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宗教福利服務之初步考察:以「佛光山」「法鼓山」與「慈濟」為例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王順民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4
卷期:32:3
頁次:頁33-76
主題關鍵詞:卡理斯瑪世界圖象人間佛教宗教福利模式宗教世俗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3) 博士論文(0) 專書(3) 專書論文(4)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0
  • 點閱點閱:102
     本文嚐試著從「歷史」的界面,來耙梳新興蓬勃的「宗教現象」:「佛光山現象」、 「法鼓山現象」與「慈濟現象」。 透過『理念層次』(Faith )與『行動層次』(Witness)之間的貫通(consistency), 我們指陳出來它們各自在『宗教福利行動』上的模態。其中包括有「佛光山」的『佛教綜合叢林』(『弘法利生』)、「法鼓山」的『佛教禪修叢林』(『禪修教育』)以及慈濟的『佛教醫療叢林』(『醫療救濟』)。此外,我們也藉由宗教福利服務實際的發展過程,來重新思考『現代化』議題,對於「宗教福利(服務)」的意義。「...直接支配人類的行為的,是(物質上及精神上)的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圖象』常有如鐵軌上的轉轍器,決定了軌道的方向,而在軌道上,利益的動力才得以推動人類的行為。」
期刊論文
1.王順民(1993)。還原宗教「人文主義」的面目。當代,85,138-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秀蓉(1978)。清代慈善事業之意理研究。中山學術文化集刊,26,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偉勳(1987)。從終極關懷到終極承諾--大乘佛教的真諦新探。當代,11,16-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詹火生(19870600)。宗教倫理與社會福利。社區發展季刊,38,24-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惠南(1987)。一貫道與佛教。當代,11,5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惠南(1988)。台灣佛教的出世性格與派系紛爭。當代,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惠南(1993)。台灣佛教現代化的省思。當代,84,28-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藍吉富(1987)。台灣佛教發展的回顧與前景。當代,11,47-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onger, Jay A.、Kanungo, Rabindra N.(1987)。Toward a behavioral theory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2(4),637-647。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本炫(1993)。宗教與社會福利。民間社會福利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榮灼(1990)。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儒釋道與現代社會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哲研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蕙馨(1992)。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道德意義。山西大學「中國佛教思想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釋曉雲(1987)。現代佛教在台灣的使命。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究會。台北:淡江大學。377-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瞿海源(1989)。宗教法研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順民(1991)。宗教福利思想與福利服務之探究:以慈濟功德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文饒(1993)。志願福利服務組織形成及運作之探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清霞(1993)。自願性福利資源之探討(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公孫嬿(1987)。我們認識的星雲大師。台北:采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燦騰(1993)。台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刑福泉(1981)。台灣的佛教與佛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佛光山宗務委員會(1991)。我們的報告:佛光山做了些什麼。高雄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康樂(1989)。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台北:吳氏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康樂、簡惠美(1989)。宗教與世界:韋伯選集。台北:吳氏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彗劍(1982)。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台北:佛教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彗劍(1992)。人間教育的聖嚴法師。台北: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護持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陸鏗(1991)。人間佛教的星雲。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偉勳(1990)。從創造的註釋學到大乘佛教。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詹火生(1987)。社會政策要論。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維憲(1990)。變遷中台省寺廟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關世謙(1986)。中國佛教與社會福利事業。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釋星雲(1982)。怎樣做個佛光山人。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釋星雲(1991)。星雲大師演講集。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釋星雲(1992)。星雲大師演講集。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釋星雲(1992)。星雲大師演講集。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釋星雲(1992)。星雲大師演講集。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釋聖嚴(1992)。東西南北。台北:東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釋聖嚴(1992)。法鼓山的心願。台北: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釋聖嚴(1992)。金山有礦。台北:東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釋聖嚴(1993)。聖嚴法師學思歷程。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釋證嚴(1990)。慈濟的訊息。台北:佛教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釋證嚴(1990)。慈濟叮嚀語。台北:佛教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釋證嚴(1990)。證嚴法師靜思語。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釋證嚴(1993)。慈濟年鑑。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Chen, Sheng Jen(1990)。Understanding the Buddhist Tzu-Chi Association: A Cultural Approcah。California: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  new window
28.Coughlin, R.(1980)。Ideology, Public Opinion and Welfare Policy。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9.Jochim, Christian(1986)。Chinese Religions: a Cultural Perspectives,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ilL。  new window
30.Johnson, Norman(1987)。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new window
31.Lepage, Henri、夏道平、馬凱、林全、吳惠林(1992)。自由經濟的魅力:明日資本主義。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董安琪、Olson, Mancur。集體行動的邏輯。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Owen, David(1964)。English Philanthropy 1660-1960。Cambridge M.A.:The Belknap Press of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4.Pierson, C.(1991)。Beyond the Welfare State?。Polity。  new window
35.傅偉勳(1990)。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Bass, Bernard M.(1985)。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Free Press。  new window
37.Yukl, Gary A.(1989)。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Prentice-Hall Inc.。  new window
38.Schein, Edgar H.(1992)。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Jossey-Ba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丁敏(1987)。方外的世界--佛教的宗教與社會活動。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端正(1993)。慈濟經驗對道德重整的啓示。慈濟年鑑。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蓮進、郭文般(1986)。現代化對於民間宗信仰與行動的影響。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世雄(1993)。社會保險的社會邏輯。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曾文(1990)。大乘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惠南(1987)。一葦渡江、白蓮東來--佛教的輸入與本土化。中華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台北:經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藍吉富(1987)。傳燈的人--歷史僧侶的分類考察。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瞿海源(1981)。我國宗教變遷的社會學分析。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瞿海源(1989)。解析新興宗教現象。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ause, R. J.(1977)。A Theory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Leadership: The Cutting Edge。Carbondals, IL:Southern Ilinoi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