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人間佛教」的遠見與願景--佛教與社會福利的對話
書刊名:中華佛學學報
作者:王順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Shung-ming
出版日期:1998
卷期:11
頁次:頁227-253
主題關鍵詞:人間佛教老人福利佛教社區化福利服務輸送Humanistic BuddhismElderly welfareCommunity-based Buddhist servicesThe delivery of welfare servic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6
  • 點閱點閱:58
     基本上,人間佛教已是當代佛教的中心思想之一,然而就佛教與社會福利兩者歷史 結合的社會學考察而言,相當程度上人間佛教依然還是存在著某種創造性模糊,而無法落實成 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準此,有關人間佛教的遠見與願景正是建基在人間佛教前瞻性的思潮 上,正視當前臺灣社會的現實性,藉以思索佛教人間化未來的可行之道。對此,就社會福利、社會 工作以及非營利組織的一般性綜合考察,我們提出以「佛教社區化」來作為人間佛教轉化的機 制所在,不過,在「佛教社區化」的運作過程裡,可能還需要更周延的規劃與統整,這其中包括 有精舍、講堂本身無障礙環境的全面改造以及社福專業人材的制度性養成。除此以外,佛教團 體也當以一種開放的胸襟,主動地與外界進行對話、合作。總之,落實人間佛教的究竟關懷自 然還是有其所無法迴避的內在限制。
     Basically, humanistic Buddhism has become the major thought in modern era, but from the soci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re are some creative obscurities between Buddhism and social welfare, that is, the concepts of the humanistic Buddhism can't be induced into people's daily lif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forward-looking imaginations of humanistic Buddhism, we think the community-based Buddhist services as the mechanism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istic Buddhism. Incidentally, there also are some task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community-based Buddhist services, for example the environmental redesign of the temple and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the social welfare workers. Beside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tasks, Buddhist groups must have access to dialogue in the open-minded attlitude each other. All in all, there are still some limitations when we try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humanistic Buddhism.
期刊論文
1.賴賢宗(19940300)。人間佛教的宗教社會學與現代性問題--以太虛、印順的問詮釋差異為線索。思與言,32(1),233-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教裕(19970300)。福利社區化的理念與實務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7,4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順民(19950700)。當代臺灣佛教變遷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8,315-3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甘炳光(19950300)。社區照顧概念與推行原則。社區發展季刊,69,132-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50300)。從社區發展的觀點,看社區、社區意識與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6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阿滿(1991)。佛教經濟的烏托邦─寺院經濟與慈善事業。佛教文化,23,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振煌(1995)。人間佛教的內涵與外延。普門,195,5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釋聖嚴(1991)。印順長老的護教思想與現代社會。中華佛學學報,4,7-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順民(1994)。宗教福利服務之初步考察:以佛光山、法鼓山、慈濟爲例。佛教社會福利與現代社會研討會。台北:中華慧炬佛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圓光佛學院(1988)。第一屆全國佛學院院務研習會專刊。第一屆全國佛學院院務研習會。中壢:圓光佛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蕙馨(1995)。佛教慈濟功德會「非寺廟中心」的現代佛教特性。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漢學研究中心(承辦)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725-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順民(1996)。宗教福利服務的另類思考─一種批判性歷史社會學的論述方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龔鵬程(1997)。共創人間淨土─佛教的非營利組織管理及其開展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謝高橋、陳信木(1994)。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之規劃與整合--老人福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內政部統計處(1993)。中華民國八十一年臺灣地區宗教團體調查報告。臺北:內政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內政部統計處(1994)。八十二年臺灣地區社區建設與瘥動調查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主計處(1991)。八十年臺灣地區人力運用調查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順民(1997)。臺灣地區宗教福利服務之銳變--兼論若干個案的歷史考察(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詹火生(1994)。社區中宗教資源運用之研究。臺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永芸(1996)。跨世紀的悲欣歲月:走過臺灣佛教五十年寫真。台北:佛光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1993)。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內政部(1995)。全國社區發展會議特刊。臺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內政部統計處(1995)。中華民國宗教團體普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釋星雲(1982)。怎樣做個佛光山人。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華民國現代社會福利協會(1995)。如何規劃社區照顧服務。台北:中華民國現代社會福利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維憲(19900000)。變遷中臺省寺廟的社會福利服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美娥(19930000)。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論題。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996)。完全反貧窮手冊─臺北市社會救助服務手冊。完全反貧窮手冊─臺北市社會救助服務手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1997)。社會福利社區化研討會。社會福利社區化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行政院主計處(1992)。臺灣地區國民對家庭社會環境意向調查。臺灣地區國民對家庭社會環境意向調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圓光佛學院(1990)。第二屆全國佛學院院務研習會專刊。第二屆全國佛學院院務研習會專刊。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介良、吳明儒(1993)。人口老化與財務規劃:多層次老人經濟架構。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Carroll, Thomas G.(1992)。Intermediary NGOs: The Suporting Link in Grassroots Development。Intermediary NGOs: The Suporting Link in Grassroots Development。West Hartford。  new window
16.Mayo, Marjorie(1994)。Communities and Caring。Communities and Caring。U.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曾文(1990)。大乘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燦騰(1992)。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為紀念太虚大師百歲誕辰而作。台灣佛教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松齡(198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兼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嘉義:中正大學社福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