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歷史創傷與記憶探尋:李碧華《煙花三月》中的文化沉澱
書刊名:現代中文文學學報
作者:何杏楓
作者(外文):Hoyan, Carole Hang-fu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8:2/9:1
頁次:頁141-157
主題關鍵詞:紀實小說李碧華煙花三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7
  • 點閱點閱:75
期刊論文
1.李碧華(1998)。竹和葵在天涯。壹週刊,446(9),214-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碧華(1998)。火澤睽。壹週刊,450(10),181-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剛(1992)。香港電影《阿飛正傳》和《胭脂扣》座談。今天,17(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關倩韻(2003)。論《煙花三月》的敍述干預(178)。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萱懷(2003)。從《煙花三月》中李碧華的歷史追尋探討其「中國」想像(178)。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雅慧(2003)。女性與歷史--《烈女圖》與《煙花三月》比較研究(178)。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Roth, Michael(1995)。The Ironist's Cage: Memory, Traum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Benjamin, Walter、Arendt, Hannah、張旭東、王斑(1998)。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香港牛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德威(2004)。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utton, Patrick H.(1993)。History as an Art of Memory。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new window
5.Caruth, Cathy(1995)。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王斑(2004)。歷史與記憶:全球現代性的質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德威、宋偉杰(20030000)。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绍銘(20040619)。香港文學無愛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紹銘(20040717)。香港文學有情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愛玲(1991)。自己的文章。流言。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威(2005)。香港情與愛--回歸後的小說敍事與慾望。如此紛繁:王德威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子東(2005)。長篇短評:李碧華的《煙花三月》。香港短篇小說初探。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蕾(1995)。愛情信物。寫在家國以外。香港:牛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燕遐(2000)。流行的悖論:文化評論中的李碧華現象。文學香港與李碧華。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子東(2005)。香港的純文學與流行文學。香港短篇小說初探。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勞德瑞(1997)。見證之舉•傾聽之眾相。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理分析。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碧華(2000)。情緣就在一念間。煙花三月。台北:臉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德威(1993)。世紀末的中文小說--預言四則。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麗芬(20000000)。普及文化與歷史想像--李碧華的聯想。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 : 從臺灣到香港。臺北:書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