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智顗的「三諦」思想及其所依經論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楊惠南
作者(外文):Yang, Hui-nan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
頁次:頁67-109
主題關鍵詞:智顗三諦二諦中道瓔珞經仁王經大品般若經中論大智度論涅槃經法華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3) 專書(6)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
  • 點閱點閱:38
     本文旨在探討隋代天臺宗高僧智顗的「三諦」思想,及其所依據之佛教經論。作者發現,智顗作品中的「三諦」一詞,出自《瓔珞》、《仁王》二經;而其思想,則建立在下面幾部佛典之上。 本文的第二部分,旨在說明,智顗及其弟子灌頂,如何用他們的三諦思想,以及由之展開的「七種三諦」,判釋藏、通、別、圓四教。他們以為:藏、通兩教沒有第三諦-中道;別教雖有中道第三諦,但郤只是「但理」、「但中」。只有天臺宗所宗重的圓教,才有真正的中道第三諦。而他們的特色則有下面幾點: 一、 中道的特別重視:這是受了《瓔珞經》的影響,特別受到該經重視「中道第一義觀」的影響。另外,也 受了《仁王般若經》「第一義諦雙照有、無二諦」這種說法的影響。 二、 唯心的傾向:這主要是受了《仁王般若經》第一義諦即「心諦」的影響。 三、 三諦一體:這主要是受了《中論》「三諦偈」,以及《大智度論》「三智一時得」的影響。 四、 中道即佛性:這主要是受了(南本)《大般涅槃經》「佛性即中道第一義空」,乃至「佛性不空」的影響。 五、 權與實、自行與化他的分判:這些說法的依據,主要來自《法華經》。 就以上這五點來說,智顗的三諦思想,顯然超出《大品般若經》《中論》和《大智度論》等中觀系經論的內涵。智顗自認是中觀系大師-龍樹的嫡傳,就二者的思想看來,顯然與事實不合。
期刊論文
1.Leung, K.、Koch, P. T.、Lu, L.(1993)。A dualistic model of harmon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flict management in Asia。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19,201-220。  new window
2.蕭玉佳、吳毓瑩(200612)。成長路上話成長:幼稚園學習歷程檔案建構之行動與省思。應用心理研究,32,217-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道宣(撰)。高僧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智顗(1983)。四教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菩薩瓔珞本業經。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印順(1989)。契機契理之人間佛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大品般若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印順(1987)。中觀論頌講記。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妙法蓮華經玄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志磐(1988)。佛祖統紀。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英善(1995)。天臺緣起中道實相論。臺北:東初出版社:法鼓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龍樹菩薩。中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湛然。法華玄義釋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鳩摩羅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81)。佛性與般若(上)。佛性與般若(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智顗(1983)。摩訶止觀,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隋)灌頂。隋天臺智者大師別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法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