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調暢情深--論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在明代的接受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王欣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Hsin-hui
出版日期:2014
卷期:38
頁次:頁91-124
主題關鍵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唐詩品彙古今詩刪詩藪唐詩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64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最早收錄於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此後便乏人問津,直到明初高棅《唐詩品彙》復又收入,始見重於世。關於〈春江花月夜〉的接受過程,當今學者已有撰文論述,是以本文不再進行〈春江花月夜〉接受史的耙梳,而是進一步聚焦於明代對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接受,試圖理清明代人何以推重此詩。職此,本文將從高樣《唐詩品彙》、李攀龍《古今詩刪》的選詩標準,以及胡應麟《詩藪》、鍾惺《唐詩歸》的古詩評論,探究《春江花月夜》在明代詩學重「格調」與「真情」的背景下,如何獲得青睞。
期刊論文
1.陳文忠(2008)。唐人青春之歌走向頂峰之路--〈春江花月夜〉1300年接受史考察。東方叢刊,2008(1),146-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申東城(2009)。論《唐詩品彙》的詩體正變觀。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思涯(20100900)。胡應麟“格調”選擇的思想史意義。人文中國學報,16,163-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守仁(20100400)。魔、鬼與真詩--試論竟陵詩學話語中的離心性。輔仁國文學報,30,201-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恩定(20101200)。明代「格調說」及「復古派」與杜詩學的連結。空大人文學報,19,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兆鵬、孫凱雲(2008)。尋找經典:唐詩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文學遺產,2,4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英傑(2012)。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柴非凡(1975)。張若虚及其〈春江花月夜〉(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攀龍(1983)。古今詩刪。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建崑(1987)。李攀龍文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棅、東褧伯頎(1843)。唐詩正聲箋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書錄(1994)。明代前後七子研究。江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斌(2009)。明代中古詩歌接受與批評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汝詢、王振漢(2001)。唐詩解。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國球(2007)。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簡錦松(19890200)。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廣宏(2006)。竟陵派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瑜(1990)。高棅詩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明陽(20100000)。雲間詩派的詩學發展與流衍。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棅(1983)。唐詩品彙。臺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蔣鵬舉(2008)。復古與求真:李攀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應麟(2002)。詩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鍾惺、譚元春(2002)。詩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文進(2000)。盛唐之音的前奏曲--談張若虚〈春江花月夜〉,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千帆(2000)。張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千帆(2000)。張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