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末日啟示錄:論陳映真小說中的記憶政治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陳建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ien-chung
出版日期:2003
卷期:32:4=376
頁次:頁113-143
主題關鍵詞:陳映真後殖民理論記憶政治白色恐怖政治小說啟示錄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
  • 點閱點閱:120
期刊論文
1.陳芳明(20020200)。臺灣新文學史(15)--六○年代現代小說的藝術成就。聯合文學,18(4)=208,151-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奭學(2001)。遊園驚夢--評陳映真的《忠孝公園》。忠孝公園,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郝譽翔(2001)。永遠的薛西弗斯--陳映真訪談錄。聯合文學,17(9)=201,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咸浩(19921200)。在解構與解體之間徘徊:臺灣現代小說中「中國身份」的轉變。中外文學,21(7)=247,193-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夏美(20020900)。擎起黑暗的閘門--論陳映真的三篇小說新作。國文天地,18(4)=208,60-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瑞明(19991200)。目的與手段之別--試論黃春明與陳映真。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25,321-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正惠(2002)。臺灣「少年仔」如何罵陳映真─游勝冠兩篇文章的剖析。左翼,26,2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映真(1988)。被湮滅的歷史的寂寞。聯合文學,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郝譽翔(1999)。末世的聖徒--閱讀陳映真。幼獅文藝,552,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黎湘萍(2000)。重返心靈的故鄉--重讀陳映真近年作品並論其新作《歸鄉》。世界華文文學論壇,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南村(1994)。後街─陳映真的創作歷程。臺北。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曾萍萍(2000)。陳映真小說與後殖民論述(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黎湘萍(1994)。臺灣的憂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魯迅(1981)。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明(1994)。白色歷史與白色文學。典範的追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德威(2001)。最後的馬克思─評陳映真《歸鄉》及其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天心(2000)。不認同的自由。第三屆臺北文學獎作品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燿德(1994)。小說迷宮中政治迴路─「八○年代臺灣政治小說」的內涵與相關課題。當代臺灣政治文學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南方朔(1988)。最後的烏托邦主義者─簡論陳映真知識世界諸要素。陳映真作品集(6)思想的貧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岡崎郁子(1996)。第三章陳映真─對中國革命懷抱希望的政治作家。臺灣文學─異端的系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映真(1998)。知識人的偏執。陳映真文集:雜文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映真(1998)。試論陳映真。陳映真文集:文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映真(1998)。凝視白色的五十年代初葉。陳映真文集:文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芳明(1989)。死滅的,以及從未誕生的。鞭傷之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錦發(1989)。兀自泊泊流血的傷口─簡評葉石濤的《紅鞋子》。1988臺灣小說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詹宏志(1988)。理想論者的思想與歷史觀─札記陳映真的文學評論。陳映真作品集(10):走出國境內的異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葆霖(1996)。當代文學評論術語辭典。當代文學評論術語辭典。河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咸浩(1995)。論陳映真。愛與解構 : 當代臺灣文學評論與文化觀察。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廖咸惠(2002)。序:最後的鄉土之子。耳朵游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Engels, Friedrich(2002)。現實主義、藝術真實和傾向性。馬克思恩格斯論文與藝術(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宇文正(1999)。訪陳映真談新作〈歸鄉〉第三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方朔(20011120)。踽踽的老靈魂--陳映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德威(2001)。命運的經濟,末世的清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宇文正(1999)。訪陳映真談近作《歸鄉》:第二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映真(1996)。歌唱「同期之櫻」的老人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映真(1998)。被視為牛馬的日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建忠(2001)。海外孤島─評林雙不「安安靜靜臺灣人」系列「小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建忠(2001)。魔神仔的世界─讀宋澤萊《熱帶魔界》後的隨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映真,楊渡,王妙如(2000)。運筆如椽的夢想家--專訪陳映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范銘如(2002)。文壇挑夫,志在千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范銘如(2002)。繞樹三匝,何枝可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建忠(2000)。路曼曼其修遠兮─朱天心《漫遊者》的漂泊書寫,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正惠(1988)。從山村小鎮到華盛頓大樓─論陳映真的歷程及其矛盾。陳映真作品集(15):文學的思考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淑(1997)。臺灣的憂鬱--論陳映真早期小說及其藝術。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有成(1994)。《唐老亞》中的記憶政治。文化屬性與華裔美國文學。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孔誥烽(1997)。初探北進殖民主義--從梁鳳儀現象看香港夾縫論。文化想像與意識形態:當代香港文化政治論評。香港:牛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