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人間佛教」與世俗活動:韋伯比較宗教社會學觀點的應用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呂愛華
作者(外文):Lu, Ay Wha
出版日期:2004
卷期:7:1
頁次:頁3-40
主題關鍵詞:人間佛教世俗活動韋伯比較宗教社會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30
太虛大師到印順法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類似宗教改革後的清徒,反對以脫離世俗活動的方式來追求救贖,他們認為追求解脫,不一定要脫離世俗活動,而且認為這種觀點早就存在於大乘佛教的佛法之中。他們不把世俗活動當作是追求解脫的障礙,還把追求解脫與世俗活動作了一定程度的整合。?清教徒對世俗世界的看法,仍然忠於基督教義一般,化們也沒有改變佛教一貫以來對世俗世界的認識,認為世俗世界充滿了生老病死以及輪迴之苦。太虛、印順為了整合從事世俗活動與追求解脫之間的矛盾,認為與世俗活動的疏離,不是有形地脫離世俗,也不必然指遁世高隱、穿起僧袍的寺院生活,而是那一份肯於出世的“出離心”,人間佛教認為以“出離心”的方法與世俗世界疏離,就可以解決追求解脫時,世俗活動所帶來的種種障礙。他們相信一個人只要有堅定的內在信仰,隨順原有世俗活動的結構所帶來的外部行為,並無礙於解脫的追求。所以追求解脫可以根據不同的根性“隨樂行”、“隨苦行”都可以達成,重要的是要有“出離心”。本文從韋伯的比較宗教社會學對天主教徒與清徒的比較分析出發,探討這種新的信念與新的解脫方法,對僧尼或信眾所可能產生的具體影響,並嘗試提出其可能的局限。
期刊論文
1.楊惠南(20000500)。「人間佛教」的經典詮釋--是「援儒入佛」或是回歸印度?。中華佛學學報,13(上),479-5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印順法師(1998)。成佛之道。新竹: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印順法師(1998)。佛法是救世之光。新竹: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eber, Max(1972)。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Tübingen:J. C. B. Mohr。  new window
4.Weber, Max(1988)。Gesammelte Aufsätze zur Religionssoziologie。Tübingen:J.C.B. Mohr。  new window
5.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93)。宗教與世界。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印順法師(1998)。淨土與禪。新竹: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印順法師(1998)。無諍之辯。新竹: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印順法師(1998)。人間佛教論集。新竹: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89)。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eber, Max、于曉、陳維剛(1991)。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93)。宗教社會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