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學者對胡安國《春秋傳》之承繼與檢討--以姜寶《春秋事義全考》與黃正憲《春秋翼附》為討論中心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彭醴璃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4
頁次:頁327-354
主題關鍵詞:胡安國春秋胡氏傳明代經學春秋事義全考春秋輯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8
  • 點閱點閱:25
明代以《五經》治世,帝王掄才,皆以「經明行修」為準,故明人讀經、尊經風氣極盛,然後世總結明代經學成就時,多予負面評價,成見相襲,明代學人空疏、經學衰落遂成學者心中難以撼搖之「心智模式」。其中,皮錫瑞於《經學歷史》痛批明代永樂年間編以取士之《春秋大全》一書,專主胡安國(1074-1138)《春秋傳》,義理固陋,加以剽竊之嫌,故評其為積衰中之極衰,可謂貶斥已極。但是,此間仍有兩大問題亟待釐清:其一,《胡傳》是否如此一無可取,以致陷明代經學於極衰之地?次者,明人是否因《胡傳》懸為令甲,便對其中內容全無反思、盲目應和,自甘於極衰之境?凡此皆須詳考細究,方能更加客觀看待明代經學之發展與樣態。是以本文以明代學者對胡安國《春秋傳》之承繼(宗主《胡傳》)、檢討(質疑《胡傳》)兩類著作為討論主軸,首先宏觀考察明代學者對《胡傳》之總體評價,以見當時學者並非因《胡傳》立於學宮,遂盲目追隨權威,諱言其失。隨後微觀考察明代學者承繼、檢討《胡傳》諸作,前者以姜寶《春秋事義全考》為中心,後者以黃正憲《春秋翼附》為焦點,旁及同類諸作,以見二類作品之共性。姜書及其同類著作說有宗主,限於《胡傳》門戶,實有同其所失之弊,然能在門戶限制下修正、補充《胡傳》闕失,仍見學者自主的學術態度。黃書與其同類著作則展現明代學者突破框架、勇於超越前人之精神,末期雖有矯枉過正之病,卻不能掩蓋其追尋經典經理之努力。透過對二類著作較為深入之剖析,期能深化對明代《春秋》學發展之認識,亦補正前人對明代經學一無可觀之成見
期刊論文
1.劉明宗(19930600)。元代春秋學撰著分類考述。中國書目季刊,27(1),28-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慶彰(19910300)。《五經大全》之修纂及其相關問題探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361-3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伯雄(2002)。「夏時冠周月」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4),4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任釗(2011)。劉基《春秋明經》若干問題探究。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1(3),11-19+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晉龍(20000300)。從《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經學的評價析論其評價內涵的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6,523-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慶彰(19841200)。晚明經學的復興運動。中國書目季刊,18(3),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凱淋(20100300)。論清初官方對胡安國《春秋胡氏傳》的批評。漢學研究,28(1)=60,295-3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慶彰、蔣秋華(1996)。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涂茂奇(2012)。明代學者對胡安國春秋傳之檢討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嘉玲(1997)。胡安國《春秋傳》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甄洪永(2009)。明初經學研究(博士論文)。山東大學,山東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翔宇(2015)。經典詮釋的新發展--明代《春秋》學研究(博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晉龍(1997)。明代詩經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恆嵩(1998)。《五經大全》纂修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鳴盛(2002)。蛾術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問(1983)。讀書劄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仁(1983)。春秋胡傳考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于庭(1983)。春秋質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陸粲(1983)。春秋胡氏傳辨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皮錫瑞(2002)。師伏堂春秋講義。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居仁(1983)。居業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姜寶(1983)。春秋事義全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朝瑞(2002)。皇明貢舉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瞿景淳(1997)。瞿文懿公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穀梁赤、范寧、楊士勛、陸德明(1983)。春秋穀梁傳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皮名振(1981)。清皮鹿門先生錫瑞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正憲(1997)。春秋翼附。台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良弼(1997)。春秋續義纂要發微。台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馮夢龍(1997)。春秋衡庫。台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士芳(1997)。春秋四傳通辭。台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之俊(1997)。春秋纂。台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脫脫(1983)。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錢謙益(2000)。牧齋有學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之瑜(2002)。舜水先生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朱熹(1983)。晦庵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左丘明、杜預、孔穎達、陸德明(1983)。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姚舜牧(2002)。春秋疑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康凱淋(2014)。胡安國《春秋傳》研究。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祖嫡(2000)。師竹堂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慈銘(2006)。越縵堂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彝尊、許維萍(1998)。點校補正經義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葉向高(2000)。蒼霞餘草。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Senge, Peter M.、郭進隆(2001)。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皮錫瑞、周予同(2004)。增註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錢穆(2011)。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何喬新(1983)。椒邱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道周(1983)。榕壇問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穎政(2014)。明代春秋學研究。臺北市:致知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余英時(1997)。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禕(1983)。王忠文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誠(1997)。陳竹山先生文集。臺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逢源(2009)。毛西河及其《春秋》學之研究。新北市永和區: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穎政(2014)。明代春秋著述考。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世貞(1983)。弇州四部稿。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宗羲(1983)。明文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慶彰(1994)。明代經學研究論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恆(2000)。明志稿。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希元(2004)。林次崖文集。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胡忻(2000)。欲焚草。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朱荃宰(1997)。文通。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以寧(1983)。春秋春王正月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邦奇(2002)。張文定公集‧環碧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自烈(1989)。芑山詩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鄭真(1983)。荥陽外史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鄭鄤(2000)。峚陽草堂詩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朱一新(2002)。無邪堂答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張岐然(2002)。春秋四家五傳平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嚴啟隆(1997)。春秋傳註。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安井小太郎、連清吉、林慶彰(1996)。經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宋史座談會(1984)。宋史研究集。臺北:國立編譯館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宋鼎宗(1990)。春秋胡氏傳。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沈俊平(2009)。舉業津梁:明中葉以後坊刻制舉用書的生產與流通。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余英時(1993)。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榮華(2011)。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趙伯雄(2004)。春秋學史。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張廷玉(1997)。明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胡安國、錢偉彊(2010)。春秋胡氏傳。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黎靖德(1983)。朱子語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邦奇(2002)。春秋說。張文定公集‧養心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夢龍(1983)。春秋秘訣‧看經要訣。春秋定旨參新。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寅(1983)。崇正辨序。斐然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artre, Jean-Paul(1988)。The Nationalization of Literature。"What is Literature?" 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