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神秘經驗的啟示與鄉土倫理的復歸--論黃春明小說中的人間、神鬼與自然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作者:陳建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ien-chu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7
頁次:頁147-175
主題關鍵詞:鄉土倫理學救贖農村文化神秘經驗民間傳統Native ethicsSalvationNative cultureMystic experiencesFolk tradition黃春明鄉土小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
  • 點閱點閱:210
從黃春明小說與言談中對土地與人格,農村與文化、勤儉與倫理的理念陳述,或許可以將之歸結為黃春明文學中蘊含著一套「鄉土倫理學」(Native ethics),其中顯示了小說家對於他所熟悉的鄉土世界及其文化的信念。因此,在六○年代的小說中,從〈青番公的故事〉故事結尾的水鬼故事開始,便一直試圖透過人間與自然、神鬼交融一處的鄉土氛圍,藉此對比出機械文明充斥的現代社會,理性與功利是如何消蝕了鄉土文化中人性與人情的美善。九○年代以降之〈銀鬚上的春天〉、〈呷鬼的來了〉、〈眾神,聽著!〉,因此顯得更為理念化,更具神秘色彩,但同時也顯示現實問題的巨大。本文將探討黃春明如何將人間、神鬼與自然完整交融的鄉土世界描繪為孕育鄉土倫理學的場域,而藉由這些帶有神秘經驗色彩的情節構設,小說家如何呈現當代台灣社會的心靈災難與救贖的可能。
From Huang Ch'un-Ming's writing related to topics such as lands and personalities, villages and culture, and diligence and ethics, we perhaps could conclude that Huang's literary world is comprised a certain category of ”Native ethics.” From this ethics, the novelist displays his believes on the native world and culture that he has been long familiar.This essay is going to argue the native world in Huang's novels as a terrain of ”Native ethics.” We will focus on how Huang inter-merges the secular world, ghosts and gods, and Nature in such a representation. Through the plotting of mystic experiences, Huang opens up a possible path to spiritual salvation for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cultural milieu in Taiwan.
期刊論文
1.林瑞明(19991200)。目的與手段之別--試論黃春明與陳映真。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25,321-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書群(2007)。宜蘭文化景觀的民間書寫─論黃春明小說中的鄉間情調和鄉野色彩。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海燕(2008)。宗教的異域,異域的宗教。二十一世紀.網路版,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尉天驄(1998)。小市鎮人物的困境與救贖─黃春明小說簡論。世界華文文學論壇,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6)。農業不應只被當作一種產業來對待─與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先生的農業對話。農訓,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澤(1997)。回歸的可能與不可能--試論現代鄉土文學中的土地經驗與社群意識。鄉土文學論戰廿週年回顧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銘如(2006)。七○年代鄉土小說的「土」生土長。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349-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建忠(2003)。受難圖:洪醒夫世界中的苦難與神聖。彰化。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春明(1994)。羅東來的文學青年。臺北。239-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千慈(2005)。崩解的自我:現代主義、畸零人與戰後臺灣鄉土小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竣瓘(2000)。黃春明及其作品研究--文學、社會和歷史的交互考察(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春城(1987)。黃春明前傳。臺北:圓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黎湘萍(2003)。文學臺灣--臺灣知識者的文學敘事與理論想像。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春明(1999)。放生。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春明(1983)。鑼。鑼。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春明、柯青華(1996)。生活,對醜的一種抵抗。縱浪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俊雅(2005)。被「放生」的老人。銀鬚上的春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春明(2002)。眾神,聽著!。眾神的停車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春明(2000)。看海的日子,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騰(1998)。鄉野的神秘經驗:略論黃春明最近的三個短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秀慧(1998)。說故事的黃春明,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淑(1999)。艱難的敘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春明(19990318)。用腳讀地理--我的小說札記與隨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春明(2000)。大地上的三炷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正惠。魯迅、沈從文、黃春明郷土經驗之比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正惠(1988)。黃春明的困境--鄉下人到城市以後怎麼辦。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1. 評[蔡志祥、韋錦新編,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
2. 評[Paul R. Katz, Religion in China & Its Modern Fate (Waltham, Massachusetts: Brandeis University Press, 2014)]
3. 評[嚴志雄,秋柳的世界--王士禛與清初詩壇側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3)]
4. 上博九〈陳公治兵〉綜合研究
5. 禮儀中的觀念--再論春秋戰國時期普遍流行的靈魂觀
6. 以「詩人」身分力圖恢復--論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一詩之精蘊
7. 北宋「李照樂」之論爭與仁宗景祐的政治文化
8. 斯文不喪--中古儒學傳統與隋代唐初的政治文化
9. 南朝時期「晚渡北人」的興衰及其原因
10. 魚豢《魏略》的宮闈秘事之敘述傾向--以王沈《魏書》、陳壽《三國志》為參照
11. 《莊子》書中專家的「身體感」--一箇道家新研究視域的開展
12. 春秋至兩漢的「兵死」者內涵探究--以葬禮及死者家屬安頓為討論核心
13. 喪禮儀式中的空間象徵、遞變與倫理重整--以三禮書之喪禮空間象徵、轉化為核心進行探討
14. 評Chün-fang Yü (于君方), «Passing the Light: The Incense Light Community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香光莊嚴--當代臺灣的香光尼僧團與比丘尼)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
15. 評Sean Hsiang-lin Lei (雷祥麟),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 (非驢非馬:醫療與中國現代性之爭)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