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當代藝術批評的回顧與發展趨向初探
書刊名:南藝學報
作者:蔣伯欣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ang, Po-shi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6
頁次:頁1-19
主題關鍵詞:藝術評論臺灣當代藝術戰後臺灣美術史Art criticismTaiwanese contemporary artPostwar Taiwanese art hist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5
  • 點閱點閱:49
1980年代以來,臺灣藝術界不斷提出須將當代藝術評論機制化的呼籲。1990年代中期以後,包括藝術評論獎、藝術評論研究所、藝術評論專業雜誌、藝術評論人協會等機制陸續設置,將臺灣的藝術評論實踐,推向一供應鏈式的專業養成管道與實踐場域。本文將回顧此一趨向近二十餘年來的發展,各種藝術評論機制如何發展出相應的評論實踐方式?在藝術評論學科化或典律化的過程中,又建構出何種相關的視覺方法與詮釋架構?藝術評論方法與臺灣美術史的視覺性與視覺識讀策略如何調整、協商?本文將逐一檢視、整理與回溯,思考藝術批判性在晚近臺灣藝術體制的策展實踐意涵。
This paper engages to examine the movement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rt criticism in Taiwan since the late 1980s by critics. Differing from mainstream interpretations on the movement of Taiwanese art criticism, the author argues the movement was an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anon which is composed of art magazine, critic award, M. A. program, society of art critic.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is an analysis about intellectual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against the post-1996 context. This paper tries to show that some of visual methodologies suggest the way to approach this field also reflect upon other visual and critical strategies. Focusing on issues such as biennale, curatorial apparatus, nationalism in Taiwanese art, the author gives us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ratorial trend and its critique of Taiwanese art institution in recent years.
期刊論文
1.鄭秀娟、王祥芸(19940500)。建立責任藝評制之必要--北縣美展籌辦人簡明輝談評審制度改革。雄獅美術,279,1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福東(19930200)。文字工作者與其市場效應。雄獅美術,264,3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秀煌(1988)。藝術要怎樣評論:論「藝術記號學」的再開發。當代,32,6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懷碩(1980)。評論與價值。雄獅美術,113,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懷碩(1986)。我們真的要「批評」嗎?。藝術家,135,6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清夫(19800500)。怎樣搞美術批評?。雄獅美術,111,3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清夫(19800100)。幹嘛要美術批評?。雄獅美術,107,152-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平等(2005)。一個「好」展覽與策展人的關係。今藝術,148,9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惺嶽(1986)。短論國內的藝術評論。藝術家,135,7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永芬(2000)。魅力與權力的操作--策展人談臺灣當代藝術的內外處境。典藏今藝術,94,48-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千惠(20020200)。臺灣策展人迷思與論述迷障--從臺灣當代藝術域外顯影的圖文脈胳看藝術詮釋倫理的問題。藝術家,54(2)=321,236-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千惠(2004)。當代藝壇的「三位一體」--論藝術家、藝評人與策展人的角色重疊。當代藝家之言,2004(春季號),26-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千惠(20110800)。變形金剛PK俄羅斯娃娃--2000年代的臺灣當代藝術論述諸面相。典藏今藝術,227,138-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宏星(20110800)。西方藝評.臺灣製造--臺灣當代藝評的批判。典藏今藝術,227,13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惠玉、朱苓尹(19900200)。臺灣藝評環境觀察座談會。雄獅美術,228,144-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陸蓉之(2004)。提昇藝術評論的競爭力。藝術家,355,276-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雄獅編輯部(1991)。從「胚體藝評」到「健全藝評」我們對藝評環境的期許。雄獅美術,2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蔣伯欣(20130900)。臺灣當代藝術批評的回顧與發展趨向初探。南藝學報,6,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海鳴(19930200)。文字工作者的角色與功能。雄獅美術,264,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海鳴(20000100)。淺談藝評生態之改善。藝術家,50(1)=296,382-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海鳴(20061200)。工作營與弱策展的某些必要性--從創造有利於藝術生態發展的角度看策展。藝術家,63(6)=379,234-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茜芳(1999)。難逃宿命控措?臺灣策展人跨不出臺灣島。典藏雜誌,82,176-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朝湖(1986)。樹立藝評權威三帖:讓藝評歸藝評、創作歸創作。藝術家,135,7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智富(1995)。藝評的觀察與質踐。藝術家,243,249-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智富(1999)。從「藝術評論獎」的設立觀看藝評處境。藝術家,288,354-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廖新田(20101000)。臺灣當代藝術評論中的當代思潮介入 : 朝向一個文化研究的理念探析。現代美術學報,20(10),1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編輯部(1999)。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藝評?。新朝華人藝術雜誌,8,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秀娟(1994)。對事不對人:責任制與公平性的兩難。雄獅美術,279,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謝東山(19990100)。批評與歷史文本的建構--論大學校院藝術史系、所課程中,增設「藝術評論」課程的必要性。藝術觀點,1,35-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謝索貞(2004)。逗點之後,問號之前。當代藝家之言,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葉玉靜(19940400)。後現代文字障--前九○年代臺灣美術文字生態掃描。雄獅美術,278,5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南藝學報(1997)。從藝評獎談臺灣藝術活動專案的推動處境--專訪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賴香伶。藝術家,262,390-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婉如、胡永芬(1998)。第一屆全球華人美術策展人會議文集。臺中市:臺灣省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小雲、楊智富(1996)。跨界域的對話與整合: 1997臺北香港藝評會議質錄。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丁衍(199905)。臺灣美術評論全集:何鐵華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繼生(1986)。籠天地於形內:藝術史與藝術批評。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會長生(199905)。臺灣美術評論全集:李仲生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智富(1996)。和藝評「對話」:籌辦「藝術評論獎」的一些看法。帝鬥藝術教育基金會第一屆藝術評論獎。臺北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玉靜(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林惺嶽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坤富(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王秀雄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怡安(2005)。誰在搞藝術:第三屆甚新華術獎創作者群像。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瓊瑞(1992)。一九九一畫灣藝評選。高雄市:炎黃藝術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香伶(1996)。帝鬥藝術教育基金會第一屆藝術評論獎。臺北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香伶(1997)。畫灣藝評檔案1990-1996 :第二屆藝術評論獎。臺北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賴香伶(1999)。臺灣藝評研究1997-1998。臺北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賴香伶(1999)。第一屆帝門藝術評論徵文獎。臺北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顏娟英(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何悽碩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王嘉驥(2007)。新藝見視覺藝術篇。臺北市:音樂時代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長俊(1999)。臺灣藝評研究:1997-1998。臺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姚一葦(1996)。藝術批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繼生(1990)。藝術史與藝術批評。臺北:書林:丹青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虞君質(1968)。藝術概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廖新田(2010)。藝術的張力:台灣美術與文化政治學。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倪再沁、廖瑾瑗(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席德進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秀芝(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王白淵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瓊瑞、林伯欣(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劉國松卷。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謝東山(1995)。當代藝術批評的疆界。台北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邱琳婷(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謝里法卷。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文潭(1972)。西洋美學與藝術批評。臺北:環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琪惠(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吳天賞.陳春德卷。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郭少宗(1995)。藝術評論是燙手山芋嗎?--每月藝評專欄的檢討和說明。藝術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籌備處。國立臺南藝術學院設置計劃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瓊瑞(19950000)。觀看和思維之道--回顧臺灣近二十年來關於藝術批評的討論與實施,和對〈一九九一年臺灣藝評報告〉中幾種藝評類型的再思考。觀看與思維 : 臺灣美術史研究論集。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