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時間與暴力的對位:格非、余華寫作中的歷史蜃影與集體敘事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陳雀倩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ueh-chie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3:12=396
頁次:頁119-153
主題關鍵詞:格非余華先鋒派麥村時間空缺隱喻文革歷史敘事死亡預言暴力書寫迂迴寫作慾望與革命邊緣與抵抗政治潛意識Ge, FeiYu, HuaAvant-gardeMai cunTimeAbsenceMetaphorThe cultural revolutionHistorical narrativeThe Cultural revolutionHistorical NarrativeThe death prophecyWriting the violenceIndirect writingDesire and revolutionPeriphery and resistancePolitical unconscious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51
本文乃藉由大陸先鋒派作家格非、余華的小說,展開論述其中關於歷史敘事的時間觀與文化情緒,試圖從其斷裂破碎的歷史殘片與世事如煙的歷史隱喻,觀察置身在文革浩劫後一代的時間意識裡,是如何的選擇性記憶,他們擇取什麼及捨棄什麼。他們如何在文本中藉由一樁樁慾望、死亡、時間、記憶的敘事鋪展虛構的歷史,敷織文革的歷史蜃影,在種種邊緣敘事中如何產生對於主流歷史的抵拒,並托映出一種革命寓意。在幻覺與慾望的生產中,在超現實的死亡與暴力排比中,其瘋癲與虛無的文化情緒又是如何得到安撫?他們將大敘事邊緣瑣碎化,將感覺與記憶模糊詩意化,是否就是先鋒一代一貫的否定性修辭?
Other
1.徐賁(1996)。文本政治學:話語、權力和意識型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丁柏銓、王樹桃(1996)。九十年代小說思潮初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3,65-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干(1994)。一個幽靈:自省或批判─新潮文藝中的「文革」陰影。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2),5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德威(1993)。世紀末的中文小說 : 預言四則。今天,2,150-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戈(1994)。新歷史主義的崛起與承諾。當代作家評論,1994(6),114-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義勤(1995)。先鋒的還原─九十年代文化轉型的一個例證。文藝理論,5,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義勤(1996)。超越與澄明─格非長篇小說《邊緣》解讀。小說評論,6,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澄(1995)。挑戰與突圍:近期中國先鋒小說流變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2,57-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明(1997)。歷史的喻象和喻象的歷史─試論新歷史小說的比喻結構與動機。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4,101-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南帆(1996)。故事與歷史。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3,96-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治綱(1991)。歷史的認同與超越─新時期作家主體動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2,118-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德綱(2000)。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的前因後果簡述(上)。傳記文學,76,1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先科(1996)。「新歷史小說」的意識型態特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96-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肖楠(1997)。懺悔中的人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與中國先鋒歷史小說的比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0,128-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芳(1995)。形而上主題:先鋒文學的一種總結和另一種終結意義。文學評論,4,8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格非(1994)。小說和記憶。文藝理論研究,6,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郜元寶(1995)。匱乏時代的精神憑弔者─60年出生作家群印象。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7,118-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崔振椿(1994)。寓言.生存.文化─新歷史小說的幾種觀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7,7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清華(1996)。歷史話語的崩潰和墜回地面的舞蹈─對當前小說現象的探源與思索。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9,96-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閎(1997)。時間煉金術─格非小說的幾個主題。當代作家評論,5,5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學軍(1996)。形式的消解與意義的重建─論先鋒派小說的歷史轉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9,118-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枬(1990)。故事的回憶─格非小說藝術談。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9,103-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曉明(1991)。走出低谷─漫說大陸的先鋒小說。中國論壇,31(11),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曉明(1993)。先鋒派當代性與開放性。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2,6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蘊洲、昌切(1994)。余華小說的核心語碼。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182-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解志熙(1987)。《褐色鳥群》的訊號─一部現代主義文本的解讀。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7,143-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雷達(1995)。先鋒小說的新思路。小說評論,2,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蔣原倫(1991)。小說.歷史.意識型態─周梅森、格非小說中的歷史。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6,227-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謝有順(1994)。歷史時代的終結:回到當代─論先鋒小說的轉型。當代作家評論,2,101-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顏敏(1998)。破碎與重構─緒言:界定、語境、方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102-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顏敏(1998)。