嘉學派。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柯敦伯(1996)。宋文學史。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閔澤平(2014)。南宋「浙學」與傳統散文的因革流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曾棗莊(2008)。宋文通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遴瑋、王升(1590)。萬曆宜興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葆心、熊禮匯(2008)。古文辭通義。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楚枝、吳光纂(2001)。(乾隆)連州志。海口: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水照(2000)。宋代文學通論。復文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陸敏珍(2013)。宋代永嘉學派的建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錢鍾書(1990)。管錐編。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陸九淵、鍾哲(2018)。陸九淵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朱迎平(2003)。宋文論稿。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束有春(2011)。理學古文史。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杜保瑞(20100000)。南宋儒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葉適、劉公純、王孝魚、李哲夫(2010)。葉適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朱熹、郭齊、尹波(1997)。朱熹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88)。周易正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光、洪振寧(2012)。葉適與永嘉學派。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倪春軍(2021)。宋代學記文研究:文本闡釋與文體考察。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唐玄宗、邢昺(1988)。孝經注疏。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櫟(1983)。勤有堂隨錄。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葉文舉(2015)。南宋理學與文學:以理學派別為考察中心。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管聲駿、衷光烈(1670)。(康熙)崇安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鄭玄、賈公彥(1988)。周禮注疏。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曾棗莊、劉琳(2006)。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左丘明、楊伯峻(1993)。春秋左傳注。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應麟(2007)。玉海‧辭學指南。歷代文話。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子良(2007)。荊溪林下偶談。歷代文話。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震(2007)。黃氏日抄.讀文集。歷代文話。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