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晉東南古賽演戲的儀式性因素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吳秀玲
出版日期:2000
卷期:128
頁次:頁275-300
主題關鍵詞:晉東南賽社戲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0
  • 點閱點閱:41
80年代以來,晉東南長治市發現的《周樂星圖》與《唐樂星圖》等明清賽社儀節抄本,賽社在這真是由陰陽先生、樂戶、廚師三行共同執行禮、樂、食等重要環節。在長久的積澱下,已自成一套繁複的禮儀。抄本保存了當地以往迎神賽社的情形;也著錄許多曲牌、劇目,為戲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在賽社裏表演的院本、隊戲、雜劇,甚至可遠溯朱元的戲劇形式。 迄今對賽社抄本的研究,大多著眼於戲曲史的追索。然而我認為不可忽視演戲活動在迎神賽社的脈絡中所扮演的角色。由演戲的形式與陰陽先生與樂戶念誦的祭文與祝讚詞中,可以體會賽社中的演戲有儀式的作用。 廟會裹的表演活動,是「百戲紛陳」的場面。這襄所謂的「戲」是廣義的,應包括任何形式的扮演、表演行為,不只於我們所熟知形式成熟的戲曲。從演出的脈絡看,在供盞時演的戲,是陪襯供盞儀式的;在戲臺上演戲是用以敬神;而行進間演的戲則是彰顯神威。 賽社真的表演活動,是「戲中有祭,祭中有戲」。而演戲的人與儀式的主持者也是相互配合,完成儀式。其背後的精神是禮樂和,神靈有感,整個天人秩序才和諧。在祭祀場合中進行的表演活動,呈現出聖像、儀式語言、戲劇表演三種儀式層次;並有通神、逐祟除災、求生產豐饒等儀式性作用。而儀式的進行方式本身也有戲劇效果,可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戲曲發生學與發展的問題。 80年代起,在晉東南長治市 (古上黨郡),先後發現並出版《周樂星圖》(萬曆二年,1574) 與《唐樂星圖》 (嘉慶二十三年,1818) 等明清迎神賽社的儀節抄本。這些抄本顯示了明清時期晉東南農村賽神的實況;並著錄許多曲牌、劇目,與雜劇、院本、隊戲等古老的戲劇形式;也讓我們瞭解當時農民們究竟看些什麼戲。 抄本引起了學者廣泛的關注,由中國戲曲學會與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編輯的《中華戲曲》刊載過許多相關的文章。然而,這些研究大多是戲曲史方面的探索。從整個迎神賽社的祭祀脈絡來看,我認為在賽社裏演的戲,其實有儀式的作用。因此專為此文,就演戲的儀式層面,陳述個人一些初步的看法。
期刊論文
1.寒聲、栗守田、原雙喜、常之坦(1987)。《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初探。中華戲曲,3,118-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寒聲、栗守田、原雙喜、常之坦。《周樂星圖》校注。中華戲曲,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天生。《唐樂星圖》校注。中華戲曲,13,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振南。樂劇與賽。中華戲曲,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奔。晉東南祭神儀式抄本的戲曲史料價值。中華戲曲,1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寒聲、栗守田、原雙喜。《迎神賽社祭祀文範及供盞曲目》注釋。中華戲曲,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容世誠(1997)。關公戲的驅邪意義。戲曲人類學,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孟元老、鄧之誠(1999)。東京夢華錄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國維(1993)。宋元戲曲考。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段成式、方南生(1981)。酉陽雜俎。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寶良(1996)。中國的社與會。浙江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君房(1989)。雲笈七籤。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東漢)許慎(1996)。說文解字,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元)陶宗儀(1980)。輟耕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告白文書本(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