破碎與重構第四章頹敗的歷史景觀:新歷史主義小說。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106-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羅崗、摩羅(1996)。記憶與遺忘─對文學中「暴力」的思索。文藝理論,2,7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Jameson, Fredric(1999)。政治無意識。政治無意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wkcs, Terence(1997)。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結構主義和符號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華(1990)。十八歲出門遠行。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華(1993)。夏季颱風。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格非(1993)。敵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格非(1993)。邊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華(1999)。黃昏裡的男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華(1999)。我膽小如鼠。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u, Tong-Lin(1995)。Misogyny, Cultural Nihilism, and Oppositional Politics: Contemporary Chinese Experimental Fiction。Misogyny, Cultural Nihilism, and Oppositional Politics: Contemporary Chinese Experimental Fiction。Stanford。  new window
10.Moi, Toril、陳潔詩(1995)。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板橋: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立元(1998)。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季紅真(1996)。眾神的肖像。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華(1997)。許三觀賣血記。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Faulkner, William(1980)。出殯現形記。出殯現形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Jameson, Fredric(1997)。後現代主義文化。後現代主義文化與文化理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Lentricchia, Frank(1997)。福柯的遺產:一種新歷史主義?。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White, Hayden V.(1997)。解碼福柯:地下筆記。作為文學虛構的歷史文本。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尹國鈞(1998)。個人化的「再現」與「表現」:小說形式的獨立。先鋒試驗─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先鋒文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岳川(1992)。後現代文化理論與策略。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華(1999)。世事如煙。世事如煙。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華(1999)。現實一種。現實一種。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余華(1999)。鮮血梅花。鮮血梅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華(1999)。戰慄。戰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義勤(1997)。新潮小說的敘事實驗。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南帆(1998)。敘事話語。文學的維度。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賁(1996)。歷史修辭學和釋義學。走向後現代與後殖民。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格非(1993)。相遇。相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格非(1994)。錦瑟。錦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格非(1994)。?哨。?哨。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格非(1995)。小說藝術面面觀。小說藝術面面觀。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格非(1996)。格非文集:樹與石。格非文集:樹與石。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格非(1996)。格非文集:眺望。格非文集:眺望。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格非(1996)。格非文集:寂靜的聲音。格非文集:寂靜的聲音。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旭東(1997)。自我意識的童話─格非與當代語言主體的幾個母題。幻想的秩序:批評理論與當代中國文學話語。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清華(1997)。新歷史主義文學思潮。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永發(1998)。人類歷史發展的顛峰?。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曉明(1993)。臨界敘述:先鋒小說的語經驗。無邊的挑戰。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曉明(1993)。歷史轉型與後現代主義的興起。無邊的挑戰。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曉明(1993)。空缺與重複:先鋒小說的敘事策略。無邊的挑戰。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曉明(1993)。歷史的頹敗:後悲劇時代的寓言。無邊的挑戰。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曉明(1994)。根本的缺乏:補充與替代。解構的蹤跡:歷史、話語與主體。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曉明(1993)。中國先鋒小說精選。中國先鋒小說精選。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曉明(1994)。後新潮小說的敘事變奏。生存遊戲的水圈。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子平(1996)。「革命歷史小說」:時間與敘述。革命.歷史.小說。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戴錦華(1992)。裂谷的另一側畔─初讀余華。尋找的時代─新潮批評選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羅貴祥(1997)。「不合時宜」與西方哲學的危機。德勒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羅貴祥(1997)。精神分析與資本主義中的生命流動。德勒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德威(1998)。世紀末的中文小說 : 預言四則。想像中國的方法 : 歷史.小說.敘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蕾(1995)。現代性和敘事--女性的細節描述。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曉明(1993)。最後的儀式--「先鋒派」的歷史及其評估。中國先鋒小說精選。蘭州:甘肅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