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常規與變異--論蘇軾〈西江月〉詞的詩隱喻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林增文
出版日期:2012
卷期:8
頁次:頁263-275
主題關鍵詞:概念譬喻詩隱喻蘇軾西江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72
Lakoff –Johnson 的譬喻理論告訴我們譬喻是人類的思考方式,譬喻並不只是在文學修辭上才能用得到的特殊工具,而是我們瞭解環境、探索世界以及與他人溝通的重要生存方式。 那麼文學呢?文學上使用的譬喻,尤其那些被認為是文學家獨創的、偉大作品中的譬喻,究竟與我們生活中不斷使用的常規譬喻有何區別?文學家們如何能化腐朽為神奇,將陳舊的、習見的常規譬喻轉化成有創意、新奇的詩隱喻? 本文嘗試從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被貶到黃州後的詞作〈西江月〉,觀察大文學家如何將常規譬喻幻化成詩隱喻的過程。
期刊論文
1.王兆鵬(1996)。蘇軾貶居黃州期間詞多詩少探因。湖北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帆、李海帆(2005)。幻的浪漫夢的真實--論蘇、辛的夢幻詞。中國蘇軾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璦婷(2007)。概念隱喻理論(CMT)在小說的運用--以陳映真、宋澤萊、黃凡的政治小說為中心(博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軾、呂觀仁(2005)。東坡詞注。湖南: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淑瓊。中國文學總欣賞--唐宋詞6蘇軾。臺北: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嘉瑩(2003)。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保苅佳昭(2005)。新興與傳統--蘇軾詞論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圭璋、王仲聞、孔凡禮(2005)。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akoff, George、Mark, Johnson(1980)。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7.Lakoff, George、Turner, Mark(1989)。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Chicago, Illinoi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8.蘇軾、薛瑞生(2006)。東坡詞編年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200507)。中國蘇軾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圭璋(2005)。詞話叢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嘉瑩、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2007)。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2004)。中國蘇軾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蘇軾、傅成、穆儔(2000)。蘇軾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Lakoff, George P.、Johnson, Mark、周世箴(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于培杰、孫言誠(1984)。蘇東坡詞選。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嘉瑩(2008)。詞學新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周師世箴(1989)。Lakoff and Turner。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饒曉明(200507)。東坡詞題材內容研究現狀述略。中國蘇軾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