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即凡而聖--從釋證嚴的修行理論談人間佛教的儒佛會通
書刊名: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作者:林素芬
作者(外文):Lin, Su-fe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4
頁次:頁221-260
主題關鍵詞:慈濟儒家證嚴法師人間佛教儒佛會通Tzu ChiConfucianismEngaged BuddhismMaster Cheng YenThe Confucian-Buddhist conne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69
  • 點閱點閱:49
期刊論文
1.黃文三(20090600)。從正向心理學論生命教育的實施。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9,1+3-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修平(19990700)。論漢地佛教的方術靈神化、儒學化與老莊玄學化--從思想理論的層面看佛教的中國化。中華佛學學報,12,303-3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維中(20011200)。論禪宗心性思想的發展。漢學研究,19(2)=39,141-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為藩(19710600)。角色理論在教育學上之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1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惠南(19901000)。當代臺灣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東方宗教研究,1,315-3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永革(20060100)。儒佛交涉的現代展開與人間佛教思潮--以太虛大師對現代新儒家的回應為中心。玄奘佛學研究,4,35-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永海(19931200)。佛儒之異同及其相互影響。圓光佛學學報,創刊號,223-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培新(20060600)。臺灣宗教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14(1)=30,125-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美文(20150700)。論大陸民國時期藥師佛法門之新詮釋與弘揚。中華科技大學學報,63,5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惠南(20000500)。「人間佛教」的經典詮釋--是「援儒入佛」或是回歸印度?。中華佛學學報,13(上),479-5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學謙(20160400)。從單語到雙語教學:語碼轉換在語言教育的運用。臺灣語文研究,11(1),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元弼聖(20001200)。原始佛教的佛陀觀。圓光佛學學報,5,117-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惠雯(1998)。儒成與佛成--淺探儒佛會通的修學進程。法光,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勇(1998)。儒佛會通與現代新儒家、人間佛教的形成。社會科學戰線,1998(4),116-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安悟(20100600)。關於「克己復禮」與儒佛融通的一些討論。宗教哲學,52,105-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曉君(20141200)。從《論語》、《靜思語》談華人的領導智慧。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17,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建德(20120300)。印順學派與慈濟宗門--試論印順思想對慈濟志業開展之可能啟發。玄奘佛學研究,17,93-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建德(20170900)。出入於聖俗之間--佛教慈善事業之初步思考。玄奘佛學研究,28,105-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海煙(20010400)。人間佛教中道觀與儒家倫理觀的對比--以「成佛之道」為例。世界中國哲學學報,3,121+12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龔鵬程(20010100)。人間佛教與生活儒學。普門學報,1,167-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釋德(人凡)(2015)。水潤大地,法潤人心。《慈濟》月刊,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潘朝陽(20141200)。庶民社會的儒家教化。成大中文學報,47,285-3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業露華(19970600)。六祖慧能的佛性論思想。當代宗教研究,1997(2),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貴傑(20030700)。從佛教與儒學的交涉看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建--以孝道為考察點。哲學論集,36,133-168+275-2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釋證嚴(19940216)。時時關懷普天下眾生--談普賢十大願。慈濟道侶,195,版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恆毓(2002)。中國佛教與儒家人本思想。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153-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海煙(2002)。人間佛教的倫理學視野--及其與儒教相契之義理探索。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9-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式鑫(2008)。慈濟公民社會的發展與公共領域關係的探討--慈濟人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hakespeare, William、朱生豪(1996)。皆大歡喜。臺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復觀(1980)。徐復觀雜文:論中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2012)。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月清(2001)。中國佛教倫理思想。臺北市: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創楚、楊慶堃(1989)。中國社會:從不變到巨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inton, Ralph(1945)。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personality。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 Inc.。  new window
7.李遠杰(2002)。近現代以佛攝儒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all, David L.、Ames, Roger T.、何剛強、劉東(2004)。先賢的民主:杜威、孔子與中國民主之希望。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釋印順(1990)。中國禪宗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永海(1995)。佛學與儒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釋印順(1992)。我之宗教觀。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漱溟(1987)。中國文化要義。學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日生(2017)。利他到覺悟:證嚴上人利他思想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惠南(20060000)。當代佛教思想展望。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釋證嚴(2011)。無量義經偈頌。臺北:慈濟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傅偉勳(19950000)。佛教思想的現代探索。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俊傑(2015)。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俊傑(2015)。大學通識教育探索:臺灣經驗與啟示。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漱溟(1967)。東方學術概觀。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逢源(2013)。「鎔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臺北:政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善慧書苑(1995)。隨師行記‧證嚴法師的衲履足跡。臺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釋印順(1980)。太虛大師全書。臺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釋星雲(1997)。佛光學。高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釋德(人凡)(2000)。《證嚴法師衲履足跡》叢書。臺北:慈濟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釋德宣(1996)。1986年隨師行記。臺北:慈濟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釋證嚴(2016)。三十七道品講述。臺北:靜思人文志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釋證嚴(2008)。2007年慈濟年鑑。花蓮:慈濟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釋證嚴(2015)。有禮達理--人文素質的涵養。臺北:靜思人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釋證嚴(2006)。東方琉璃‧藥師佛大願。慈濟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丁仁傑(19990000)。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唐君毅、《唐君毅全集》編輯委員會(1988)。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補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鄭玄、孔穎達(1993)。禮記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丁仁傑(20090000)。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唐君毅(2006)。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許慎、段玉裁(1981)。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71007)。證嚴上人志工早會開示‧醫王救世千年誓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維明,魏城。「關乎中國人心靈」的挑戰,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7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Rosemont, Henry Jr.(1999)。Rights-Bearing Individuals and Role-Bearing Persons。Rules, Rituals and Responsibility: Essays Dedicated to Herbert Fingarette。  new window
2.董群(2014)。人間佛教與儒佛交融--以太虛和星雲大師為中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eligman, Martin E. P.(2002)。Positive psychology, Positive Prevention, and positive therapy。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